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时若


风雨时若

拼音fēng yǔ shí ruò

解释《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圣,时风若。”孔传:“君行敬,则时雨顺之。”后以“风雨时若”指风调雨顺。

出处《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圣,时风若。”孔传:“君行敬,则时雨顺之。”

暂未找到成语风雨时若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风雨时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雨旸时若 语本《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二折:“雨旸时若在仁君,鼎鼐调和有大臣。”
八方风雨 唐 刘禹锡《贺晋公留守东都》:“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州。”
饱经风雨 孙犁《秀露集 文学和生活的路》:“我们的道路总算走得很长了吧,是坎坷不平的,也是饱经风雨的,终于走到现在。”
不蔽风雨 清·陈瑚《顽潭诗话·无闷谣》:“我有蔽庐,不蔽风雨。”
风雨不透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正值宝钗等下车,众婆娘媳妇正围随的风雨不透,但见一个小道士滚了出来。”
风雨剥蚀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四卷:“汉隶岁久,风雨剥蚀,故其字无复锋铓。”
风雨同舟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风雨共舟
风雨不改 《诗经 郑风 风雨序》:“《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风雨无阻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黄秀才徼灵玉马坠》:“黄秀才从陆路短船,风雨无阻,所以赶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