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山宅

[唐代]:杨师道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还山宅》阅读及答案

还山宅

杨师道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注]。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注]槎(chá):指小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写出时令,为写景规定了时间;点题写出事件,交代了沿途的作为。

B.第二联描写了“芳草”、“落花”扣首句“暮春”,营造了萧条、冷凄之境。

C.本诗第二、三联对仗尤为巧妙,既有上下句对仗,又有句内对仗。

D.第三联写昔日经行之处,这些景物勾起诗人对昔日徜徉山水之乐的回忆。

E.第四联展示了山宅风貌,写出了鸟散去前后环境的对比、作者心情的对比。

15.本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试作简析。

答案及解析:

14.BE   

15.写出了作者轻松自在悠然自得心无挂碍的心情。沿途不急不忙徘徊赏玩的行为、对沿途所见景物的观赏之细、欣悦之情,回到旧宅后对熟悉景物的认同和舒适之感,都表现了轻松自如的心情。

1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营造了萧条、冷凄之境”有误,这与全诗意境不符。虽是暮春,但并无萧条、冷凄之感。E项,“写出了鸟散去前后环境的对比、作者心情的对比”不恰当,此处是“明写‘鸟散’”,暗写诗人人去屋空、物是人非的伤感,是借环境来写人。

1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试作简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从诗题来看,“还山宅”,回到山宅;从一、二两句来看,“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是指尽情享受美好春光;三、四两句描写暮春景色,芳草弥漫,空山寂静,落花飘零;五六两句写轻风吹拂垂藤扫过幽石,横卧的柳枝挡住了前行的小舟;七八两句写诗人回到山宅,惊散了栖息在茅檐下的鸟儿,山宅因此安静下来,暗示诗人久未还家,山宅已被鸟儿占据;九十两句,写诗人回到山宅之后,所经泉路依旧,看到烟霞如昔,这些都是诗人熟悉的旧时风景。从人物的活动和所写的情境来看,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中,考生可以抓住诗中人物的活动,“还山宅”“玩年华”,以及所写的景物来分析人物的情感。

杨师道简介

唐代·杨师道的简介

杨师道 杨师道(?-647年),字景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宰相,中书令杨恭仁之弟。杨师道出身弘农杨氏观王房,隋亡后投奔唐朝,拜上仪同、驸马都尉,娶桂阳公主为妻,后出任灵州总管,多次击退突厥...〔► 杨师道的诗(30篇) ► 杨师道的名句

猜你喜欢

还山宅

唐代杨师道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典秀山宅半

宋代方回

半宅分僚友,门开别向西。
送书人未识,归舍犬犹疑。
老喜吟窝窄,廉从典价低。
余山兼剩沼,亦足杖吾藜。

典秀山宅半

宋代方回

半宅分僚友,门开别向西。
送书人未识,归舍犬犹疑。
老喜吟窝窄,廉从典价低。
余山兼剩沼,亦足杖吾藜。

东山宅题沈卿小景四首·其四

明代黄衷

白露蒹葭晓,寒塘静故幽。羽珍终自惜,不上古楂头。

东山宅题沈卿小景四首·其一

明代黄衷

茶烟深院青,东野媚晴晓。嘤嘤林端声,听似秦吉了。

东山宅题沈卿小景四首·其二

明代黄衷

凉树转佳阴,游丝静无力。翔集各有营,朱门自迟日。

待制中书舍人陈公之亡以山宅须利既迁殡而未

宋代叶适

可怕阴阳恶,还惊日月遒。
终成埋璧去,不作坐禅留。
雨洗一箪净,风翻千橘愁。
门前系船橛,宿鸟漫嘀啾。

还山

宋代张继先

长年京国甚羁囚,丘壑归来始自由。
流水有声如共语,闲云无迹可同游。
猿依松影看丹灶,鹤与芦花入钓舟。
如此栖迟良不恶,红尘何事辱鸣驺。

还山

宋代释文珦

吾性本闲旷,素不喜城郭。
而况宾主间,礼数相束缚。
怅望西南山,佳气日参错。
逸兴不可羁,飘飘出笼鹤。
翩然曳杖还,专意在一壑。
时方孟夏初,衆花已零落。
槠林晚雪香,麦陇残云薄。
谷深绝游尘,苗田叫姑恶。
幽人旧相知,一见心喜跃。
谓言旧山畬,今犹可耕凿。
日夕共登临,靡惮筋力弱。
于焉得天真,毕志甘澹泊。
初非傲轩冕,终又畏矰缴。
置身声利场,何如且行乐。
纍纍北原上,万古同寂寞。

送僧还山

宋代释文珦

闲云一片又飞还,松桂萧森满旧山。
后夜有谁相伴住,自听泉落翠微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