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陈杰 > 陈杰古诗词大全

陈杰的诗

本页收录陈杰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陈杰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陈杰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陈杰代表作品、或喜欢的陈杰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博弈观人二首 其一

宋代:陈杰

西军严驾后,北府捷书前。
胜负岂人与,两公天已全。

浙江潮

宋代:陈杰

只道潮声落,潮来复有声。
何当机事息,暂遣海门平。

永穆陵复土随龙除官甚盛

宋代:陈杰

故王沉愤九重泉,先帝焦劳四十年。
已有含桃荐新庙,独无麦饭洒荒阡。
挽回天怒当初政,扶植人伦在衆贤。
此邸最关宗社计,加恩莫放代来先。

程簿能静袖诗来访次韵

宋代:陈杰

高吟鼎脔屡经尝,群噪纷纷子贡墙。
雪曲我应慙郢下,笛声公自感山阳。
堪嗟绛老泥涂役,孤负春官桃李场。
斗大康山盛儒者,凭谁推此叩循良。

读邸报 其一

宋代:陈杰

战骨如山血未干,补疮遮眼肉都剜。
向来手诏真哀痛,间者人言已治安。
夜访宰臣忧卧榻,昼延学士论危竿。
祖宗全盛犹如此,半壁江风面面寒。

和姚山长一甫

宋代:陈杰

潭影悠悠白日闲,千年如画此江山。
高人徐孺死已朽,上疏梅仙去不还。
底是忧堪埋地下,谁能远不在人间。
相逢正有论诗乐,且透西江句上关。

扬州城楼

宋代:陈杰

东南赋甲天下处,万里西风生黍禾。
禹贡九州今见一,晋军三役古无多。
水包楚蜀虽朝海,山引终嵩只隔河。
安得六飞时此驻,棘间咫尺望铜驼。

题汤隽溪留远法师莲社图

宋代:陈杰

无复斯人过虎溪,溪上朝朝新虎蹄。
江左风流却回首,几曾极乐在天西。

小桂二首 其一

宋代:陈杰

树小都来三尺长,撩人那得许生香。
隔窗只道花如簇,纔是梢头一粟黄。

又登南楼

宋代:陈杰

缥渺层峦出画阑,半空长锁白云闲。
一弓斜摺蜀江水,八字平分汉渚山。
眼入中原鸿去迥,手摩华表鹤飞还。
好天谁遣成南北,遗限悠悠落照间。

沙头点视城池

宋代:陈杰

酸风射眼旧沙头,我亦从来两鬓秋。
万里客心惊塞雁,五更归梦化江鸥。
山川信美坐成晚,风景不殊看总愁。
征筑百年无了日,老天亦自厌兵休。

和雷侍郎贺雪赐燕

宋代:陈杰

万箇瑶姬拥御筵,千官玉立寿巵前。
丰年三度雪平地,需燕一番云上天。
鹭序捲班元老后,龙顔瞻喜侍臣先。
几多夜访筹边事,更愿毋安一枕眠。

用同官南楼韵尾联以慰李倅子发

宋代:陈杰

年时歌管萦云处,闲倚栏干水拍空。
万古胡牀自明月,几行官柳又西风。
鬅鬙那复梳千下,磊磈聊须酒一中。
更忆翘材人独自,夜灯寒雁耳偏聪。

挽张提点自创玄都观归故山羽化

宋代:陈杰

年时初峻道官班,紫气随师亦度关。
赐号竞驩新宇宙,藏身独忆旧云山。
玄都聊复栽桃去,辽海何当化鹤还。
见说高人无宠辱,乘除翻手一沤间。

劝农同幕皆预即事四绝 其四

宋代:陈杰

乌帽持觞鬓似银,近前不怕相公嗔。
未知此日殷勤意,曾到深村作苦人。

和州秋阳

宋代:陈杰

雨风睡过一年春,破闷无茶可策勋。
失笑起来闻玉笛,嬾晴吹涨满空云。

武甯道间遇故旧于负贩中

宋代:陈杰

拍天富贵有危机,屠钓逃名未觉非。
许靖何尝羞马磨,王章安用泣牛衣。
班荆道旧身俱晚,折柳临分意重违。
且复斯须相劳苦,明年我亦荷锄归。

无题 其二

宋代:陈杰

口语甘时心犹异,中边甜处味方宜。
诗情合荐东坡老,慙媿当年蜜荔枝。

题梅坛毛庆甫道士云悦楼

宋代:陈杰

白衣苍狗无情物,翻手悲欢变古今。
输与道人长快活,看渠起灭不关心。

笃志斋前新竹

宋代:陈杰

晕消旧习风前箨,怒长新功雨后竿。
头角崭然真小友,雪霜岁晚更相观。

先主

宋代:陈杰

扶义风云急,投难岁月长。
犹怀置嗣子,岂要负刘璋。
讨贼吾谁逊,违天有併亡。
春秋复雠方,万古烜炎光。

贾鹿泉屡约一出小诗代行十首 其九

宋代:陈杰

释老新来各有宗,四民最惜一民穷。
挽回世道能无在,主张斯文尽属公。

元旦南郊庆成

宋代:陈杰

熙朝政化谨三元,有事郊南典礼全。
嗣圣万年初见帝,小臣十起夜瞻天。
想回玉辂红云晓,更揭金鷄暖雨前。
但愿庆成天下福,赋诗岂必从甘泉。

和敖教谕

宋代:陈杰

又迟江南缉落毛,儿衣折尽海纹涛。
静看机事枭羣奕,醉倚西风蠃二豪。
黄菊篱间三引满,夕阳楼上一凭高。
故人经乱浑无恙,赢得新吟可拟骚。

恶讲义不逊者

宋代:陈杰

全人未可一偏论,盛德真堪百代尊。
房魏其逢犹愧礼,荀陈之道不知文。
我朝正有二三老,地位向妨八九分。
近日后生谈理学,直将闻百掩前闻。

陈杰简介

陈杰简介资料 陈杰,字焘父,洪州丰城(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授赣州簿。歷知江陵县,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兼制置司参谋。据集中诗篇,知其还做过知州和短期朝官。宋亡,隠居东湖。有《自堂存稿》十三卷(《宋史艺文志补》),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四卷。清同治《丰城县志》卷一六有传。 陈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豫章丛书》本(简称豫章本)、残本《永乐大典》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