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胡仲弓 > 胡仲弓古诗词大全

胡仲弓的诗

本页收录胡仲弓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胡仲弓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胡仲弓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胡仲弓代表作品、或喜欢的胡仲弓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和刘后村杂兴 其九

宋代:胡仲弓

宦海风波亦足惊,得闲聊尔慰平生。
虽无塞上雪堪卧,幸有山中田可耕。
一老拂衣何太勇,羣儿撼树漫相轻。
绝怜千丈西凉瀑,偏与人间诉不平。

春日杂兴 其一三

宋代:胡仲弓

冲雨冲泥处处行,物情殊不可诗情。
牡丹又是一年过,春事略无三日晴。
先后笋争滕薛长,东西鸥背晋齐盟。
山居寂寞谁堪共,杞叶菊苗俱可耕。

走笔和法石纪游

宋代:胡仲弓

赢得工夫卧看山,山中地步较来宽。
苛留一段干坤在,耐过几番风雨寒。
吟思正浓频扫石,醉眸未豁且观澜。
连鳌已落高人手,却是渔家欠巨竿。

尤溪山中

宋代:胡仲弓

山中寒意足,自笑索裘迟。
野店鷄声饭,颓垣鸦字诗。
雨余松径滑,溪涨板桥危。
问讯恬轩老,乡邻总不知。

结交嘆

宋代:胡仲弓

湖海相逢一笑嬉,纳交如此岂男儿。
论心尽道同兰臭,临事无闻伐木诗。
管鲍虽贫犹忍弃,左羊至死更相知。
岁寒不负松筠约,除却梅花耐久谁。

过驼巘岭

宋代:胡仲弓

中兴诸将士,杀身报明主。
生前七十创,死后一丘土。
岭上生愁云,纷纷不可数。
平生忧国心,气结不能吐。
肝胆常轮囷,未知死何所。
杯酒酹夕阳,临风泪如雨。

送后村去国二首 其一

宋代:胡仲弓

人言责备过春秋,笑出修门肯怨尤。
去国早知如许急,劝君何事莫来休。
是非不信无公论,胜负常关第一筹。
史笔未青先结局,天刑人祸免推求。

闺情

宋代:胡仲弓

宝镜愁看泪脸红,银瓶冷落若为容。
梦魂不怕关山险,飞过巫山十二峰。

浴温泉

宋代:胡仲弓

万水皆清冷,温泉独尔奇。
硫黄闻俗论,礜石见唐诗。
鸥鹭何曾下,鱼龙定不知。
无人发根本,空使世常疑。

思故乡

宋代:胡仲弓

随龙南渡后,五世作泉人。
仅识传家谱,空余报国身。
中原无马迹,鉅野隔边尘。
北定知何日,归期未有因。

太真卧病图

宋代:胡仲弓

鬓蝉彫落柳眉颦,惭愧三郎不见嗔。
一病早知尸解去,定无罗袜堕边尘。

失题

宋代:胡仲弓

一别家山不计程,断人肠处若为情。
客牀欲结鸳鸯梦,夜夜相思睡不成。

寄意三绝 其一

宋代:胡仲弓

燕楼犹在月明中,还却明珠泪掩红。
青鸟不来云路隔,碧桃无复旧春风。

宋代:胡仲弓

天地有生意,验之阳气回。
所以霜雪中,春风先及梅。

春日杂兴 其一四

宋代:胡仲弓

绿阴芳草鸟啼春,与客相携发兴新。
半落杏花初过雨,微酸梅子已生仁。
每寻诗去必迁坐,稳跨牛归不问津。
筋力尚堪蓑笠在,莫欺老子髮如银。

题陈希夷睡图

宋代:胡仲弓

形睡神非睡,心闲身亦闲。
是非都不管,高卧华州山。

次傅德用府教授韵

宋代:胡仲弓

一握干坤尽在望,江山好处即家乡。
古今万事云来去,身世百年亭短长。
梦里有时曾化蝶,吟边得意亦亡羊。
是非宠辱浑闲事,付与天公为较量。

和杜友游清源洞韵

宋代:胡仲弓

涉险何如过虎牢,白云堆里着身高。
登临我欲招元亮,谈笑时能接李翺。
人境下看犹粟粒,洞天西去有蟠桃。
学仙恐是虚无说,且向峰头跨六鳌。

寄吴警斋 其一

宋代:胡仲弓

去国翩翩又许时,爱君何日不攒眉。
二贤出处分明甚,四谏声名今似之。
朝奏一封排佞疏,暮收千首饯行诗。
山林若问朝廷事,宝剑年来正倒持。

游九日山

宋代:胡仲弓

散策来游九日山,松风细细袭人寒。
菊花过了重阳节,自是登高兴未阑。

征人妇 其二

宋代:胡仲弓

西风吹老碧桐秋,因念征夫事远游。
独倚小楼重回首,飞来一叶是何舟。

梅答

宋代:胡仲弓

多谢东君为主张,十分霜雪十分香。
开时已办和羹料,肯作风流时世装。

暑中杂兴 其三

宋代:胡仲弓

今年不上一竿竹,渠岂于人亦世情。
风雨尚余千箇在,结巢吾欲听秋声。

杨仲仁为梅返魂有诗因次其韵 其一

宋代:胡仲弓

窗草不除生意足,朋谿瓶梅今似之。
嘘枯苟得一援手,寒暖不问南北枝。

咏松 其五

宋代:胡仲弓

高风过岩麓,林杪撼潮海。
满地落松花,杖履袭清霭。

胡仲弓简介

胡仲弓简介资料 胡仲弓,字希圣,号苇航,清源(今福建泉州)人。仲参兄。生平不见记载,据集中诗知其二赴春闱始中进士,初官县令,未几即以言事被黜。继为绍兴府掾、粮料院官(《心泉学诗稿》卷四《寄胡苇航料院》),时间约在理宗宝祐六年(一二五八)前后(《戊午天基节口号》)。后弃官,以诗游士大夫间。有《苇航漫游稿》,已佚。《江湖后集》卷一二收其诗一百六十余首。清四库馆臣又据《永乐大典》辑为《苇航漫游稿》四卷。 胡仲弓诗,前四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江湖后集》中之诗,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为第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