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戴复古 > 戴复古古诗词大全

戴复古的诗

本页收录戴复古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戴复古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戴复古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戴复古代表作品、或喜欢的戴复古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族姪孙子荣之子神童顔老不幸短命而死哭之不足三诗以悼之 其一

宋代:戴复古

亘古英灵在,顔回有后身。
年纔十三岁,才过万千人。
学到由天悟,文高见理真。
再生仍再夭,无路问鸿钧。

鴈山总题此山本朝方显 其一

宋代:戴复古

此地古无闻,谁封万石君。
山林纔整整,来往早纷纷。
两派龙湫水,千峰鴈荡云。
东西十八寺,纪载欠碑文。

镇江别总领吴道夫侍郎时愚子琦来迎侍朝夕催归甚切

宋代:戴复古

落魄江湖四十年,白头方办买山钱。
老妻悬望占乌鹊,愚子催归若杜鹃。
济世功名付豪杰,野人事业在林泉。
难禁别后相思意,或有封书寄鴈边。

胡倅送羊烹以会客

宋代:戴复古

烹羶会宾客,花酒一时来。
愁逐歌声散,心随笑口开。
饮疑金盏漏,醉到玉山颓。
借问欢娱地,相逢能几回。

读严粲诗风撼潇湘覆江空雪月明以其一联隠括为对

宋代:戴复古

笔端有神助,句法自天成。
风撼潇湘覆,江空雪月明。
苦吟非草草,妙趣若平平。
李杜诗坛上,为君题姓名。

到南昌呈宋愿父伯仲黄子鲁诸丈 其二

宋代:戴复古

扁舟几度到南昌,东望家山道路长。
醉里不知身是客,故人多处亦吾乡。

庐山 其四

宋代:戴复古

乘鸾不见李腾空,试与寻真访故宫。
黄叶堆边觅行路,紫烟深处望仙踪。
眼高天近千山上,身共云栖一壑中。
九叠屏风三叠水,更无诗句可形容。

何季皋司理故人也作诗见相勉意二首 其一

宋代:戴复古

梅花庾岭外,别是一山川。
那使民无讼,须知狱有冤。
心常存正直,法不尚平反。
于氏缘何事,阴功到子孙。

句 其二

宋代:戴复古

每遇花时人竞取,祇愁斫尽春风枝。

代书寄韩履善右司赵庶可寺簿 其一

宋代:戴复古

懒不脩书札,将诗问起居。
升沉元自异,故旧忍相疎。
学术有余用,班行不次除。
功名付公等,世道莫愁予。

山村 其一

宋代:戴复古

山崦谁家绿树中,短墙半露石榴红。
萧然门巷无人到,三两孙随白髮翁。

庐山 其一

宋代:戴复古

山灵未许到天池,又作西林一宿期。
寺是晋时陶侃宅,记传隋代率更碑。
山椒云气易为雨,客子情怀多费诗。
暂借蒲团学禅寂,茶烟飞绕鬓边丝。

同安子顺访茅庵道人凤凰麒麟不可见道人语也

宋代:戴复古

道者日高卧,清风隔世尘。
凤麟不可见,猿鸟自相亲。
山木轮囷古,茶花冷淡春。
草荒门外路,常怕有来人。

广东漕李实夫四首 其三

宋代:戴复古

千里长城手,如何在广州。
共谈天下事,莫上斗南楼。
瘦露封侯骨,忠怀报国秋。
丁宁北来鴈,边信怕沉浮。

访西涧王深道 其二

宋代:戴复古

诸老伤凋谢,凄凉属此时。
相从一夜语,忍读四哀诗。
世事生愁绪,秋风吹鬓丝。
黄花香晚节,说与秀岩知。

寄玉溪林逢吉六首 其三

宋代:戴复古

心腹相知会面稀,一春未有盍簪期。
西窗风雨愁眠夜,梦到君家赋小诗。

林伯仁话别二绝 其一

宋代:戴复古

别酒三杯醉不知,梅花岭外故人稀。
片心暗逐白云去,日日向君行处飞。

到南昌呈宋愿父伯仲黄子鲁诸丈 其一

宋代:戴复古

一秋无便寄平安,新鴈声声报早寒。
昨夜检衣开故箧,去年家信把来看。

句 其四

宋代:戴复古

诗骨梅花瘦,归心江水流。

怀家三首 其三

宋代:戴复古

三年寄百书,几书到我屋。
昨夜梦中归,及见老妻哭。

岁暮书怀寄林玉溪 其二

宋代:戴复古

笑共梅花语,穷难与命争。
人皆居燠舘,我独堕寒坑。
假合非吾道,幽栖了此生。
门墙元自静,群小莫从横。

杜子野主簿约客赋一诗为赠与僕一联云生就石桥罗汉面吟成雪屋阆仙诗

宋代:戴复古

杜陵之后有孙耒,自守诗家法度严。
秀骨可仙官况薄,高情追古俗人嫌。
起看星斗夜推枕,为爱江山寒捲帘。
饱喫梅花吟更好,锦囊虽富不伤廉。

广东漕李实夫四首 其二

宋代:戴复古

志士规模远,非时展布难。
莫言南地暖,须念北风寒。
楮贱伤财力,兵骄稔祸端。
盛衰关气数,天下几时安。

鴈山总题此山本朝方显 其二

宋代:戴复古

几山兼几水,更有几烟霞。
不立仙人宅,都为释氏家。
宾秋多少鴈,报晓一双鸦。
有此山林胜,如何在海涯。

湖南见真帅

宋代:戴复古

致身虽自文章选,经世尤高政事科。
以若所为即伊吕,使其不遇亦丘轲。
长沙地窄儒衣阔,明月池干春水多。
天以一贤私一路,其如四海九州何。

戴复古简介

戴复古简介资料 戴复古(1167年-1248年后),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