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汪莘 > 汪莘古诗词大全

汪莘的诗

本页收录汪莘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汪莘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汪莘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汪莘代表作品、或喜欢的汪莘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方壶自咏 其六

宋代:汪莘

无象始无假,有形斯有邪。
盈虚怜日月,聚散笑烟霞。
一性亦无我,五行何况他。
谁能离火宅,吾与上牛车。

感秋 其四

宋代:汪莘

不须龟筮此生休,死去无心更出头。
莫说竹篱茅舍事,丹枫一树正悲秋。

庆元五年休宁权县郑丞吴山寺劝农次韵 其一

宋代:汪莘

骏马轻衫拂晓行,野塘春水縠纹生。
心知沮溺无寻处,犹把津头问耦耕。

春怀 其七

宋代:汪莘

夹钟应和气,和气到天中。
半为枝间绿,半作水上红。
杖策南野际,鹳鹤摩苍穹。
君子有本性,不受外物攻。
那能学攀桂,俯首嫦娥宫。
竦身摄倒景,与子凌刚风。
参旗一以展,欃抢避其锋。
举瓢酌云将,歌诗谢鸿濛。

甲寅西归江行春怀十首 其六

宋代:汪莘

塞空春意总分明,桃李无言却混成。
刚被幽禽知此意,风前拈出两三声。

方壶自咏 其三

宋代:汪莘

生死何时了,盈虚祇足伤。
谁能一刻静,大胜百年忙。
反己求中帝,逢时说外王。
纷纷徒藉藉,踽踽亦凉凉。

方壶自咏 其一○

宋代:汪莘

谁和阳春曲,仍操白雪音。
郊寒犹有骨,岛瘦未无心。
云到散时看,月当亏处寻。
可怜持玉尺,终不度金针。

春怀 其八

宋代:汪莘

鱼鼈好在川,鸟兽好在山。
人皆好山水,所好非一端。
君子抱仁智,寓意山水间。
矧乃阳春月,富贵相追攀。
靓装散香风,纤指发清弹。
道旁起深羡,有识独长嘆。
我亦共春游,所遇得正观。
可与达者悟,难与昧者谈。

昌化县西广福寺前岭上有古松一株甚奇每过其下徘徊不能去今夏五月过之始赋一绝

宋代:汪莘

虎攫龙跧数百秋,滩声长绕半天流。
老僧不与人间事,独立门前一点头。

方壶自咏 其九

宋代:汪莘

兴发花开处,情生叶落边。
既为欣厌惑,未脱死生缠。
凿破心中月,冲开顶上天。
俗儒应大笑,古佛不曾传。

方壶自咏 其八

宋代:汪莘

百岁已过半,只身谁与偕。
得因徵悟道,失在太开怀。
且託山花宿,时从水竹斋。
神回天上活,骨付月中埋。

己酉夏偶兴 其二

宋代:汪莘

剥开莲子见芳鲜,花叶同心缩翠拳。
欲记池莲多少朵,一枝荷叶一枝莲。

陋居五咏 池馆

宋代:汪莘

丈室明松窗,水竹相因依。
卢橘冬已花,日出黄蜂飞。
爱此禅房幽,不踏市朝机。
时观彼苍意,常与人愿违。
彼苍不可会,青山又斜晖。

甲寅西归江行春怀十首 其七

宋代:汪莘

二月湖山把酒中,唿猿洞口水涵空。
醉来剥尽新花蕊,百叠生红未见风。

己酉夏偶兴 其一

宋代:汪莘

雨后荷盘可干汞,日中莲座自焚香。
儿童拗断垒珠柄,牵出银丝随手长。

春怀 其一○

宋代:汪莘

曳杖登春臺,万物含光辉。
天地岂不大,孤云独无依。
我友在东海,古屋弦湘妃。
昔醉芙蓉浦,今掩桃李扉。
不见已三年,何由会王畿。
赠子青玉案,报我紫金鞿。
日暗牛羊下,月明乌鹊飞。
有生共如此,扰扰徒增欷。

方壶自咏 其二

宋代:汪莘

三万六千刻,四千三百时。
不思人事汩,只怪岁华驰。
拼命尝因道,忘家亦为诗。
幽怀聊自遣,俗子莫令知。

甲寅西归江行春怀十首 其四

宋代:汪莘

香鞯绣轭急朝昏,李陌桃蹊不尽樽。
满席落花人睡起,始知春兴属柴门。

甲寅西归江行春怀十首 其五

宋代:汪莘

闲来此意本翛然,一点清愁出意边。
亦似东君无定准,乍晴乍雨恼花天。

感白发

宋代:汪莘

一枕黄粱梦欲残,死生大海浪漫漫。
鬓边白发休除却,时向窗前把镜看。

陋居五咏 蒋径

宋代:汪莘

穿渠带幽径,列竹依清流。
中有好鸟鸣,暮锁星辰稠。
北风搅雪花,更觉龙凤遒。
东皇怜岁寒,丹白如飞浮。
细履或得得,长歌亦悠悠。
顾我非蒋卿,何以致羊裘。

甲寅西归江行春怀十首 其三

宋代:汪莘

一层山只一溪斜,偃卧东风恋日华。
莫把江行生旅思,他年忆此胜还家。

方壶自咏 其七

宋代:汪莘

残腊天垂老,新春日始孩。
玄君归浑沌,青帝出肧胎。
楼上独倚处,海边相见来。
闲思栽五柳,怒欲拔三槐。

感秋 其五

宋代:汪莘

独步荒山日欲昏,数声干苇过游魂。
重岗复涧穿难尽,恍惚随人月一痕。

送赵君十绝 其六

宋代:汪莘

一榼村醪插别筵,清风急雨送归船。
望中未是湖州境,便有吴歌唱採莲。

汪莘简介

汪莘简介资料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