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凝的诗
本页收录和凝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和凝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和凝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和凝代表作品、或喜欢的和凝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唐代:和凝
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
翠蛾双敛正含情,桃花洞,瑶臺梦,一片春愁谁与共。
柳色披衫金縷鳳,纖手輕拈紅豆弄。
翠蛾雙斂正含情,桃花洞,瑤臺夢,一片春愁誰與共。
唐代:和凝
水殿垂帘冷色凝,一牀珍簟展春冰。
才人侍立持团扇,金缕双龙贴碧藤。
水殿垂簾冷色凝,一牀珍簟展春冰。
才人侍立持團扇,金縷雙龍貼碧藤。
唐代:和凝
遶殿钩栏压玉阶,内人轻语凭葱薹。
皆言明主垂衣理,不假朱云傍槛来。
遶殿鈎欄壓玉階,内人輕語憑蔥薹。
皆言明主垂衣理,不假朱雲傍檻來。
唐代:和凝
戛云楼上定风盘,雀跃猨跳总不难。
要对君王逞轻捷,御楼时拟上鸡竿。
戛雲樓上定風盤,雀躍猨跳總不難。
要對君王逞輕捷,禦樓時拟上雞竿。
唐代:和凝
视草词臣直玉堂,对来新赐锦袍香。
班资最在云霄上,长是先迎日月光。
視草詞臣直玉堂,對來新賜錦袍香。
班資最在雲霄上,長是先迎日月光。
唐代:和凝
白玉阶前菊蕊香,金盃仙酝赏重阳。
层臺云集梨园乐,献寿声声祝万康。
白玉階前菊蕊香,金盃仙醞賞重陽。
層臺雲集梨園樂,獻壽聲聲祝萬康。
唐代:和凝
真珠帘外静无尘,耿耿凉天景象新。
金殿夜深银烛晃,宫嫔来奏月重轮。
真珠簾外靜無塵,耿耿涼天景象新。
金殿夜深銀燭晃,宮嫔來奏月重輪。
唐代:和凝
鱼犀月掌夜通头,自着盘莺锦臂鞴。
多把沈檀配龙麝,宫中掌浸十香油。
魚犀月掌夜通頭,自着盤莺錦臂鞴。
多把沈檀配龍麝,宮中掌浸十香油。
唐代:和凝
金吾勘契自通宫,楼上初闻唱刻闲。
金殿香高初唤仗,数行鸳鹭各趋班。
金吾勘契自通宮,樓上初聞唱刻閑。
金殿香高初喚仗,數行鴛鹭各趨班。
唐代:和凝
锵锵济济赴延英,渐近重瞳目转明。
君圣臣贤鱼水契,鸿基须贺永清平。
锵锵濟濟赴延英,漸近重瞳目轉明。
君聖臣賢魚水契,鴻基須賀永清平。
唐代:和凝
鑪爇香檀兽炭痴,真珠帘外雪花飞。
六宫进酒尧眉寿,舞凤盘龙满御衣。
鑪爇香檀獸炭癡,真珠簾外雪花飛。
六宮進酒堯眉壽,舞鳳盤龍滿禦衣。
唐代:和凝
晓光初入右银臺,鸳鹭分班啓沃来。
如水如鱼何际会,尽言金鼎得盐梅。
曉光初入右銀臺,鴛鹭分班啓沃來。
如水如魚何際會,盡言金鼎得鹽梅。
唐代:和凝
玉殿朦胧散晓光,金龙高喷九天香。
摵鞭声定初开扇,百辟齐唿万岁长。
玉殿朦胧散曉光,金龍高噴九天香。
摵鞭聲定初開扇,百辟齊唿萬歲長。
唐代:和凝
圣日垂科委所司,英才咸喜遇明时。
春宫进榜莺离谷,月殿香残桂魄枝。
聖日垂科委所司,英才鹹喜遇明時。
春宮進榜莺離谷,月殿香殘桂魄枝。
唐代:和凝
狻猊镇角舞筵张,鸾凤花分十六行。
轻动玉纤歌遍慢,时时偷眼看君王。
狻猊鎮角舞筵張,鸾鳳花分十六行。
輕動玉纖歌遍慢,時時偷眼看君王。
唐代:和凝
早梅初向雪中明,风惹奇香粉蕊轻。
谁道落花堪靧面,竞来枝上采繁英。
早梅初向雪中明,風惹奇香粉蕊輕。
誰道落花堪靧面,競來枝上采繁英。
唐代:和凝
绣闼雕甍列锦闺,珍奇惟待凤凰栖。
杏梁烜赫晴霞展,时见空虚坠燕泥。
繡闼雕甍列錦閨,珍奇惟待鳳凰栖。
杏梁烜赫晴霞展,時見空虛墜燕泥。
唐代:和凝
金吾细仗俨威仪,圣旨凝旒对远夷。
晓日曈昽瞻玉案,丁冬环珮满彤墀。
金吾細仗俨威儀,聖旨凝旒對遠夷。
曉日曈昽瞻玉案,丁冬環珮滿彤墀。
唐代:和凝
欲封丹诏紫泥香,朱篆龙文御印光。
汗涣丝纶出丹禁,便从天上凤衔将。
欲封丹诏紫泥香,朱篆龍文禦印光。
汗渙絲綸出丹禁,便從天上鳳銜将。
唐代:和凝
金鸾双立紫檀槽,暖殿无风韵自高。
含笑试弹红蕊调,君王宣赐酪樱桃。
金鸾雙立紫檀槽,暖殿無風韻自高。
含笑試彈紅蕊調,君王宣賜酪櫻桃。
唐代:和凝
中兴殿上晓光融,一炷天香舞瑞风。
百辟虔心齐稽首,捲帘遥见御衣红。
中興殿上曉光融,一炷天香舞瑞風。
百辟虔心齊稽首,捲簾遙見禦衣紅。
唐代:和凝
五色卿云复九重,香烟高舞御鑪中。
含元殿里行仁德,四海车书已混同。
五色卿雲複九重,香煙高舞禦鑪中。
含元殿裡行仁德,四海車書已混同。
唐代:和凝
圣主躬耕在籍田,公卿环卫待丰年。
五风十雨余粮在,金殿惟闻奏舜弦。
聖主躬耕在籍田,公卿環衛待豐年。
五風十雨餘糧在,金殿惟聞奏舜弦。
唐代:和凝
玉甃莲池春水平,小鱼双竝锦鳞行。
内中知是黄河样,九曲今年彻底清。
玉甃蓮池春水平,小魚雙竝錦鱗行。
内中知是黃河樣,九曲今年徹底清。
唐代:和凝
兰烛时将凤髓添,寒星遥映夜光帘。
龙楼露着鸳鸯瓦,谁近螭头掷玉籤。
蘭燭時将鳳髓添,寒星遙映夜光簾。
龍樓露着鴛鴦瓦,誰近螭頭擲玉籤。
和凝(898-955年),五代时文学家、法医学家。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人。幼时颖敏好学,十七岁举明经,梁贞明二年(916)十九岁登进士第。好文学,长于短歌艳曲。梁贞明二年(916)进士。后唐时官至中书舍人,工部侍郎。后晋天福五年 (940)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后汉,封鲁国公。后周时,赠侍中。尝取古今史传所讼断狱、辨雪冤枉等事,著为《疑狱集》两卷(951年)。子和(山蒙)又增订两卷,合成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