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搜索:
有关鸟的成语(共找到122条成语)
词语 | 解释 | 出处 |
---|---|---|
1.鸥鸟不下 | 鸥鸟不愿飞下来。比喻察觉他人将伤害自己,加倍防范。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黄帝》:“海上之人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
2.兽迒鸟迹 | 鸟兽之迹。 | |
3.鸟道羊肠 | 狭险典折的山路。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睡龙溥禅师法嗣》:“世人休说行路难,鸟道羊肠咫尺间。” |
4.蚕丛鸟道 | 指险恶的山路。 | 清 戴名世《纪红苗事》:“开其蚕丛鸟道,通其百工技艺。” |
5.乌鸟私情 | 乌鸟:古时传说,小乌能反哺老乌。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 晋·李密《陈情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
6.百鸟朝凤 | 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九百一十五卷引《唐书》:“海州言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 |
7.穷鸟投人 | 投:投入。无处可飞的鸟被迫投入人的怀抱。比喻因处境艰难而投靠别人。 | 《北齐书·元韶传》:“穷鸟投人,尚或矜愍,况诸王如何弃乎?” |
8.鸟兽散 | (形)形容人群像受惊的鸟兽那样四散而去:作~|如~。 |
《汉书·李陵传》:“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报天子者。” |
9.鸟惊鱼溃 | 见\'鸟散鱼溃\'。比喻惊慌无措,急忙逃散。 | 《隋书 杨玄感传论》:“民为凋尽,徭戍无期,率土之心,鸟惊鱼溃。” |
10.卵覆鸟飞 | 鸟飞走了,卵也打破了。比喻两头空,一无所得。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霞》:“人之无良,舍其旧而新是谋,卒之卵覆而鸟亦飞,天之所报亦惨矣!” |
11.鸟散鱼溃 | 形容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亦作:[[鸟惊鱼溃]]、[[鸟惊鱼散]] | 《南史 宋武帝纪》:“番禺之功,俘级万数,左里之捷,鸟散鱼溃。” |
12.鸟惊鱼骇 | 像鸟﹑鱼那种受惊的样子。 | 明·张居正《答蜀中开府谭二华书》:“其民犷悍易动,大抵绥之则靖,扰之则乱,怠则顿网诡衔,急则鸟惊鱼骇。” |
13.飞鸟之景 | 飞鸟的影子是不动的。 | |
14.鸟得弓藏 | 见\'鸟尽弓藏\'。 | 三国·魏·曹丕《煌煌京洺行》:“淮阴五刑,鸟得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
15.鸟尽弓藏 | 飞鸟打光了;弹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原来借助的力量就被一脚踢开或加以消灭。 | 三国 曹丕《煌煌京洛行》:“淮阴五刑,鸟得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
16.越鸟南栖 | 从南边方向飞来的鸟,筑巢时一定在南边的树枝上。比喻从不忘本难忘故乡情。 | 南朝 梁 萧统《古诗十九首》:“葫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
17.黄鸟之旗 | 赤色的军旗。 | |
18.蜚鸟尽,良弓藏 | 比喻大功告成,出力的人就被抛弃。 |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 |
19.鸟为食亡 | 旧时俗语。意思是为了追求金钱,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13回:“‘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当时袁伯珍听得这些话,便要从此发一宗洋财。” |
20.鸵鸟政策 | 指回避现实的一种政策。据说鸵鸟被追急的时候,就把头钻进沙土里,认为自己看不见,就不会有危险。该名词最早出现在1891年9月1日英国的《朴尔摩尔新闻》上。 | |
21.鸟伏兽穷 | 如飞鸟栖伏,野兽奔走无路。形容势竭力穷,处境困难。 | 《梁书·元帝纪》:“贼景鸟伏兽穷,频击频挫,奸竭诈尽,深沟自固。” |
22.三寸鸟,七寸嘴 | 比喻能说会道(多用于讽刺)。 | |
23.越鸟巢南枝 | 越:古代国名,今浙江一带。越地的鸟在外地筑巢,必用向南的树枝。比喻不忘故乡。 | 《古诗十九首》:“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
24.长颈鸟喙 | 长颈尖嘴。喻人奸诈阴险。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
25.穷鸟入怀 | 穷鸟:困窘的鸟;怀:投入怀抱。比喻处境困难而投靠别人。 | 晋 孙盛《魏氏春秋》:“政投原曰:‘穷鸟入怀。’原曰:‘安知斯怀之可入邪?’” |
26.笼鸟池鱼 | 关在笼里的鸟,养在池中的鱼。比喻受困失去自由的人。 | |
27.鸟焚其巢 | 意思是比喻人处的地位高有倾倒的危险。 | |
28.鸟兽行 | 像飞禽走兽一样的行为。比喻乱伦。 | 《周礼·夏官·大司马》:“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 |
29.鸮鸟生翼 | 旧传鸮鸟不孝,母哺翼成,啄母睛而去。比喻忘恩负义。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蛙神》:“今老幼皆以温饱,遂如鸮鸟生翼,欲啄母睛邪!” |
30.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 旧时俗语。意思是为了追求金钱,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3回:“俗话说得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当时袁伯珍听得这些说话,便要从此发一宗洋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