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思补过


退思补过

拼音tuì sī bǔ guò

解释退思:退朝后检查自己的言行;过:过失,错误。表示事后省察自己的言行,有没有错误必须补正的地方。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暂未找到成语退思补过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退思补过)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左传·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补过饰非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16卷:“文士笔墨,为人补过饰非,往往如是。”
补过拾遗 《汉书 汲黯传》:“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
计功补过 汉·荀悦《汉纪·元帝纪》:“齐恒先有匡周之功,后有来项之罪,君子计功补过。”
将功补过 《晋书 王敦传》:“当令任不过分,役其所长,以功补过,要之将来。”
以功补过 《云笈七签》卷九十三:“追悔既往,洗心自新。虽失之于壮齿,冀收之于晚节。以功补过,过落而功全;以正易邪,邪忘而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