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岑参的诗 >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唐代]:岑参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渭水:源出渭州鸟鼠山,东流至陕西境入黄河。秦川:今陕西中部地区,此处指长安。雍州:唐初改隋之京兆郡为雍州,治所在长安。唐代开元元年,复改雍州为京兆府。此处借指长安。
②凭:请求。故园:指诗人在长安的高冠别业。

译文:
长长的渭水东流不休,什么时候能流到雍州?
请带上我的两行热泪,向着遥远的故乡奔流!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赏析

  这首诗中的感情是“思秦川”,即思乡,而触发这种感情的缘由则是“见渭水”。全诗通过写渭水来寄托自己的情思。

  诗的一开始就以“渭水东流去”点出题目“见渭水”;而“东流”又暗含诗人“西行”之意。因渭水东流,经过自己的家乡秦川一带,对于远离家乡的诗人来说,自然要触动对家乡的思念,故有第二句“思秦川”——“何时到雍州”。这句不直写自己思乡,而是通过流水来写,不直说自己何时归故乡,而说渭水“何时到雍州”,语意极委婉。而且,这里不用直陈语气,却用反问语气,与白居易《亿江南》词中“何时更重游”,与韦庄《浣溪沙》词中“几时携手入长安”等等诗句一样,都表现出一种痴情的期待和盼望,从而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为深沉。通过这种委婉深沉的含蓄的语气把“思秦川”的“思”传达出来。“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两句承接上文,以自己的所为写“思”。诗人本不能返回故乡,却将两行热泪洒向河水,让河水带回故乡。寄去的是热泪,寄托的却是深情。如果说“渭水东流去”的“流”,仅仅是水流,是诗人之所见,是触起乡思的一个外界因素,那么,“寄向故园流”的“流”就不只是水流,它所流去的已不只是河从而是诗人的一片深情,因而就已不只是所“见”,而是所“思”了。诗人急切地询问“何时到雍州”的原因在这里也就找到了答案,即诗人要让河水带去自己对故乡的怀念。

  全诗写西行途中因“见”而“思”的一个片断,看来很偶然,但出于诗人内心情思十分深厚,任何事物部可以触发它;而每经触发,它都会十分强烈地奔泻出来,因而又是必然的。诗中就是通过这一刹那所思表现了对故因的一片深情。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不假修饰,是从诗人心中流出,显得极为真挚深沉。

岑参简介

唐代·岑参的简介

岑参 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 岑参的诗(553篇) ► 岑参的名句

猜你喜欢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唐代岑参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唐代岑参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望秦川·秦川朝望迥

唐代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过渭城馆

宋代邵伯温

又将鞍马送残春,吹尽征衣染尽尘。
还是前年旧时候,渭城花柳一番新。

登辉县城见卫水思归

明代谢榛

城外河流白练长,城中万户共秋光。
秋来偏作还家梦,河水东流到故乡。

胡渭州

唐代张祜

杨柳千寻色,桃花一苑芳。风吹入帘里,唯有惹衣香。

试院夜雨思秦叔仲至呈信道

宋代陆佃

秋声秋色总无聊,千里相思鬓欲凋。
独遶曲廊花院闭,夜深灯火雨萧萧。

十日西过永济桥

宋代邵雍

十日西行过永济,时时细雨湿衫衣。
多情会得山神意,犹恐行人欠翠微。

送渭州王图

宋代欧阳修

汉军十万控山河,玉帐优游暇日多。
夷狄从来怀信义,庙堂今不用干戈。
吟余画角吹残月,醉里红灯炫绮罗。
此乐直须年少壮,嗟余心志已蹉跎。

折渭州画像贊

宋代李之仪

龙章凤姿,燕颔虎颈。
巍巍堂堂,弗严而整。
山纳海容,霜根雪节。
可畏而亲,力莫之斡。
吾私淑诸,一代之英。
多取益给,欲掩滋明。
长庚未艾,白气何来。
精爽如在,佳城不开。
出卯则角,堕地而班。
岂无所遗,騄骥方闲。
高牙赤舄,惟叔惟虎。
有之似之,千载一武。
赳赳桓桓,彼徒见诮。
他日凌烟,实先前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