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收录300条
明代:温裕
巍然山势号娥眉,胜概天生景物奇。
花木芳菲三月节,烟霞缭绕九秋时。
前山寺毁无佳趣,落日岩空有断碑。
几度凭高成独眺,长歌一曲起遐思。
明代:刘昌
明代:冯善
泰山山势郁巑岏,绝顶新晴向晚看。
北阙回瞻云霭霭,中原遥望路漫漫。
金坛日映千崖曙,石室风生五月寒。
攀壁凭虚无尽处,峰头倒挂夕阳残。
明代:岑徵
天通侧贰域,路绕马援营。
山势偏趋海,江流曲抱城。
酒帘丛贾客,堠火集猺兵。
信宿蛮烟里,还家梦不成。
清代:刘子壮
晴川与黄鹤,气势遥纵横。
静见水声合,空疑山势争。
三洲秋色远,万树午风清。
帆影中流处,遥遥江汉情。
金朝:赵秉文
行人隐微径,古寺带平冈。山势依城断,河流入野长。
树欹枝坏道,草卧压颓墙。独酌无人共,松风荐一觞。
山头佛屋三五间,山势相连石岭关。名字不妨从我改,便称元子读书山。
宋代:文天祥
金陵古会府,南渡旧陪京。山势犹盘礴,江流已变更。健儿徒幽土,新鬼哭台城。一片清溪月,偏于客有情。
唐代:崔颢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元代:杨果
洛阳云树郁崔嵬,落日行人首重回。山势忽从平野断,河声偏傍故宫哀。《五噫》拟逐梁鸿去,六印休惊季子来。惆怅青槐旧时路,年年无数野棠开。
唐代:张祜
山势抱烟光,重门突兀傍。连檐金像阁,半壁石龛廊。碧树丛高顶,清池占下方。徒悲宦游意,尽日老僧房。
清代:陈维崧
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
宋代:吴浚
颢气澄初晓,清江百丈秋。桨摇山势动,船带日光流。禽噪应知曙,鱼沉若避鈎。闲身非复昔,征棹莫迟留。
唐代:熊皎
九江山势尽峥嵘,惟有匡庐最得名。万叠影遮残雪在,数峰岚带夕阳明。冷侵醉榻铺秋色,高亚吟龙送水声。只待丹霄酬志了,白云深处是归程。
宋代:赵公豫
波涛流不息,山势独纵横。高阁空中现,浮图雨外晴。帆樯归客稳,钟鼓卧龙惊。是处开生面,风云别有情。
明代:曹学佺
长亭山势倚岧峣,半壁斜阳散采樵。野烧轻阴遥度水,海门喧市乍归潮。芦花古戍生残角,木叶西风过断桥。回首不堪仙路远,马头尘梦又今宵。
唐代:雍陶
两崖开尽水回环,一叶才通石罅间。楚客莫言山势险,世人心更险于山。
唐代:于鹄
微雪军将出,吹笳天未明。观兵登古戍,斩将对双旌。分阵瞻山势,潜兵制马鸣。如今青史上,已有灭胡名。
宋代:吴师孟
唱奇腾怪可删修,争奈常情胜谬悠。禹贡已书开蜀道,秦人安得粪金牛。万重山势随坤顺,一勺天波到海流。自哂据经违世俗,庶几同志未相尤。
宋代:张徽
举头何处认京华,凤阁层层出乱霞。山势转来双径曲,水声分去一川斜。丹青隐映林间焙,黑白微茫石上畬。遇兴每须穷日夕,槛边修竹砌边花。
大家还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