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叛亲离


众叛亲离

拼音zhòng pàn qīn lí

解释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十分孤立。[反]众望所归|人心所向。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众叛亲离的典故

春秋时期,卫国公子州吁杀死他的哥哥卫桓公篡位,对内残暴统治,对外穷兵黩武。鲁隐公问大臣对公子州吁的看法,众仲认为公子州吁残暴狠毒,失去亲信的拥护,众叛亲离必定失败。后果然让石儒设计让陈国陈桓公除掉了州吁。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众叛亲离)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众叛亲离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亲离众叛 《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衆叛亲离
众散亲离 《晋书·慕容垂传》:“淮南之败,众散亲离,而垂侍卫圣躬,诚不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