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王绩 > 王绩古诗词大全

王绩的诗

本页收录王绩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王绩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王绩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王绩代表作品、或喜欢的王绩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赠李征君大寿

唐代:王绩

孔淳辞散骑,陆昶谢中郎。幅巾朝帝罢,杖策去官忙。
附车还赵郡,乘船向武昌。九征书未已,十辟誉弥彰。
副君迎绮季,天子送严光。灞陵幽径近,磻溪隐路长。
编蓬还作室,绩草更为裳。会稽置樵处,兰陵卖药行。
看书惟道德,开教止农桑。别有幽怀侣,由来高让王。
前年辞厚币,今岁返寒乡。有书横石架,无毡坐土床。
兰英犹足酿,竹实本无粮。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
管宁存祭礼,王霸重朝章。去去相随去,披裘骄盛唐。

石竹咏

唐代:王绩

萋萋结绿枝,晔晔垂朱英。常恐零露降,不得全其生。
叹息聊自思,此生岂我情。昔我未生时,谁者令我萌。
弃置勿重陈,委化何足惊。

春桂问答二首

唐代:王绩

问春桂,桃李正芬华。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
春桂答,春华讵能久。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

山中叙志

唐代:王绩

物外知何事,山中无所有。风鸣静夜琴,月照芳春酒。
直置百年内,谁论千载后。张奉娉贤妻,老莱藉嘉偶。
孟光傥未嫁,梁鸿正须妇。

古意六首

唐代:王绩

幽人在何所,紫岩有仙躅。月下横宝琴,此外将安欲。
材抽峄山干,徽点昆丘玉。漆抱蛟龙唇,丝缠凤凰足。
前弹广陵罢,后以明光续。百金买一声,千金传一曲。
世无钟子期,谁知心所属。
竹生大夏溪,苍苍富奇质。绿叶吟风劲,翠茎犯霄密。
霜霰封其柯,鹓鸾食其实。宁知轩辕后,更有伶伦出。
刀斧俄见寻,根株坐相失。裁为十二管,吹作雄雌律。
有用虽自伤,无心复招疾。不如山上草,离离保终吉。
宝龟尺二寸,由来宅深水。浮游五湖内,宛转三江里。
何不深复深,轻然至溱洧。溱洧源流狭,春秋不濡轨。
渔人递往还,网罟相萦藟。一朝失运会,刳肠血流死。
丰骨输庙堂,鲜腴藉笾簋。弃置谁怨尤,自我招此否。
馀灵寄明卜,复来钦所履。
松生北岩下,由来人径绝。布叶捎云烟,插根拥岩穴。
自言生得地,独负凌云洁。何时畏斤斧,几度经霜雪。
风惊西北枝,雹陨东南节。不知岁月久,稍觉枝干折。
藤萝上下碎,枝干纵横裂。行当糜烂尽,坐共灰尘灭。
宁关匠石顾,岂为王孙折。盛衰自有时,圣贤未尝屑。
寄言悠悠者,无为嗟大耋。
桂树何苍苍,秋来花更芳。自言岁寒性,不知露与霜。
幽人重其德,徙植临前堂。连拳八九树,偃蹇二三行。
枝枝自相纠,叶叶还相当。去来双鸿鹄,栖息两鸳鸯。
荣荫诚不厚,斤斧亦勿伤。赤心许君时,此意那可忘。
彩凤欲将归,提罗出郊访。罗张大泽已,凤入重云飏。
朝栖昆阆木,夕饮蓬壶涨。问凤那远飞,贤君坐相望。
凤言荷深德,微禽安足尚。但使雏卵全,无令矰缴放。
皇臣力牧举,帝乐箫韶畅。自有来巢时,明年阿阁上。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

唐代:王绩

弱龄慕奇调,无事不兼修。望气登重阁,占星上小楼。
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弃繻频北上,怀刺几西游。
中年逢丧乱,非复昔追求。失路青门隐,藏名白社游。
风云私所爱,屠博暗为俦。解纷曾霸越,释难颇存周。
晚岁聊长想,生涯太若浮。归来南亩上,更坐北溪头。
古岸多盘石,春泉足细流。东隅诚已谢,西景惧难收。
无谓退耕近,伏念已经秋。庚桑逢处跪,陶潜见人羞。
三晨宁举火,五月镇披裘。自有居常乐,谁知身世忧。

田家三首(一作王勃诗)

唐代:王绩

阮籍生涯懒,嵇康意气疏。相逢一醉饱,独坐数行书。
小池聊养鹤,闲田且牧猪。草生元亮径,花暗子云居。
倚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回头寻仙事,并是一空虚。
家住箕山下,门枕颍川滨。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
琴伴前庭月,酒劝后园春。自得中林士,何忝上皇人。
平生唯酒乐,作性不能无。朝朝访乡里,夜夜遣人酤。
家贫留客久,不暇道精粗。抽帘持益炬,拔箦更燃炉。
恒闻饮不足,何见有残壶。

醉后

唐代:王绩

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
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

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

唐代:王绩

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映岩千段发,临浦万株开。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

野望

唐代: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晚秋夜坐

唐代:王绩

园亭物候奇,舒啸乐无为。
芰荷高出岸,杨柳下敧池。
蝉噪黏远举,鱼惊钩暂移。

王绩简介

王绩简介资料 王绩(约589—644), 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