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莘的诗
本页收录汪莘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汪莘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汪莘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汪莘代表作品、或喜欢的汪莘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宋代:汪莘
病起南臯二月时,镜中樗散鬓成丝。
不因雀噪檐间树,春雪春晴总不知。
病起南臯二月時,鏡中樗散鬓成絲。
不因雀噪檐間樹,春雪春晴總不知。
宋代:汪莘
白昼常陪俗,清宵得养魂。
几时成草屋,终日掩柴门。
事迫文方出,身闲道始尊。
世方怀祖逖,吾已吊刘琨。
白晝常陪俗,清宵得養魂。
幾時成草屋,終日掩柴門。
事迫文方出,身閑道始尊。
世方懷祖逖,吾已吊劉琨。
宋代:汪莘
唿匠琢山骨,临水起月臺。
一槃古月色,竹影凉毰毸。
竹影如扫月,月色扫不开。
居然广寒宫,桂枝苦低回。
便欲招谪仙,娥眉送琼杯。
娥眉见梅花,思君弄青梅。
唿匠琢山骨,臨水起月臺。
一槃古月色,竹影涼毰毸。
竹影如掃月,月色掃不開。
居然廣寒宮,桂枝苦低回。
便欲招谪仙,娥眉送瓊杯。
娥眉見梅花,思君弄青梅。
宋代:汪莘
倾国佳人默怨天,红顔过了拜尊前。
世家大族多兄嫂,独得公姑分外怜。
傾國佳人默怨天,紅顔過了拜尊前。
世家大族多兄嫂,獨得公姑分外憐。
宋代:汪莘
昔年浮丘人,池舘藏一丘。
天门骑鹿仙,浩气压女牛。
朅来木正落,歌动林塘幽。
至今五月花,憔悴因郎羞。
底处牵白犊,超然对清流。
景风故随车,为我迴凉秋。
昔年浮丘人,池舘藏一丘。
天門騎鹿仙,浩氣壓女牛。
朅來木正落,歌動林塘幽。
至今五月花,憔悴因郎羞。
底處牽白犢,超然對清流。
景風故随車,為我迴涼秋。
宋代:汪莘
一簇沙鸥占碧波,手摇双桨叫吴歌。
大罗只许诗人赋,不许诗人上大罗。
一簇沙鷗占碧波,手搖雙槳叫吳歌。
大羅隻許詩人賦,不許詩人上大羅。
宋代:汪莘
绿水绕北户,白日挂南荣。
岑楼高中天,引领望咸京。
咸京望不见,远山与云横。
鸾凤邈何许,燕雀巢朱甍。
谷风起将夕,偃月哉生明。
童子焚妙香,稚女弹神筝。
似非今世曲,无乃古人情。
为言且勿弹,吾疾方未平。
綠水繞北戶,白日挂南榮。
岑樓高中天,引領望鹹京。
鹹京望不見,遠山與雲橫。
鸾鳳邈何許,燕雀巢朱甍。
谷風起将夕,偃月哉生明。
童子焚妙香,稚女彈神筝。
似非今世曲,無乃古人情。
為言且勿彈,吾疾方未平。
宋代:汪莘
柳塘有狂士,酒阑好击鼓。
殷出黄金骨裹泪,掺出白玉心中苦。
此苦知为何人家,寒宵心事乱如麻。
岑牟肯戴红槿帽,蹀足不数渔阳挝。
翻手作春杏开早,覆手秋风叶如扫。
开元天子是天工,那知尘起长安道。
我今击鼓一声高彻天,击鼓二声深彻泉。
天上拂开白日路,地锁制断如飞烟。
豺狼闻之脑门裂,狐鼠粉碎臭满穴。
惟有苍鳞火鬣双虬龙,籋云揈雷雨骚屑。
青天洗出古时青,日月洗出古时朋。
百谷草木催发生,鸾凤亦作箫韶鸣。
走上半空望五岳,插天截海蟠金城。
我皇无为人自宁,此时方表鼓中声,
写作柳塘击鼓行。
柳塘有狂士,酒闌好擊鼓。
殷出黃金骨裹淚,摻出白玉心中苦。
此苦知為何人家,寒宵心事亂如麻。
岑牟肯戴紅槿帽,蹀足不數漁陽撾。
翻手作春杏開早,覆手秋風葉如掃。
開元天子是天工,那知塵起長安道。
我今擊鼓一聲高徹天,擊鼓二聲深徹泉。
天上拂開白日路,地鎖制斷如飛煙。
豺狼聞之腦門裂,狐鼠粉碎臭滿穴。
惟有蒼鱗火鬣雙虬龍,籋雲揈雷雨騷屑。
青天洗出古時青,日月洗出古時朋。
百谷草木催發生,鸾鳳亦作箫韶鳴。
走上半空望五嶽,插天截海蟠金城。
我皇無為人自甯,此時方表鼓中聲,
寫作柳塘擊鼓行。
宋代:汪莘
秋水无尘浸碧虚,风前一叶故飞飞。
潇湘帝子何时降,立尽斜阳未肯归。
秋水無塵浸碧虛,風前一葉故飛飛。
潇湘帝子何時降,立盡斜陽未肯歸。
宋代:汪莘
白昼春光绿染衣,东风千里挂帆归。
竹篱红白花相映,只听鸡声在翠微。
白晝春光綠染衣,東風千裡挂帆歸。
竹籬紅白花相映,隻聽雞聲在翠微。
宋代:汪莘
仙人剪水银河边,仙风吹散花联翩。
明星撩乱入我眼,风紧一阵随天旋。
如今谁卧剡溪雪,如今谁访山阴船。
古人气韵不可见,晓来对此空悠然。
檐前未觉眼界豁,临眺忽忆楼居仙。
若为留得数玉树,六月绕屋生清妍。
仙人剪水銀河邊,仙風吹散花聯翩。
明星撩亂入我眼,風緊一陣随天旋。
如今誰卧剡溪雪,如今誰訪山陰船。
古人氣韻不可見,曉來對此空悠然。
檐前未覺眼界豁,臨眺忽憶樓居仙。
若為留得數玉樹,六月繞屋生清妍。
宋代:汪莘
梦魂何事练溪滨,起自新春向晚春。
红杏园林催百舌,绿杨洲渚荐重唇。
一年好处是寒食,三月水边多丽人。
遥想使想行乐处,牡丹如障草如茵。
夢魂何事練溪濱,起自新春向晚春。
紅杏園林催百舌,綠楊洲渚薦重唇。
一年好處是寒食,三月水邊多麗人。
遙想使想行樂處,牡丹如障草如茵。
宋代:汪莘
西湖日日可寻芳,楼上凭栏意未忘。
斫取荷花三万朵,作他贫女嫁衣裳。
西湖日日可尋芳,樓上憑欄意未忘。
斫取荷花三萬朵,作他貧女嫁衣裳。
宋代:汪莘
凤麟敢谓皇家无,如公自合应时须。
胡为返驾竹洲隠,只与高堂素壁成画图。
一麾淮海重拜敕,老人在南子在北。
称家菽水欢有余,每日乃得见顔色。
大儿三十心力到,租税免教官吏逼。
小儿十五天资敏,火耕水耨云未克。
竹林茅屋谩读书,我正不蒙稽古力。
请言竹洲胜,蕖篠相因依。
红蕖未妨晚色静,翠篠解过凉阴稀。
渔童樵青足驱使,夜深醉和风雨归。
梦中突兀长堤横,忽觉单骑游边城。
擒胡已决千里外,邯郸一枕空峥嵘。
闲来静观宛殊昨,却怜蒲团坐日落。
偶见始画天地心,从此鸢飞共鱼跃。
向来天地本来闲,猎夫见鹿不见山。
不然堤下寒流自太古,何人曾作沂水看。
前日从公洲上语,茯苓期我能同煮。
未容只作竹洲翁,属闻汉诏求伊吕。
鳳麟敢謂皇家無,如公自合應時須。
胡為返駕竹洲隠,隻與高堂素壁成畫圖。
一麾淮海重拜敕,老人在南子在北。
稱家菽水歡有餘,每日乃得見顔色。
大兒三十心力到,租稅免教官吏逼。
小兒十五天資敏,火耕水耨雲未克。
竹林茅屋謾讀書,我正不蒙稽古力。
請言竹洲勝,蕖篠相因依。
紅蕖未妨晚色靜,翠篠解過涼陰稀。
漁童樵青足驅使,夜深醉和風雨歸。
夢中突兀長堤橫,忽覺單騎遊邊城。
擒胡已決千裡外,邯鄲一枕空峥嵘。
閑來靜觀宛殊昨,卻憐蒲團坐日落。
偶見始畫天地心,從此鸢飛共魚躍。
向來天地本來閑,獵夫見鹿不見山。
不然堤下寒流自太古,何人曾作沂水看。
前日從公洲上語,茯苓期我能同煮。
未容隻作竹洲翁,屬聞漢诏求伊呂。
宋代:汪莘
四海春风曲肱里,出入鼻端云一缕。
不知案上清露珠,漏泄傅岩梦中雨。
四海春風曲肱裡,出入鼻端雲一縷。
不知案上清露珠,漏洩傅岩夢中雨。
宋代:汪莘
有客胸藏太息书,萧萧白髮不堪梳。
君王若问江东士,莫只相怜诵子虚。
有客胸藏太息書,蕭蕭白髮不堪梳。
君王若問江東士,莫隻相憐誦子虛。
宋代:汪莘
茅檐环走两金轮,二十九番杨柳春。
回首半生无觅处,祗应留得见前身。
茅檐環走兩金輪,二十九番楊柳春。
回首半生無覓處,祗應留得見前身。
宋代:汪莘
一枕黄粱梦欲残,死生大海浪漫漫。
鬓边白髮休除却,时向窗前把镜看。
一枕黃粱夢欲殘,死生大海浪漫漫。
鬓邊白髮休除卻,時向窗前把鏡看。
宋代:汪莘
文者道之器,诗者文之精。
世儒失本原,谓以一枝鸣。
仆昔颇好学,不与时俗并。
始求为已事,中胡济物情。
静与古月俱,动与秋阳行。
先圣此从容,风流被后生。
身世两相违,淹留竟何成。
一丘聊自适,万化争逢迎。
天地露根柢,动植陈性情。
日月显处妙,鬼神隐中明。
老佛既恍惚,诸子亦纵横。
兴衰杂今古,忧豫难悉平。
时买白玉板,写此朱丝声。
似被天公嗔,魑魅出见惊。
秋霜下黄叶,春风自抽萌。
兰花待春风,深林含芳馨。
属闻贤别驾,古学兼韶韺。
仍闻吐佳句,气挟苏州清。
今朝别柴扉,匪敢投公卿。
臭味略相似,长松与茯苓。
文者道之器,詩者文之精。
世儒失本原,謂以一枝鳴。
仆昔頗好學,不與時俗并。
始求為已事,中胡濟物情。
靜與古月俱,動與秋陽行。
先聖此從容,風流被後生。
身世兩相違,淹留竟何成。
一丘聊自适,萬化争逢迎。
天地露根柢,動植陳性情。
日月顯處妙,鬼神隐中明。
老佛既恍惚,諸子亦縱橫。
興衰雜今古,憂豫難悉平。
時買白玉闆,寫此朱絲聲。
似被天公嗔,魑魅出見驚。
秋霜下黃葉,春風自抽萌。
蘭花待春風,深林含芳馨。
屬聞賢别駕,古學兼韶韺。
仍聞吐佳句,氣挾蘇州清。
今朝别柴扉,匪敢投公卿。
臭味略相似,長松與茯苓。
宋代:汪莘
念尔残胡啼不休,若为春夏抱春愁。
亦知春去年年事,忆似前时春尽头。
念爾殘胡啼不休,若為春夏抱春愁。
亦知春去年年事,憶似前時春盡頭。
宋代:汪莘
林下雪消添晚汲,山中日出欠晨炊。
先生茅屋春犹早,只有阶前碧草知。
林下雪消添晚汲,山中日出欠晨炊。
先生茅屋春猶早,隻有階前碧草知。
宋代:汪莘
压架春风十万条,护檐霜榦自萧萧。
一朝尽识群贤面,陡觉星辰共碧霄。
壓架春風十萬條,護檐霜榦自蕭蕭。
一朝盡識群賢面,陡覺星辰共碧霄。
宋代:汪莘
鹤立青松老令威,佳辰山水倍清辉。
曾扶东壁排云出,几跨苍龙带雨飞。
竹簟水风须得意,玉堂春日即催归。
愿公与国为梁栋,千载煌煌照太微。
鶴立青松老令威,佳辰山水倍清輝。
曾扶東壁排雲出,幾跨蒼龍帶雨飛。
竹簟水風須得意,玉堂春日即催歸。
願公與國為梁棟,千載煌煌照太微。
宋代:汪莘
薄晚东风一岸巾,波光挟日战龙鳞。
寻思来往成何事,只向人间得此人。
薄晚東風一岸巾,波光挾日戰龍鱗。
尋思來往成何事,隻向人間得此人。
宋代:汪莘
莘野磻溪亦偶然,每逢耕钓忆前贤。
春风秋月闲来往,只付时人一醉眠。
莘野磻溪亦偶然,每逢耕釣憶前賢。
春風秋月閑來往,隻付時人一醉眠。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