李德裕的诗
本页收录李德裕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李德裕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李德裕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李德裕代表作品、或喜欢的李德裕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唐代:李德裕
弱岁弄词翰,遂叨明主恩。
怀章过越邸,建斾守吴门。
西圮阴难驻,东臯意尚存。
慙逾六百石,愧负五千言。
寄世知婴缴,辞荣类触藩。
欲追绵上隐,况近子平村。
邑有桐乡爱,山余黍谷暄。
既非逃相地,乃是故侯园。
野竹多微迳,岩泉岂一源。
映池方树密,傍涧古藤繁。
邛杖堪扶老,黄牛已服辕。
只应将唳鹤,幽谷共翩翻。
弱歲弄詞翰,遂叨明主恩。
懷章過越邸,建斾守吳門。
西圮陰難駐,東臯意尚存。
慙逾六百石,愧負五千言。
寄世知嬰繳,辭榮類觸藩。
欲追綿上隐,況近子平村。
邑有桐鄉愛,山餘黍谷暄。
既非逃相地,乃是故侯園。
野竹多微迳,岩泉豈一源。
映池方樹密,傍澗古藤繁。
邛杖堪扶老,黃牛已服轅。
隻應将唳鶴,幽谷共翩翻。
唐代:李德裕
十年紫殿掌洪钧,出入三朝一品身。文帝宠深陪雉尾,
武皇恩厚宴龙津。黑山永破和亲虏,乌领全阬跋扈臣。
自是功高临尽处,祸来名灭不由人。
十年紫殿掌洪鈞,出入三朝一品身。文帝寵深陪雉尾,
武皇恩厚宴龍津。黑山永破和親虜,烏領全阬跋扈臣。
自是功高臨盡處,禍來名滅不由人。
唐代:李德裕
兹泉由太洁,终不畜纤鳞。到底清何益,含虚势自贫。
明玑难秘彩,美玉讵潜珍。未及黄陂量,滔滔岂有津。
茲泉由太潔,終不畜纖鱗。到底清何益,含虛勢自貧。
明玑難秘彩,美玉讵潛珍。未及黃陂量,滔滔豈有津。
唐代:李德裕
岩石在朱户,风泉当翠楼。始知岘亭赏,难与清晖留。
馀景淡将夕,凝岚轻欲收。东山有归志,方接赤松游。
岩石在朱戶,風泉當翠樓。始知岘亭賞,難與清晖留。
馀景淡将夕,凝岚輕欲收。東山有歸志,方接赤松遊。
唐代:李德裕
龙伯钓鳌时,蓬莱一峰坼。飞来碧海畔,遂与三山隔。
其下多长溪,潺湲淙乱石。知君分如此,赠逾荆山璧。
龍伯釣鳌時,蓬萊一峰坼。飛來碧海畔,遂與三山隔。
其下多長溪,潺湲淙亂石。知君分如此,贈逾荊山璧。
唐代:李德裕
五岳径虽深,遍游心已荡。苟能知止足,所遇皆清旷。
七十难可期,一丘乃微尚。遥怀少室山,常恐非吾望。
五嶽徑雖深,遍遊心已蕩。苟能知止足,所遇皆清曠。
七十難可期,一丘乃微尚。遙懷少室山,常恐非吾望。
唐代:李德裕
河水昔将决,冲波溢川浔。
峥嵘金堤下,喷薄风雷音。
投马灾未弭,为鱼叹方深。
惟公执珪璧,誓与身俱沈。
诚信不虚发,神明宜尔临。
湍流自此回,咫尺焉能侵。
逮我守东郡,悽然怀所钦。
虽非识君面,自谓知君心。
意气苟相合,神明无古今。
登城见遗庙,日夕空悲吟。
河水昔将決,沖波溢川浔。
峥嵘金堤下,噴薄風雷音。
投馬災未弭,為魚歎方深。
惟公執珪璧,誓與身俱沈。
誠信不虛發,神明宜爾臨。
湍流自此回,咫尺焉能侵。
逮我守東郡,悽然懷所欽。
雖非識君面,自謂知君心。
意氣苟相合,神明無古今。
登城見遺廟,日夕空悲吟。
唐代:李德裕
后学方成市,吾师又上宾。洞天应不夜,源树只如春。
棋客留童子,山精避直神。无因握石髓,及与养生人。
後學方成市,吾師又上賓。洞天應不夜,源樹隻如春。
棋客留童子,山精避直神。無因握石髓,及與養生人。
唐代:李德裕
潺湲桂水湍,漱石多奇状。鳞次冠烟霞,蝉联叠波浪。
今来碧梧下,迥出秋潭上。岁晚苔藓滋,怀贤益惆怅。
潺湲桂水湍,漱石多奇狀。鱗次冠煙霞,蟬聯疊波浪。
今來碧梧下,迥出秋潭上。歲晚苔藓滋,懷賢益惆怅。
唐代:李德裕
溪上药苗齐,丰茸正堪掇。皆能扶我寿,岂止坚肌骨。
味掩商山芝,英逾首阳蕨。岂如甘谷士,只得香泉啜。
溪上藥苗齊,豐茸正堪掇。皆能扶我壽,豈止堅肌骨。
味掩商山芝,英逾首陽蕨。豈如甘谷士,隻得香泉啜。
唐代:李德裕
向老多悲恨,凄然念一丘。岩泉终古在,风月几年游。
菌阁饶佳树,菱潭有钓舟。不如羊叔子,名与岘山留。
向老多悲恨,凄然念一丘。岩泉終古在,風月幾年遊。
菌閣饒佳樹,菱潭有釣舟。不如羊叔子,名與岘山留。
唐代:李德裕
欲求尘外物,此树是瑶林。
后素合馀绚,如丹见本心。
妍姿无点辱,芳意托幽深。
愿以鲜葩色,凌霜照碧浔。
欲求塵外物,此樹是瑤林。
後素合馀絢,如丹見本心。
妍姿無點辱,芳意托幽深。
願以鮮葩色,淩霜照碧浔。
唐代:李德裕
春鸠鸣野树,细雨入池塘。潭上花微落,溪边草更长。
梳风白鹭起,拂水彩鸳翔。最羡归飞燕,年年在故乡。
春鸠鳴野樹,細雨入池塘。潭上花微落,溪邊草更長。
梳風白鹭起,拂水彩鴛翔。最羨歸飛燕,年年在故鄉。
唐代:李德裕
芙蓉含露时,秀色波中溢。
玉女袭朱裳,重重映皓质。
晨霞耀丹景,片片明秋日。
兰泽多衆芳,妍姿不相匹。
芙蓉含露時,秀色波中溢。
玉女襲朱裳,重重映皓質。
晨霞耀丹景,片片明秋日。
蘭澤多衆芳,妍姿不相匹。
唐代:李德裕
林中有奇石,仿佛兽潜行。乍似依岩桂,还疑食野苹。
茸长绿藓映,斑细紫苔生。不是见羁者,何劳如顿缨。
林中有奇石,仿佛獸潛行。乍似依岩桂,還疑食野蘋。
茸長綠藓映,斑細紫苔生。不是見羁者,何勞如頓纓。
唐代:李德裕
今日初春暖,山中事若何。雪开喧鸟至,澌散跃鱼多。
幽翠生松栝,轻烟起薜萝。柴扉常昼掩,惟有野人过。
今日初春暖,山中事若何。雪開喧鳥至,澌散躍魚多。
幽翠生松栝,輕煙起薜蘿。柴扉常晝掩,惟有野人過。
唐代:李德裕
远村寒食后,细雨度川来。芳草连谿合,梨花映墅开。
槿篱悬落照,松径长新苔。向夕亭皋望,游禽几处回。
遠村寒食後,細雨度川來。芳草連谿合,梨花映墅開。
槿籬懸落照,松徑長新苔。向夕亭臯望,遊禽幾處回。
唐代:李德裕
□□□□□,□□□□柳。
□□□□□,□□□□久。
□□□□□,□□□□阜。
自有此山川,于今几太守?忆昔蔡与谢,兹焉屡迴首。
□□□□□,□□□□口。
□□□□□,□□□□吼。
□□□□□,□□□□后。
□□□□□,□□□□朽。
□□□□□,□□□□有。
近世二千石,毕公宣化厚。
丞相量纳川,平阳气冲斗。
三贤若时雨,所至跻仁寿。
凛凛君子风,余将千载友。
(丞相谓陆兖公,尚书谓毕隆择,平阳谓齐詹事澣,三贤皆歷此郡。
)□□□□□,□□□□偶。
□□□□□,□□□□绶。
□□□□□,□□□□茍。
□□□□□,□□□□酒。
□□□□□,多景悬窗牖。
□□□□□,□□□□负。
(详附按)班剑出妓堂。
(郡城东南有谢公妓院堂遗迹。
○见《嘉定镇江志》卷十二)(按:「自有」二句、「忆昔」二句见《舆地纪胜》卷七《镇江府》,题作《游北固》;「自有」二句、「近世」六句见《野客丛书》卷十七、《嘉定镇江志》卷十四;自注据《嘉定镇江志》,《野客丛书》所录稍异,录如次:「毕构政事为开元第一,陆丞相象先、平阳齐澣,三贤皆为此郡。
」疑已经引录者改写;「凛凛」二句及诗题见《嘉定镇江志》卷十四;「多景」句见《墨庄漫录》卷四;各韵字据《刘宾客外集》卷七《和浙西李大夫晚下北固山喜松径成阴怅然怀古偶题临江亭幷浙东元相公所和〖注:依本韵〗》。
全诗据传璇琮先生《李德裕年谱》宝历元年谱考证处理。
《全唐诗》卷四七五据《野客丛书》录八句及注。
)。
□□□□□,□□□□柳。
□□□□□,□□□□久。
□□□□□,□□□□阜。
自有此山川,于今幾太守?憶昔蔡與謝,茲焉屢迴首。
□□□□□,□□□□口。
□□□□□,□□□□吼。
□□□□□,□□□□後。
□□□□□,□□□□朽。
□□□□□,□□□□有。
近世二千石,畢公宣化厚。
丞相量納川,平陽氣沖鬥。
三賢若時雨,所至跻仁壽。
凜凜君子風,餘将千載友。
(丞相謂陸兖公,尚書謂畢隆擇,平陽謂齊詹事澣,三賢皆歷此郡。
)□□□□□,□□□□偶。
□□□□□,□□□□绶。
□□□□□,□□□□茍。
□□□□□,□□□□酒。
□□□□□,多景懸窗牖。
□□□□□,□□□□負。
(詳附按)班劍出妓堂。
(郡城東南有謝公妓院堂遺迹。
○見《嘉定鎮江志》卷十二)(按:「自有」二句、「憶昔」二句見《輿地紀勝》卷七《鎮江府》,題作《遊北固》;「自有」二句、「近世」六句見《野客叢書》卷十七、《嘉定鎮江志》卷十四;自注據《嘉定鎮江志》,《野客叢書》所錄稍異,錄如次:「畢構政事為開元第一,陸丞相象先、平陽齊澣,三賢皆為此郡。
」疑已經引錄者改寫;「凜凜」二句及詩題見《嘉定鎮江志》卷十四;「多景」句見《墨莊漫錄》卷四;各韻字據《劉賓客外集》卷七《和浙西李大夫晚下北固山喜松徑成陰怅然懷古偶題臨江亭幷浙東元相公所和〖注:依本韻〗》。
全詩據傳璇琮先生《李德裕年譜》寶曆元年譜考證處理。
《全唐詩》卷四七五據《野客叢書》錄八句及注。
)。
唐代:李德裕
幽居人世外,久厌市朝喧。苍翠连双阙,微茫认九原。
残红映巩树,斜日照轘辕。薄暮柴扉掩,谁知仲蔚园。
幽居人世外,久厭市朝喧。蒼翠連雙阙,微茫認九原。
殘紅映鞏樹,斜日照轘轅。薄暮柴扉掩,誰知仲蔚園。
唐代:李德裕
自有此山川,于今几太守。近世二千石,毕公宣化厚。
丞相量纳川,平阳气冲斗。三贤若时雨,所至跻仁寿。
自有此山川,于今幾太守。近世二千石,畢公宣化厚。
丞相量納川,平陽氣沖鬥。三賢若時雨,所至跻仁壽。
唐代:李德裕
玉蕊天中树,金闺昔共窥。落英闲舞雪,蜜叶乍低帷。
旧赏烟霄远,前欢岁月移。今来想颜色,还似忆琼枝。
玉蕊天中樹,金閨昔共窺。落英閑舞雪,蜜葉乍低帷。
舊賞煙霄遠,前歡歲月移。今來想顔色,還似憶瓊枝。
唐代:李德裕
严光隐富春,山色谿又碧。所钓不在鱼,挥纶以自适。
余怀慕君子,且欲坐潭石。持此返伊川,悠然慰衰疾。
嚴光隐富春,山色谿又碧。所釣不在魚,揮綸以自适。
餘懷慕君子,且欲坐潭石。持此返伊川,悠然慰衰疾。
唐代:李德裕
自知无世用,只是爱山游。旧有嵇康懒,今惭赵武偷。
登峦未觉疾,泛水便忘忧。最惜残筋力,扪萝遍一丘。
自知無世用,隻是愛山遊。舊有嵇康懶,今慚趙武偷。
登巒未覺疾,泛水便忘憂。最惜殘筋力,扪蘿遍一丘。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