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量力


不自量力

拼音bù zì liàng lì

解释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也说自不量力。

出处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摩揭陀国上》:“今诸外道不自量力,结党连群,敢声论鼓,惟愿大师摧诸异道。”


不自量力的典故

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

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

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息国快要灭亡了。他们分析的根据是,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是谁。犯了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结果遭到失败,这不是非常自然的吗?,果然,不久息国被楚国攻灭。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自量力)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不自量力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摩揭陀国上》:“今诸外道不自量力,结党连群,敢声论鼓,惟愿大师摧诸异道。”
不知自量
量力度德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度德量力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较时量力 宋·朱熹《答张敬夫书》:“又须审度彼己,较时量力,定为几年之规,若孟子,大国五年,小国七年之说。”
量力而行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量力而为 《左传 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自不量力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
懒不自惜
力不自胜 宋·张敦颐《六朝事迹·郗民化蛇》:“无饮食可实口,无窟可庇身,饥窘困迫,力不自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