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陈德固守御
[宋代]:潘良贵
强敌登城日,中华将士奔,
人皆趋北阙,君独死南门。
秘计无人用,英声有史存。
秋原悲泪落,桂酒与招魂。
強敵登城日,中華将士奔,
人皆趨北阙,君獨死南門。
秘計無人用,英聲有史存。
秋原悲淚落,桂酒與招魂。
宋代·潘良贵的简介
潘良贵(约1086—1142),字子贱(原名京,字义荣),号默成居士,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北宋政和五年(1115)进士,授秘书郎。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登上舍第,为太学博士,累迁提举淮南东路常平。...〔
► 潘良贵的诗(44篇) ► 潘良贵的名句〕
宋代: 潘良贵
强敌登城日,中华将士奔,
人皆趋北阙,君独死南门。
秘计无人用,英声有史存。
秋原悲泪落,桂酒与招魂。
強敵登城日,中華将士奔,
人皆趨北阙,君獨死南門。
秘計無人用,英聲有史存。
秋原悲淚落,桂酒與招魂。
宋代: 刘宰
宅枕烟波胜,人钟风露清。
蟾宫孤壮志,蜕室悟浮生。
月下扁舟去,花边短策横。
锦囊遗藁在,端可振家声。
宅枕煙波勝,人鐘風露清。
蟾宮孤壯志,蛻室悟浮生。
月下扁舟去,花邊短策橫。
錦囊遺藁在,端可振家聲。
宋代: 李之仪
元丰初得君,赐袍色可摘。
雍容戎马间,爽气凌秀色。
十年不相逢,颔鬚已有白。
京尘化人衣,岁月动阻隔。
夏屋如深山,排日许连席。
坐中多可人,一笑每堕帻。
人皆指为夸,我辈日所惜。
于今已三见,爽气若初得。
同言胡乃尔,前致作娇客。
边城久不雨,旱气几烁石。
俯仰数刻间,咫尺便南北。
寄声不敢辄,问讯莫我获。
但问深闭门,鸱坐较定力。
双林旧家风,庞老真消息。
莫作分别想,认子却为贼。
造门会有日,聊复铦戈戟。
准拟诘朝见,无或但坚壁。
元豐初得君,賜袍色可摘。
雍容戎馬間,爽氣淩秀色。
十年不相逢,颔鬚已有白。
京塵化人衣,歲月動阻隔。
夏屋如深山,排日許連席。
坐中多可人,一笑每堕帻。
人皆指為誇,我輩日所惜。
于今已三見,爽氣若初得。
同言胡乃爾,前緻作嬌客。
邊城久不雨,旱氣幾爍石。
俯仰數刻間,咫尺便南北。
寄聲不敢辄,問訊莫我獲。
但問深閉門,鸱坐較定力。
雙林舊家風,龐老真消息。
莫作分别想,認子卻為賊。
造門會有日,聊複铦戈戟。
準拟诘朝見,無或但堅壁。
宋代: 《靖康小雅》作者
有赫刘公,心在王室。
气吞强敌,忠贯日月。
九鼎既沦,四溟荡潏。
公如山岳,万仞屹屹。
富贵莫诱,威武莫屈。
仗节而死,无愧委质。
有赫劉公,心在王室。
氣吞強敵,忠貫日月。
九鼎既淪,四溟蕩潏。
公如山嶽,萬仞屹屹。
富貴莫誘,威武莫屈。
仗節而死,無愧委質。
唐代: 詹琲
闽邦赤子近来王,圣主忧勤念远方。
酌取古人救荒政,颁为今日惠民仓。
备先水旱民亡瘠,弊在侵移数谩张。
我愿相君谨刑政,雨旸时若自平康。
(同上七五一八「仓」字韵引詹琲《清隐集》)。
閩邦赤子近來王,聖主憂勤念遠方。
酌取古人救荒政,頒為今日惠民倉。
備先水旱民亡瘠,弊在侵移數謾張。
我願相君謹刑政,雨旸時若自平康。
(同上七五一八「倉」字韻引詹琲《清隐集》)。
宋代: 李之仪
何郎本是风尘外,平日仍同般若因。
有底新来便如此,定缘无事不相亲。
薰莸何得同薝蔔,简洁安能别孟津。
会借天河三级浪,终须流出旧精神。
何郎本是風塵外,平日仍同般若因。
有底新來便如此,定緣無事不相親。
薰莸何得同薝蔔,簡潔安能别孟津。
會借天河三級浪,終須流出舊精神。
元代: 周霆震
蜃气楼台转眼空,荒墟谁与吊秋虫。道边小屋柴门掩,犹是当年种菜翁。
蜃氣樓台轉眼空,荒墟誰與吊秋蟲。道邊小屋柴門掩,猶是當年種菜翁。
宋代: 周孚
骎骎胡马骄,漠漠楚氛恶。
妖区未灰钉,剧阵勐刺斫。
向来百金躯,垂老付沟壑。
头涔何必疗,心悸还自愕。
平生陈孺子,夙佩千金诺。
渠如早奋飞,艰岁终有託。
那知亦蹭蹬,正复同索寞。
污池杂蛟蜃,丛艾纷燕雀。
穷檐倚楹叹,搏击望一鹗。
祝君鲁曹子,玉陛奏方略。
铭功灿燕石,画像雄汉阁。
平时万户赏,端不羞卫霍。
屠羊反故肆,吾分本藜藿。
骎骎胡馬驕,漠漠楚氛惡。
妖區未灰釘,劇陣勐刺斫。
向來百金軀,垂老付溝壑。
頭涔何必療,心悸還自愕。
平生陳孺子,夙佩千金諾。
渠如早奮飛,艱歲終有託。
那知亦蹭蹬,正複同索寞。
污池雜蛟蜃,叢艾紛燕雀。
窮檐倚楹歎,搏擊望一鹗。
祝君魯曹子,玉陛奏方略。
銘功燦燕石,畫像雄漢閣。
平時萬戶賞,端不羞衛霍。
屠羊反故肆,吾分本藜藿。
明代: 蓝仁
携手琅琊饮酿泉,别来书札罢流传。三山海水连春树,九曲仙岩隔暮烟。
风景不随人事异,老怀肯作冷灰然。何时乌石山边屋,重看题诗忆惠连。
攜手琅琊飲釀泉,别來書劄罷流傳。三山海水連春樹,九曲仙岩隔暮煙。
風景不随人事異,老懷肯作冷灰然。何時烏石山邊屋,重看題詩憶惠連。
宋代: 徐积
义重江湖叟,情施墟墓闲。
孤魂慰长夜,老泪湿衰顔。
一奠方铭骨,三年更倚山。
更分心两处,恍惚自收还。
義重江湖叟,情施墟墓閑。
孤魂慰長夜,老淚濕衰顔。
一奠方銘骨,三年更倚山。
更分心兩處,恍惚自收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