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范仲淹 > 范仲淹古诗词大全

范仲淹的诗

本页收录范仲淹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范仲淹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范仲淹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范仲淹代表作品、或喜欢的范仲淹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又用前韵谢晏尚书以近著示及

宋代:范仲淹

祖述贤人业,何因降玄乡。
周公旧才美,夫子近文章。
逸气弥冲斗,雄源甚决潢。
月中灵桂老,春外实芝芳。
远似天无翳,清如塞有霜。
日星图舜禹,金石颂成康。
涡曲风骚盛,营丘学校光。
至精含变化,大手凿洪荒。
崧岳词欺甫,甘泉价掩扬。
满朝当讽诵,终古岂遗忘。
恍若探龙际,森疑履虎傍。
半生游此道,观海特茫茫。

和韩布殿丞三首 渔父

宋代:范仲淹

月色满沧波,吾生乐事多。
何人独醒者,试听濯缨歌。

依韵酬太傅张相公见赠

宋代:范仲淹

出处曾无致主功,南阳为守地犹雄。
醉醒往日惭渔父,得失今朝圆塞翁。
七里河边归带月,百花洲上啸生风。
卧龙乡曲多贤达,愿预逍遥九老中。

匣剑

宋代:范仲淹

灵剑经年匣,决云谁为高。
报分别有道,何认问吹毛。

依韵酬黄灏秀才

宋代:范仲淹

再贬鄱川信不才,子规相爱劝归来。
客心但感江山助,天意难期日月回。
白雪孤琴弥冷淡,浮云双阙自崔嵬。
南方岁晏犹能乐,醉尽黄花见早梅。

咏史五首其四·商人

宋代:范仲淹

履癸昆吾祸莫移,应天重造帝王基。
子孙何事为炮烙,不念嘻吁祝网时。

咏史五首其三·夏后氏

宋代:范仲淹

景命还将伯益传,九川功大若为迁。
讴歌终在吾君子,岂是当时不让贤。

苏州十咏其十·南园

宋代:范仲淹

西施台下见名园,百草千花特地繁。
欲问吴王当日事,后来桃李若为言。

和杨畋孤琴咏

宋代:范仲淹

爱此千年器,如见古人面。欲弹换朱丝,明月当秋汉。
我愿宫商弦,相应声无间。自然召南风,莫起孤琴叹。

献百花洲图上陈州晏相公

宋代:范仲淹

穰下胜游少,此洲聊入诗。
百花争窈窕,一水自涟漪。
洁白怜翘鹭,优游羡戏龟。
阑干红屈曲,亭宇碧参差。
倒影澄波底,横烟落照时。
月明鱼竞跃,春静柳闲垂。
万竹排霜杖,千荷卷翠旗。
菊分潭上近,梅比汉南迟。
岸鹊依人喜,汀鸥不我疑。
彩丝穿石节,罗襪踏青期。
素发频来醉,沧浪减去思。
步随芳草远,歌逐画船移。
绘写求真赏,缄藏献己知。
相君那肯爱,家有凤皇池。

咏史五首其五·周人

宋代:范仲淹

斧钺为藩忍内侵,商人涂炭奈何深。
不烦鱼火明天意,自有诸侯八百心。

依韵和魏介之同游玉仙坛

宋代:范仲淹

云坛共上百神清,碧坞红霞相照明。
幽草欲迷丹井处,乱峰依旧白云生。
亭亭翠纛高杉矗,险险狂雷落石轰。
待得九霄鸾鹤驭,玉书应改地仙名。

苏州十咏其六·灵岩寺

宋代:范仲淹

古来兴废一愁人,白发僧归掩寺门。
越相烟波空去雁,吴王宫阙半啼猿。
春风似旧花犹笑,往事多遗石不言。
唯有延陵逃遁去,清名高节老干坤。

送何白节推宰晋原二首

宋代:范仲淹

盛府兼名邑,荣归指故林。
多年望乡泪,万里倚门心。
江馆春寒薄,山程晚翠深。
板与迎侍日,桃李正芳阴。

送真元二上人归吴中

宋代:范仲淹

归心不可夺,千里故园春。及见市朝事,却思江海人。
烟波方得伴,松月定为邻。愿结虎溪社,休休老此身。

寄欧静秀才

宋代:范仲淹

君归一水遥,魂断木兰桡。
赖有南轩竹,清风慰寂寥。

留题常熟顶山僧居

宋代:范仲淹

平湖数百里,隐然一山起。中有白龙泉,可洗人间耳。
吾师仁智心,爱兹山水音。结茅三十年,不道日月深。
笑我名未已,来问无端理。却指岭边云,斯焉赠君子。

与张焘太博行忻代间因话江山作

宋代:范仲淹

数年风土塞门行,说着江山意暂清。
求取罢兵南国去,满楼苍翠是平生。

江城对月

宋代:范仲淹

南国风波远,东门冠盖回。
多情是明月,相逐过江来。

依韵酬叶道卿中秋对月二首 其二

宋代:范仲淹

孤光千里与君逢,最爱无云四望通。
处处楼臺竞歌宴,的能爱月几人同。

杂咏四首 其三

宋代:范仲淹

铿铿千古峄山桐,金石声来造化中。
谁道元和无复致,为君堂上起薫风。

和沈书记同访林处士

宋代:范仲淹

山中宰相下崖扃,静接游人笑傲行。
碧嶂浅深骄晚翠,白云舒卷看春晴。
烟潭共爱鱼方乐,樵爨谁欺雁不鸣。
莫道隐君同德少,樽前长揖圣贤清。

忆杭州西湖

宋代:范仲淹

长忆西湖胜鉴湖,春波千顷绿如铺。
吾皇不让明皇美,可赐疏狂贺老无。

和韩布殿丞三首其二·琴酒

宋代:范仲淹

弦上万古意,樽中千日醇。清心向流水,醉貌发阳春。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 玉女窗

宋代:范仲淹

窈窕玉女窗,想像玉女粧。
皎皎月为鑑,飘飘霓作裳。
莫学阳臺梦,无端惑楚王。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简介资料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