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晁说之 > 晁说之古诗词大全

晁说之的诗

本页收录晁说之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晁说之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晁说之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晁说之代表作品、或喜欢的晁说之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奉杨公近蒙答四六状极为精丽

宋代:晁说之

博物张公适圣神,经营佐国不谋身。
一枪采撷朝林下,八骏遨游暮海滨。
诗就秦州宁独乐,政成周道要相亲。
败军污蔑谁哀念,敢谓勤渠问解巾。

以李约交游晚岁重为韵作五绝句别韩二十七 其四

宋代:晁说之

敝庐无良辰,荒田多荒岁。
贫贱重离别,君乎休富贵。

寄侍讲吕原明七丈

宋代:晁说之

悠悠客子京华远,只把清秋泪濯缨。
黄叶风前身亦老,白云影外世还轻。
书来旧德知无恙,梦断疏钟恨有情。
昔日诸生今在不,丈人因为话平生。

题沖弟诗卷

宋代:晁说之

阿沖五字来,江山千里余。
能尔丽金碧,定是勤诗书。
文章与神明,动作本自俱。
古人既云已,令公有规模。
五世以文称,故家谁复如。

客有传黄戎州三绝句者因次韵 其二

宋代:晁说之

驴技已过目,戎衣方骇心。
文章端自误,痛悔空在今。

再和圆机梅绝句 其二

宋代:晁说之

思王二匝恨无依,枉费西园清夜诗。
不得梅花发幽兴,甘输北□有英辞。

承议郎王东起挽辞二首 其二

宋代:晁说之

洛下书生誉,秦川公子豪。
飘零诸老恨,骯脏此生劳。
病卧分丹剂,魂游问室臯。
当时蛮纸在,絮酒共萧骚。

承议郎王东起挽辞二首 其一

宋代:晁说之

三十年来梦,王郎歌有情。
桂亭看跃马,蒿里望铭旌。
废相存亡託,孤儿内外并。
休论书数万,色色负平生。

日暮池上

宋代:晁说之

客子难为夏,池塘眼暂开。
莲房随月倚,萍阵信风来。
自喜亲茶杓,无烦问酒杯。
故人行在乐,献纳有云台。

四明岁晚水仙花盛开今在鄜州辄思之此花清香异常妇人戴之可留之日为多

宋代:晁说之

前年海角今天涯,有恨无愁闲嘆嗟。
枉是凉州女端正,一生不识水仙花。

王顺之得子寄二绝次韵报之 其一

宋代:晁说之

宾客能谈少傅儿,海中仙果得生迟。
自今一落人间后,即见新枝压旧枝。

涂中寄城中诸公

宋代:晁说之

孤飞弱羽真难可,作底徘徊去住间。
柳影生风归曲渚,雷声送雨过前山。
庾郎有待复何待,白傅求闲而得闲。
回首玳筵醒醉伴,曾将幽愤唱阳关。

叠后

宋代:晁说之

病眼终朝更懒开,难输心曲语悠哉。
从教苔径无人到,日日潮声自上来。

和二十二弟龟山寺三绝 其二

宋代:晁说之

龟山之操恨时危,语乐徒劳鲁太师。
今日龟山无可恨,祥符年上御题诗。

送蒲君赴陜西漕属

宋代:晁说之

殽函为客乐,巴蜀故乡荣。
风雪担书梦,旌旂从使行。
黩兵烽燧息,积粟犬羊平。
同谷曾谈话,知君笔阵横。

岁暮绝句四首 其四

宋代:晁说之

迟迟来日去何疾,六十五见此日除。
明发束修能有几,太平田舍读残书。

顾弥邵以其尊内翰所有欧阳公集遗侄季澈赋诗篇末见及辄次韵作

宋代:晁说之

昭陵人物一朝盛,晚有醉翁为拟伦。
譬如羣凤粲羽翰,来下千里仪九成。
凤归乐绝天寥寥,人间坠简空垂精。
可但光华开日月,要识忠愤耸幽神。
虎头本是当时客,教子传孙无粟亭。
昼吟夜诵翁文耳,池蛙何容聒正声。
得之不待金错赠,好守门律如时令。
君家此叔定不痴,莫厌家鸡外勤请。

闻胡少汲再入省

宋代:晁说之

南宫妙极天下选,鸡舌喜君重得香。
既自能诗似前辈,何为不作水曹郎。

斩将

宋代:晁说之

斩将斩谁将,今多樊爱能。
庶几威国俗,聊可讋边僧。
缚虎何堪责,骑猪尚不胜。
将军如自治,荡寇有先登。

答童

宋代:晁说之

何敢爱筋力,无劳戒励重。
但当知讳字,闻说是邪中。

出京感事

宋代:晁说之

晚岁长途俱寂寞,伤今怀古总飘零。
韩彭岂是无三窟,管葛元非守一经。
白发任渠从此出,朱弦於世许谁听。
犹怜去国恨能释,已见灯龙出北溟。

过汉武望仙宫在鄜寺之西三绝句 其三

宋代:晁说之

黄金无限不须成,欲塞河流要负薪。
谁识望仙宫里事,只因荡漾阿娇春。

复次韵寄子我四首 其四

宋代:晁说之

汾阳勋业重彤卢,凉霍同封不世模。
贫士岂知燕玉暖,幽眠莫共腻香疏。
从容耻与石为弟,寤寐欣逢仙降书。
若是双流参六贵,锦围绣被又焉如。

马上睡

宋代:晁说之

前驿得驽马,据鞍可天隐。
青山随我行,梦寐亦清省。
此乐世所无,蝶化犹未甚。
须信忘机者,在在得安稳。

喜雨一首呈司录诸公及诸先辈

宋代:晁说之

二年七日古人叹,一雨三时此际心。
辛苦禜宗诛大厉,欢欣毕宿散群阴。
无烦钟鼓禽鱼乐,便觉来牟波浪深。
敢恨泥功山下路,且增秀色遍遥岑。

晁说之简介

晁说之简介资料 晁说之[chaoyuezhi](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先世世居澶州(今河南濮阳),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迥玄孙。生于宋仁宗嘉祐四年,卒于高宗建炎三年,年七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