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不失一


万不失一

拼音wàn bù shī yī

解释失:失误,差错。一万次中也不会失误一次。形容非常有把握。亦作“万不一失”、“万无一失”、“万无失一”。

出处《韩非子·解老》:“治乡治邦莅天下者,各以此科适观息耗则万不失一。”《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对曰:‘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

暂未找到成语万不失一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万不失一)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百不失一 东汉 王充《论衡 须颂》:“从门应庭,听堂室之言,什而失九;如升堂窥室,百不失一。”
百无失一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
万不得已 明 焦竑《玉堂丛语》:“汝父欲保全身家,万不得已,姑借我以免祸耳。”
万不耐一
万不一失 汉·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一失。”
万不及一
千不该,万不该
不失毫厘 先秦 荀况《荀子 儒效》:“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毫)厘。”
不失圭撮 东汉 班固《汉书 律历志上》:“量多少者不失圭撮。”
动不失时 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