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搜索:
有关冬的成语(共找到39条成语)
词语 | 解释 | 出处 |
---|---|---|
1.冬日之温 | 冬天城太阳的温暖。 | |
2.冬扇夏炉 | 冬天的扇子,夏天的炉子。比喻做事不合时宜。也比喻毫无用处的东西。也作“夏炉冬扇”。 | 东汉 王充《论衡 逢遇》:“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说,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何福佑之有乎。” |
3.寒冬腊月 | 腊月,指农历十二月。寒冬腊月指最寒冷的十二月天。 | 汉 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
4.黑古龙冬 | 同\'黑古隆咚\'。 | |
5.黑古笼冬 | 同\'黑古隆咚\'。 | |
6.劈丢扑冬 | 象声词。 | |
7.三冬二夏 | 三两年。 | |
8.冬日夏云 | 作宾语、定语;指人的态度温和可亲。 | 宋·陈恬《程伯淳赞》:“本以正身,惟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 |
9.冬烘学究 | 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 茅盾《幻灭》:“无奈应试者大抵是那一类脚色——冬烘学究,衙门蛀虫,又不能剥夺他们的考试权,只好让他们来考。” |
10.秋去冬来 | 形容时光流逝。 | 刘玉民《骚动之秋》第七章:“秋去冬来,新年一过春节眨眼就到。” |
11.黑咕咙冬 | 同“黑古隆咚”。 | |
12.冬箑夏炉 | 冬天的扇子,夏天的火炉。比喻不合时宜,毫无用处。 | |
13.冬裘夏葛 | 裘:皮衣。葛:葛麻做的衣服。本指不同的季节穿不同的衣服。后指因时制宜,顺势而变。 | 《公羊传·桓公七年》:“士不及兹四者,则冬不裘,夏不葛。” |
14.十冬腊月 | 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59回:“十冬腊月喝凉水,临死埋在灶火坑。” |
15.无冬无夏 | 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 《诗经 陈风 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
16.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 冬天寒冷却要抱冰,夏天炎热却要握火。形容刻苦自勉。 |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念复吴,仇非上旦也。苦身劳心,夜以继日。……冬常抱冰,夏还握火。” |
17.残冬腊月 | 残冬:冬末。腊月:阴历十二月。指严冬季节。也指岁末。也作“寒冬腊月”。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错过了吉日良时,残冬腊月,未必有好日了。” |
18.冬日之阳 | 冬天里太阳的光和热;比喻人民所向往的仁政。出自《逸周书·大聚解》。 | |
19.数九寒冬 | 从数九(俗称“冬至”)开始就真正地进入一年中最冷的寒冬了。 | |
20.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 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 《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
21.冬日黑裘 | 裘:皮袄。冬天穿黑皮袄。比喻仅能御寒,不尚奢华。出处:《礼记·檀弓》:“孙叔敖冬日黑裘,夏日葛衣。” | |
22.五冬六夏 | 犹言不论寒暑。不管什么时候。 | 魏巍《山雨》:“不论白天黑夜,五冬六夏,她穿着件小破花褂子,在那儿放哨。” |
23.冬烘头脑 | 冬烘:迂腐,浅陋。指头脑糊涂、愚腐,不明事理的人。同“头脑冬烘”。 | |
24.冬温夏凊 | 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辰省。” |
25.春去冬来 | 春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 《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不然,厉兵秣马,春去冬来,使贼兵疲于奔命,俟其势衰,收之未晚。” |
26.夏炉冬扇 | 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合时宜,白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 汉 王充《论衡 逢遇》:“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 |
27.冬月无复衣 | 比喻人不可能总是称心如意。 | |
28.无冬历夏 | 意思是指一年到头。出自《中国民间故事选·天池水》。 | 《中国民间故事选·天池水》:“这水呀,无冬历夏,总是一个劲儿地淌。” |
29.冬烘先生 | 旧指塾师。常含讥诮其迂腐浅陋之意 | 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八:“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
30.冬温夏清 | 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 北魏《张猛龙碑》:“冬温夏清,晓夕承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