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汪莘 > 汪莘古诗词大全

汪莘的诗

本页收录汪莘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汪莘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汪莘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汪莘代表作品、或喜欢的汪莘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春晓

宋代:汪莘

晓来雨初晴,天宇净如拭。
隔篱见花柳,春气乱五色。
东君浑不管,但为闲者得。
我方猎鹍鹏,溟南复溟北。

陋居五咏·池馆

宋代:汪莘

丈室明松窗,水竹相因依。
卢橘冬已花,日出黄蜂飞。
爱此禅房幽,不踏市朝机。
时观彼苍意,常与人愿违。
彼苍不可会,青山又斜晖。

甲寅西归江行春怀十首 其一○

宋代:汪莘

绕屋桃花可得追,迎门犹有海棠枝。
牡丹未放酴醿小,併入青梅煮酒时。

暮春二十八夜枕上有怀 其一

宋代:汪莘

迩来尤觉光阴速,昼夜分明似水流。
却是光阴无变动,谩教浮世有春秋。

秋兴 其三

宋代:汪莘

一旦秋风起洛滨,东归聊复寄鲈莼。
如今已在渔乡住,宜与清朝作散人。

方壶自咏 其一一

宋代:汪莘

直写胸中事,谁拈纸上尘。
兴来那暇懒,得处不容廑。
行有鬼神觑,诗防天地嗔。
欧苏寻后辈,郊岛是前身。

春怀 其四

宋代:汪莘

神游何边方,梦到迷处所。
论世非秦汉,辨地岂吴楚。
碧桃翳阳林,翠霞荫清渚。
鵾鸡鸣花间,鸾鹤将俦侣。
中有古玉堂,日月光相贮。
似是重瞳君,左右列二女。
我时再拜兴,帝复相尔汝。
蘧然形已开,不得竟所语。

回至松江 其二

宋代:汪莘

深林茅屋隠渔樵,时有扁舟过石桥。
谁把客星入图画,晓风残月伴吹箫。

送赵君十绝 其七

宋代:汪莘

练水至清无浅深,使君何日再登临。
请看江上千株柳,尽是君民离别心。

访杨湖州 其二

宋代:汪莘

苕溪霅溪风景好,浙西浙东皆弗如。
处处堤边种杨柳,家家门外有芙蕖。
使君远继东坡事,处士端宜耘老居。
闻道香名来一访,白鬚照水久踌躇。

感秋

宋代:汪莘

年年不是要悲秋,秋气愁人不自由。
谁见江南魂断处,潇湘帝子在眉头。

再用韵 其二

宋代:汪莘

接得南枝即按杯,似和霜月带将来。
自从驿使相逢后,千载无人解寄梅。

访杨湖州 其一

宋代:汪莘

一道西江隔水云,夜瞻牛斗共天文。
圣之清必先夫子,仁者勇须今使君。
天下山川居一半,湖州风月占三分。
锦囊幸许传抄去,预取兰香手自薰。

再用韵

宋代:汪莘

长恨无人共一杯,直知好友自天来。
渊明到死真成菊,和靖平生却是梅。

春怀 其二

宋代:汪莘

黄鹂占高枝,蝴蝶恋芳草。
达人能岸春,儿女被春恼。
和风吹衣裳,白日照怀抱。
天地为我园,衆目一何小。
东皇行仲月,南极现朱鸟。
虞帝被袗衣,周王在灵沼。
于飞既览德,于牣亦知道。
感此弥恨长,冉冉以空老。

戊申六月闻晦庵先生除兵部侍郎

宋代:汪莘

韩范诸公各一时,贤豪久速系安危。
从来功业知难就,未敢先赓庆历诗。

感秋 其二

宋代:汪莘

闲佩仙瓢到柳汀,柳边一点酒旗星。
斜阳欲落无人惜,空有烟林作画屏。

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钱塘十七日舟中杂兴 其八

宋代:汪莘

横石滩头古钓矶,绿波击破雪花飞。
老翁识得鱼争处,手把纶竿满意归。

秋兴 其六

宋代:汪莘

七尺经霜翠竹竿,斩来石壁钓江湍。
丝头垂下骊龙口,掣得明珠似月寒。

秋怀 其八

宋代:汪莘

玉露金风刮夜天,疏桐缺月耿窗前。
十诗未尽穷愁志,说与家僮汝自眠。

梧竹亭

宋代:汪莘

人家有园种花柳,君家有园种梧竹。
花柳只引蜂蝶来,梧竹能招鸾凤宿。
昨君饮我池上亭,亭边梧竹深冥冥。
锼风镂月已足玩,滴雪洒雪尤堪听。
君不见梧君昔在岐上,开花与凤作屏障。
又不见竹君昔在渭水阳。结实与凤弃糇粮。
岐山渭水地差远,颇觉老凤劳往返。
成周已去汉唐空,梧亦无根竹无本。
君家甲第连朱扉,碧梧翠竹相因依。
千年老凤叹何在,一旦下集增光辉。
梧君竹君喜相遇,凤兮凤兮君且住。
老凤回头谢二君,吾方高举青天去。

秋兴 其四

宋代:汪莘

水边杨柳怯秋风,忆昨杏花相映红。
心地不随时节变,始知天下有英雄。

秋兴 其一

宋代:汪莘

闲步水南因水北,仍从山后复山前。
日归海底龙方觉,月到天心虎正眠。

送赵君十绝 其二

宋代:汪莘

醉把金鞭度绿杨,军民夹道笛声长。
红旗千面诗千首,半杂风云入建章。

秋兴 其二

宋代:汪莘

天外涵天心广大,月中吐月性光明。
夜来飞上崑崙顶,独倚琼楼啸一声。

汪莘简介

汪莘简介资料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