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李复的简介
李复(一○五二~?)(《潏水集》卷八《恭人范氏墓志铭》),字履中,号潏水先生,原籍开封祥符(今河南开封),因其先人累官关右,遂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同上书《李居士墓志铭》)。与张舜民、李昭玘等...〔
► 李复的诗(448篇) ► 李复的名句〕
宋代: 李复
居无百亩田,廪有三年粟。
舍北几株桑,晚蚕食亦足。
近水理蔬畦,面山结茅屋。
夏风苇簟凉,冬烟土床燠。
堂前蒲萄架,新实初垂绿。
清浄语不烦,事任鞅掌僕。
邻里通有无,泉甘草无毒。
谁知庚桑子,今此居南麓。
予非市朝人,受性本幽独。
愿就谋一廛,余外百无欲。
居無百畝田,廪有三年粟。
舍北幾株桑,晚蠶食亦足。
近水理蔬畦,面山結茅屋。
夏風葦簟涼,冬煙土床燠。
堂前蒲萄架,新實初垂綠。
清浄語不煩,事任鞅掌僕。
鄰裡通有無,泉甘草無毒。
誰知庚桑子,今此居南麓。
予非市朝人,受性本幽獨。
願就謀一廛,餘外百無欲。
宋代: 杨时
维摩病士意超然,边腹便便但昼眠。
共说平时忙底事,烹茶煮药过残年。
維摩病士意超然,邊腹便便但晝眠。
共說平時忙底事,烹茶煮藥過殘年。
宋代: 苏轼
普慈寺后千竿竹,醉里曾看碧玉椽。
倦客再游行老矣,高僧一笑故依然。
久参白足知禅味,苦厌黄公聒昼眠。
惟有两株红百叶,晚来犹得向人妍。
普慈寺後千竿竹,醉裡曾看碧玉椽。
倦客再遊行老矣,高僧一笑故依然。
久參白足知禅味,苦厭黃公聒晝眠。
惟有兩株紅百葉,晚來猶得向人妍。
宋代: 苏轼
法师住焦山,而实未尝住。
我来辄问法,法师了无语。
法师非无语,不知所答故。
君看头与足,本自安冠屦。
譬如长鬣人,不以长为苦。
一旦或人问,每睡安所措。
归来被上下,一夜着无处。
展转遂达晨,意欲尽镊去。
此言虽鄙浅,故自有深趣。
持此问法师,法师一笑许。
法師住焦山,而實未嘗住。
我來辄問法,法師了無語。
法師非無語,不知所答故。
君看頭與足,本自安冠屦。
譬如長鬣人,不以長為苦。
一旦或人問,每睡安所措。
歸來被上下,一夜着無處。
展轉遂達晨,意欲盡鑷去。
此言雖鄙淺,故自有深趣。
持此問法師,法師一笑許。
宋代: 游九言
槎牙此老是枯松,衲破寒窗百病攻。
赢得雪霜皮骨在,几看桃李谢春风。
槎牙此老是枯松,衲破寒窗百病攻。
赢得雪霜皮骨在,幾看桃李謝春風。
宋代: 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大旱彌千裡,群心迫望霓。
檐聲聞夜溜,山氣見朝隮。
處暑餘三日,高原滿一犁。
我來何所喜,焦槁免無泥。
宋代: 苏轼
普慈寺后千竿竹,醉里曾看碧玉缘。
倦客再游行老矣,高僧一笑故依然。
久参白足知禅味,苦厌黄公(鸟名。)聒昼眠。
惟有两株红杏叶,晚来犹得向人妍。
普慈寺後千竿竹,醉裡曾看碧玉緣。
倦客再遊行老矣,高僧一笑故依然。
久參白足知禅味,苦厭黃公(鳥名。)聒晝眠。
惟有兩株紅杏葉,晚來猶得向人妍。
宋代: 余靖
浮生万虑日营营,同访禅居耳目醒。
寻胜已穷烟霭外,谈空应有鬼神听。
松筠不变春长在,风雨无时地本灵。
便拟搆菴来结社,莫嫌频此扣岩扃。
浮生萬慮日營營,同訪禅居耳目醒。
尋勝已窮煙霭外,談空應有鬼神聽。
松筠不變春長在,風雨無時地本靈。
便拟搆菴來結社,莫嫌頻此扣岩扃。
宋代: 许及之
车马憧憧走皂臺,面皮三寸积黄埃。
禅房永日窗开阖,天际孤帆潮往回。
二月风光供远眺,十年羁旅惬重来。
现前一宿圆成案,懒向胡僧问劫灰。
車馬憧憧走皂臺,面皮三寸積黃埃。
禅房永日窗開阖,天際孤帆潮往回。
二月風光供遠眺,十年羁旅惬重來。
現前一宿圓成案,懶向胡僧問劫灰。
明代: 徐芳
粲彼白玉田,丹砂发华英。
眇矣醴泉水,仙源自澄清。
研几日无穷,耕凿以长生。
藉兹绛雪贵,聊佐玄霜明。
吾心托寸丹,点滴千春荣。
粲彼白玉田,丹砂發華英。
眇矣醴泉水,仙源自澄清。
研幾日無窮,耕鑿以長生。
藉茲绛雪貴,聊佐玄霜明。
吾心托寸丹,點滴千春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