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黄裳 > 黄裳古诗词大全

黄裳的诗

本页收录黄裳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黄裳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黄裳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黄裳代表作品、或喜欢的黄裳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舟次松江

宋代:黄裳

舟中月色晓尤在,江上客情秋更多。
昔去今来尘扰扰,几时清为季鹰过。

六祖传付偈颂 四祖 其二

宋代:黄裳

路上相逢即是缘,心知衣法有人传。
真成浄土含诸种,直到生生始得仙。

六祖传付偈颂 三祖 其二

宋代:黄裳

衣法曾传莫己知,两山禅定了何疑。
本无一物非何有,大道宁嫌得小儿。

送周奉议赴吴江 其三

宋代:黄裳

一官方解浚桥南,欲试弦歌岂为贪。
便得洞庭山下去,公余谁共擘霜柑。

送李季益龙图

宋代:黄裳

浮游尘世未还元,偶会琳宫两地仙。
行止义明尝得己,修持仁静可忘年。
笑谈客去吴无侣,惠爱人来楚有缘。
公外诗筒当见寄,为乘佳兴益新编。

次陈子真见别 其二

宋代:黄裳

行轩犹远五云溪,烟雨霜风去鲁迟。
浄眼看山应是好,北来须乞送行诗。

泛湖

宋代:黄裳

放船初向白公楼,渺渺天光簇簇洲。
绿竹岸深疑士隠,紫烟波远恐仙游。
宾朋欲散且看月,风俗虽忙犹买舟。
最好四山环绕处,一家中占五湖秋。

六祖传付偈颂 五祖 其四

宋代:黄裳

尘埃可佛是修时,无物无修秀也知。
欲说菩提符祖意,圆明来处想曾窥。

秋日有感 其一

宋代:黄裳

秋来犹寄一涯天,叶叶秋声似去年。
可惜良辰长在客,不堪孤馆更闻蝉。

夫人陈氏挽辞 其三

宋代:黄裳

北堂旁立两青衫,六十春风惬笑谈。
追远亭前思不见,怨随霜露满山南。

秦国夫人挽辞 其一

宋代:黄裳

三封皆大国,一子已重金。
位到西枢重,春归寸草深。
荣华缘忽断,寂寞路难寻。
愁入韦沟境,回头月满林。

钦慈皇后挽辞 其三

宋代:黄裳

已传龙德与承休,果在丹臺不可留。
新册却埋千古玉,旧恩重起六宫秋。
尊开围步松云远,荣到支陵雨露忧。
三十六宫休说恨,谁知先作裕陵游。

贻刘先生

宋代:黄裳

势利交游聚与分,会真堂上合离羣。
形骸外索难为侣,风义中寻偶得君。
水鑑秋来宜泛月,桃源花后且穿云。
此生已是龙山客,高论相过我欲闻。

赠传神师

宋代:黄裳

阙下游多日,溪边过几春。
数图人欲活,一笔自如神。
不写俗中态,漫留云外身。
丹青如模我,道貌似山人。

自警

宋代:黄裳

一日少一日,一年无一年。
顿门何处入,秘旨有谁传。
忧乐波生水,光阴箭去弦。
几时能得了,坐卧莫忘禅。

送陈子真 其一

宋代:黄裳

木笏青衫便染尘,久思风骨始知真。
有无悟道何妨仕,俯仰趋时只为贫。
静向画图看五骥,急来华省侍双亲。
茶园送客诗犹在,空恨芳罇失故人。

戏寄南华翁 其二

宋代:黄裳

山阴刘子无清策,彭泽陶公有逸才。
种秫剑溪休更问,俸钱须买菊花栽。

句 其二

宋代:黄裳

凌波应作水中仙。

试院呈同事 其一

宋代:黄裳

乡士穷通时已过,石榴花实我重来。
相寻翠幄年年事,谁为天公得骥材。

偕王道观雪中联句 其一二

宋代:黄裳

封锁烟尝卫,飞扬露可陪。
厚将平地堑,高欲峻堂陔。

送刘和甫之江东

宋代:黄裳

去年相逢时,霜华轻压梅花枝。
今年相别日,苹末秋风惨行色。
逢时易为乐,别时易为伤。
谁知伤与乐,各是羁旅肠。
送者难为留,离者难为行。
谁知离与合,各是天涯人。
离合有分不可料,彼此有适当忘情。
君今此去何时来,韦编频向灯前开。
读书患在少思索,时将寸管书清才。
君今此去何时到,风力攻帆急如火。
秋光照人益潇洒,一叶轻舠又东下。
松陵鲈脍是时节,无惜霜锋傍船切。
泛入东南第一州,八月仙涛驾天白。
江头此景须吟看,少留轩旆开朱顔。
徐徐踰江诣所舍,心闲应爱云中山。
用其所乐以自遣,莫教乡思为心关。
他时握手又西上,多在后岁秋风间。

会江晦叔游湖山

宋代:黄裳

相随山水里徘徊,兴未阑时慎勿催。
草草行厨随步去,匆匆渔艇趁船来。
每逢佳景还含思,偶造幽轩更把盃。
况是同归无世味,何须旁立有莲腮。
荻湾桃坞犹留客,不觉银瓶又耻垒。

游灵芝僧房 其二

宋代:黄裳

小径悠悠接水天,薰风谁对远师莲。
吟看尤为湖山好,未肯忘怀便入禅。

荔子 其一

宋代:黄裳

须知陈紫入吟看,能坐诗人碧玉盘。
六月香肌无点汗,绛纱囊破水精寒。

岁暮偶成

宋代:黄裳

新旧光阴各自催,分年须折送年梅。
欢声动地驱傩鼓,厚意迎春献寿杯。
谁似江山难得老,人怜桃李又重开。
朱顔未遂花前计,却恨东风抵死来。

黄裳简介

黄裳简介资料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  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