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凝的诗
本页收录和凝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和凝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和凝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和凝代表作品、或喜欢的和凝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唐代:和凝
北阙晴分五凤楼,嵩山秀色护神州。
洛河自契千年运,更拟波中出九畴。
北阙晴分五鳳樓,嵩山秀色護神州。
洛河自契千年運,更拟波中出九疇。
唐代:和凝
结金冠子学梳蝉,碾玉蜻蜓缀鬓偏。
寝殿垂帘悄无事,试香闲立御炉前。
結金冠子學梳蟬,碾玉蜻蜓綴鬓偏。
寝殿垂簾悄無事,試香閑立禦爐前。
唐代:和凝
莺锦蝉罗撒麝脐,狻猊轻喷瑞烟迷。
红酥点得香山小,卷上珠帘日未西。
莺錦蟬羅撒麝臍,狻猊輕噴瑞煙迷。
紅酥點得香山小,卷上珠簾日未西。
唐代:和凝
红鬃白马嫩龙飞,天廐供来入紫微。
遥见玉阶嘶不已,应缘识得赭黄衣。
紅鬃白馬嫩龍飛,天廐供來入紫微。
遙見玉階嘶不已,應緣識得赭黃衣。
唐代:和凝
层臺金碧惹红霞,仙掌亭亭对月华。
昨夜盘中甘露满,婕妤争去奏官家。
層臺金碧惹紅霞,仙掌亭亭對月華。
昨夜盤中甘露滿,婕妤争去奏官家。
唐代:和凝
兰殿春融自靘笙,玉颜风透象纱明。
金簧如语莺声滑,可使云和独得名。
蘭殿春融自靘笙,玉顔風透象紗明。
金簧如語莺聲滑,可使雲和獨得名。
唐代:和凝
螺髻凝香晓黛浓,水精鸂鶒飐轻风。
金钗斜戴宜春胜,万岁千秋遶鬓红。
螺髻凝香曉黛濃,水精鸂鶒飐輕風。
金钗斜戴宜春勝,萬歲千秋遶鬓紅。
唐代:和凝
金盆初晓洗纤纤,银鸭香焦特地添。
出户忽看春雪下,六宫齐捲水晶帘。
金盆初曉洗纖纖,銀鴨香焦特地添。
出戶忽看春雪下,六宮齊捲水晶簾。
唐代:和凝
颟顸冰面莹池心,风刮瑶阶腊雪深。
怪得宫中无兽炭,步摇钗是辟寒金。
颟顸冰面瑩池心,風刮瑤階臘雪深。
怪得宮中無獸炭,步搖钗是辟寒金。
唐代:和凝
寝殿香浓玉漏严,云随凉月下西南。
帐前宫女低声道,主上还应梦傅岩。
寝殿香濃玉漏嚴,雲随涼月下西南。
帳前宮女低聲道,主上還應夢傅岩。
唐代:和凝
正旦垂旒御八方,蛮夷无不奉梯航。
羣臣舞蹈称觞处,雷动山唿万岁长。
正旦垂旒禦八方,蠻夷無不奉梯航。
羣臣舞蹈稱觞處,雷動山唿萬歲長。
唐代:和凝
春风金褭万年枝,簇白团红烂熳时。
宫女竞思游御苑,大家齐奏圣人知。
春風金褭萬年枝,簇白團紅爛熳時。
宮女競思遊禦苑,大家齊奏聖人知。
唐代:和凝
三殿香浓晓色来,祥鸾威凤待门开。
锵金佩玉趋丹陛,总是和羹作砺才。
三殿香濃曉色來,祥鸾威鳳待門開。
锵金佩玉趨丹陛,總是和羹作砺才。
唐代:和凝
小楼花簇钿山低,金雉双来蹋马齐。
夸向傍人能彩戏,朝来赢得鹭鸶犀。
小樓花簇钿山低,金雉雙來蹋馬齊。
誇向傍人能彩戲,朝來赢得鹭鸶犀。
唐代:和凝
云行风静早秋天,竞遶盆池蹋采莲。
罨画披袍从窣地,更寻宫柳看鸣蝉。
雲行風靜早秋天,競遶盆池蹋采蓮。
罨畫披袍從窣地,更尋宮柳看鳴蟬。
唐代:和凝
斑簟如霞可殿铺,更开新进瑞莲图。
谁人筑损珊瑚架,子细看时认沥苏。
斑簟如霞可殿鋪,更開新進瑞蓮圖。
誰人築損珊瑚架,子細看時認瀝蘇。
唐代:和凝
暖殿奇香馥绮罗,窗间初学绣金鹅。
纔经冬至阳生后,今日工夫一綫多。
暖殿奇香馥绮羅,窗間初學繡金鵝。
纔經冬至陽生後,今日工夫一綫多。
唐代:和凝
宫庭皆应紫微垣,壮丽宸居显至尊。
赤子颙颙瞻父母,已将仁德比干坤。
宮庭皆應紫微垣,壯麗宸居顯至尊。
赤子颙颙瞻父母,已将仁德比幹坤。
唐代:和凝
纤辔摩轩响佩环,银臺门外集鸳鸾。
三钟五鼓祥烟歛,日照仙人捧露盘。
纖辔摩軒響佩環,銀臺門外集鴛鸾。
三鐘五鼓祥煙歛,日照仙人捧露盤。
唐代:和凝
銮舆观稼晚方归,日月旗中见御衣。
万姓焚香惟顶礼,瑞雪随繖入宫闱。
銮輿觀稼晚方歸,日月旗中見禦衣。
萬姓焚香惟頂禮,瑞雪随繖入宮闱。
唐代:和凝
干文初见泰阶平,日月常遵阁道行。
昨夜仰观垂象正,拱辰星宿转分明。
幹文初見泰階平,日月常遵閣道行。
昨夜仰觀垂象正,拱辰星宿轉分明。
唐代:和凝
香鸭烟轻爇水沈,云鬟闲坠凤犀簪。
珠帘半捲开花雨,又见芭蕉展半心。
香鴨煙輕爇水沈,雲鬟閑墜鳳犀簪。
珠簾半捲開花雨,又見芭蕉展半心。
唐代:和凝
三农皆已闢田畴,又见金门出土牛。
块雨条风符圣化,嘉禾看却报新秋。
三農皆已闢田疇,又見金門出土牛。
塊雨條風符聖化,嘉禾看卻報新秋。
唐代:和凝
凤池冰泮岸莎匀,柳眼花心雪里新。
都是九重和暖地,东风先报禁园春。
鳳池冰泮岸莎勻,柳眼花心雪裡新。
都是九重和暖地,東風先報禁園春。
和凝(898-955年),五代时文学家、法医学家。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人。幼时颖敏好学,十七岁举明经,梁贞明二年(916)十九岁登进士第。好文学,长于短歌艳曲。梁贞明二年(916)进士。后唐时官至中书舍人,工部侍郎。后晋天福五年 (940)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后汉,封鲁国公。后周时,赠侍中。尝取古今史传所讼断狱、辨雪冤枉等事,著为《疑狱集》两卷(951年)。子和(山蒙)又增订两卷,合成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