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地


方寸之地

拼音fāng cùn zhī dì

解释1.指心。2.形容地方狭小。

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


方寸之地的典故

徐庶是三国时刘备的军师。他多谋善断,料事如神,深得刘备的信赖。

一次,徐庶识破“八门金锁阵”,大败曹操官兵。曹操将领曹仁不服输,深夜起兵去新野劫寨。徐庶早有所料,待曹仁离开樊城时就乘虚而入。结果,樊城失守。曹仁败退许昌,愧对曹操。曹操说:“刘备必有能人为他策划!”曹操探得是徐庶,便想把他骗到许昌留在身边。他们摹仿徐庶母亲的笔迹写信给徐庶。徐庶见信得知老母押在许昌,只好挥泪告别刘备。徐庶说:“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方寸之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方寸之地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
尺寸之地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而齐尺寸之地无得,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
肤寸之地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肤寸之地无得者,岂齐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
尺寸之兵
尺寸之功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夫民劳而实费,又无尺寸之功,破宋肥仇,而世负其祸矣。”
尺寸之柄 《史记 魏豹彭越列传赞》:“魏豹、彭越虽故贱,然已席卷千里……得摄尺寸之柄。
分寸之功 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苏秦见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无有分寸之功。’”
分寸之末 南朝 梁 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宁当争分寸之末,竞锥刀之利哉?”
三寸之舌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三寸之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