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叶适 > 叶适古诗词大全

叶适的诗

本页收录叶适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叶适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叶适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叶适代表作品、或喜欢的叶适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月谷

宋代:叶适

昔从东莱吕太史,秋夜共住明招山。
正见谷中孤月出,倒影挼碎长林间。
凭师记此无尽意,满扫一方相并闲。

送高仲发

宋代:叶适

细君吁久寂,季弟犹长贫。
弃我涉远道,策策伤心神。
舍西三亩畲,作急老自耘。
稻熟曾未割,归趁秋风新。

水心即事六首兼谢吴民表宣义 其一

宋代:叶适

生姜门外山如染,山水娱人岁月长。
浄社倾城同禊饮,法明阖郭共烧香。

何参政挽歌 其三

宋代:叶适

宿昔叨殊眷,寻常款直庐。
听鷄催谒驾,立马待紬书。
零落谁存者,追寻昨梦余。
何曾嗔石介,韩愈自狂疎。

赠瑞鹿莹老化缘铸钟

宋代:叶适

寺寺檐花院院钟,谁人肯顾此山中。
待看窈窕廊阴里,拢袖疎槌答远风。

送邓谏从制干

宋代:叶适

援引亦未力,声名空复传。
终携太平策,还上蜀江船。
帆色挂晓月,櫓音穿夕烟。
沧波不尽兴,收拾浣花边。

钱知县挽词

宋代:叶适

送子三为邑,十年嗟往来。
谁言债难了,不与命同回。
卓鲁终留爱,龚黄岂蔽材。
云愁旦暮雪,雪打又添哀。

林签判挽诗

宋代:叶适

作邑有何好,利民翻害身。
怕回湘水月,惊失象台春。
暮草已多碧,园花空复新。
更嫌莺自语,幽愤不胜陈。

宋仲方游吴袖文索诗为别

宋代:叶适

九曲弦歌满巷传,儒林声价有谁先。
昔怜少学随翁久,今喜新文信汝贤。
删后画前元未圣,南花北叶定谁妍。
终期猛进一篙力,透过龙门急水船。

上滩

宋代:叶适

篙师上滩时,面作石皤样。
及其进尺寸,乃在一偃仰。
神禹不到地,狂流终播荡。
逆顺本天力,人谋不相让。
苦战排三军,势压票姚将。
身在乱石中,倾覆堪指掌。
谁支荷天衢,鼠径断还往。

送吕子阳二绝 其二

宋代:叶适

好花移买自嫌贫,浪蕊空多未许春。
放出江边无数橘,半黄半绿恼骚人。

再过云庵

宋代:叶适

寥寥夜角难禁夜,滑滑山鸡只记昏。
风景不随人老大,苍松无语对修筠。

建会昌桥

宋代:叶适

十里沧浪绝岸遥,幽人行处有谁招。
幸无车马妨来住,买断寒蔬取意挑。

送曹器远

宋代:叶适

曹子苦心怀百忧,古人远矣思同流。
平生未得雄豪力,今日便肯卑微休。
麻源洞里琼叶雨,南草市上芦花秋。
十年老语为谁了,西望沧江空白头。

题刘潜夫诗什并以将行

宋代:叶适

寄来南岳第三藁,穿尺遗珠簇尽花。
几度惊教祝融泣,一齐传与尉佗夸。
龙鸣自满空中韵,凤咮都无巧后哇。
庾信不留何逊往,评君应得当行家。

虎长老修双峰

宋代:叶适

九州大麓标山经,早与天地同垂名。
雁荡初传晚唐世,掩抑众岳夸神灵。
岂非龙伯所播迁,海水枯竭久乃成。
穷皱石怪呈万巧,宛取物似罗千形。
阴湫阳岭何恍惚,紫光碧焰长磨萦。
夜随王乔玉箫发,晓答矩那金磬清。
闻者未到意已倾,往往梦想驱风霆。
胡僧犹嫌憩寂寞,便房曲槛频招迎。
强扶坠阁接云汉,却补坏壁回丹青。
来车去马谩孔总,亭主自住谁为情。

何伦秀才亲霄不能举冀其亲戚故人有知之者

宋代:叶适

两母久未葬,魂冷常夜嘶。
病妇槌心号,血尽身为泥。
我死不息惜,少忍赋有甓。
何当深九仞,更与崇四尺。

叶路分居思堂

宋代:叶适

叶媪开新学,同人饭野蔬。
明经传一相,考古付三余。
苔色迷青简,虫文蚀素书。
君能葺遗址,堂宇胜於初。

冲佑安抚郎中张公挽词

宋代:叶适

谁怜张太守,思职更忧边。
濠水中间月,交山尽处天。
人应迷往事,我独采遗编。
莽莽乾坤里,冥知想慨然。

送蔡子重

宋代:叶适

怜子昔参江上僚,前功如日鬓萧萧。
莫轻小县深谷里,续丝运轸琴方调。
薄冰未随野梅结,和风已催山杏发。
廋文露巧众术同,一心之纯天与通。

众议留李师炼丹既而不果

宋代:叶适

火养经年汞未收,病身还向急时求。
道人别觅安炉地,今夜潮平下馆头。

陈待制挽诗 其三

宋代:叶适

昔年行住偶相同,捨策追羊径未通。
只么空归在何处,一竿红日海门东。

薛子舒墓

宋代:叶适

悒悒西门路,樵歌占晚云。
燐迷王弼宅,蒿长孟郊坟。
少病怜医错,题书与父分。
又言重把笔,兼欲使余闻。

送宋知录

宋代:叶适

与子比邻计未疎,河梁新驾月明初。
老人轻作三年别,强记难忘一鉴余。
节相喜材添局务,寺丞引类借朝裾。
只愁恋着衙楼好,回厌家山道不如。

何参政挽歌

宋代:叶适

退食勤稽古,当朝动引经。
人心喜偏侧,国脉要匀亭。
二府早闻政,三孤晚告灵。
羔裘惜光彩,不肯到头厅。

叶适简介

叶适简介资料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淳熙五年(1178年),叶适中进士第二名(榜眼)。历仕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历官平江府观察推官、太学博士、尚书左选郎、国子司业、知泉州、兵部侍郎等职,曾参与策划“绍熙内禅”。叶适对外力主抗金,反对和议。韩侂胄谋划北伐时,叶适提出异议,韩侂胄不听,改授叶适为权工部侍郎、权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叶适不肯草诏。其后又建议防江,但韩侂胄仍不采纳。开禧北伐失败后,叶适出宝谟阁待制职、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节制江北诸州,因军政措置得宜,曾屡挫敌军锋锐。金兵退后,进宝文阁待制,兼江淮制置使,曾上堡坞之议,实行屯田,均有利于巩固边防。开禧三年(1209年),韩侂胄被诛后,叶适以“附韩侂胄用兵”罪名被弹劾,夺职奉祠长达十三年。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