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阁晚秋》阅读及答案
山阁晚秋
李世民
山亭秋色满,岩牖凉风度。
蔬兰尚染烟,残菊犹承露。
古石衣新苔,新巢封古树。
历览情无极,咫尺轮光暮。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点明了观察的角度,诗人站在依山而建的山亭欣赏晚秋景色。
B.“疏兰尚染烟,残菊犹承露”两句表现出晚秋时节的衰败、萧瑟的特点。
C.颔联中“染”“承”两字突出了晚秋时节烟霭之重,霜露之浓的特点。
D.尾联写诗人欣赏晚秋之景,不觉日沉西山,表达出因秋而生悲的伤感。
E.整首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怀,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帝王诗人的别样情怀。
15.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古石衣新苔,新巢封古树”两句的妙处。
答案及解析:
14.BD
15.古石穿上了用新苔做成的衣服,古树上有鸟儿新筑的果穴。“衣”字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古石”“新苔”“新巢”“古树”运用对比手法,给人生机勃勃之感,毫无秋天的萧瑟,传达出诗人对晚秋美景的喜爱之情。
1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表现出晚秋时节的衰败、萧瑟的特点”分析错误,从诗中来看,“硫兰尚染烟,残菊犹承露”,“硫兰”“残菊”虽然是晚秋之景,但“尚”“犹”二字让这写景物依然体现出生气,“尚”,尚且,还;“犹”,仍然,诗人笔下的晚秋是极具生气的,有“残菊犹有做霜枝”之势。D项,“因秋而生悲的伤感”分析错误,从诗中来看,诗歌所表达的应是诗人的蓄达和对万事充满希望的情怀。
15.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古石衣新苔,新巢封古树’两句的妙处”,这是考查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题干已经明确了鉴赏的角度,即“表现手法”,考生应先理解两句诗的意思,然后看使用了什么手法。“古石衣新苔,新巢封古树”,这两句写“古石”“新苔”“新巢”“古树”,这是写景,“衣”,名词做动词,意思是“穿”,本是青苔生长在古石上,句中却说古石穿上了用新苔做成的衣服,从动词角度来看,这句诗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把古石写成了人,从“衣”和“新苔”的角度来看,这又是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新苔”比喻成古石的衣服;从用词的角度来看,诗人以“古”来写“石”,以“新”来写“苔”,以“新”写“巢”,以“古”写“树”,“新”与“古”之间形成对比,把晚秋之景写得生机勃勃,一点也没有秋天的萧瑟之感,流露出诗人对晚秋之景的喜爱。
点睛:解答诗歌炼句类题目,首先要解释诗句的意思,理解诗句的表层含义,注意找出诗句中的景物以及景物的特点,然后展开联想,把该句放入原诗描述的景象或情状中,体会该句的妙处,接着就要指出该句运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视听结合、衬托、动静结合等),分析该句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或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比如本题中,所给的诗句主要使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和对比的手法,考生可以从这个角度分析即可。
李世民简介
唐代·李世民的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李世民不...〔► 李世民的诗(88篇) ► 李世民的名句〕猜你喜欢
小阁晚望
泽国候易变,孟冬乃微和。
解襟凭小阁,日暮归云多。
苍苍散草木,莽莽杂山河。
荒野虫乱鸣,长空鸟时过。
万象各无待,唯人顾纷罗。
备物以养己,更用干与戈。
天风吹我来,衣袂生微波。
幽怀眇无寄,萧瑟起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