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岑参的诗 >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唐代]:岑参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谿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脩。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驿:驿站,古时驿道上每隔一段距离设一驿站,为往来官员歇息换马之所。驿骑:乘骡马传送公文的人。这里指乘马赴边的诗人。
②平明:天亮的时候。咸阳:秦都咸阳,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此借指唐都长安。
③呜咽:流水声若断若续。子:男儿。
④貂裘:貂皮袍子。貂,一种动物,皮料珍,最能御寒。
⑤新封侯:指是时宇文氏新任判官。
⑥前月:上月。安西:指安西节度使治所龟兹镇(今新疆库车)。
⑦都护:指高仙芝。唐高宗时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设都护一人,总领府事。玄宗时更置安西节度使,治所在安西都护府,节度使例兼安西都护,故称安西节度使为都护。西州: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哈拉和卓。
⑧沙碛:指沙漠、戈壁。终朝:从早到晚。
⑨奉:接受并执行。
⑩塞垣:边关城墙。
⑪关:陇山下有陇关,又名大震关。
⑫飕飗(sōu liú):象声词。风雨声。
⑬赖:依靠。离忧:别离之忧。
⑭子:这里指宇文判官。携手:比喻互勉共进。修:长。

译文:
一个驿站又是一个驿站,驿骑疾驰有如流星一般。
黎明时分从那长安出发,傍晚已经越过陇山之颠。
陇水声声令人不忍去听,呜呜咽咽多么使人愁烦。
一路风沙尘土扑满马汗,晨昏雾气露水打湿衣衫。
那西方驰来了谁家男儿,自说是新近里立功封官。
上月间从安西启程出发,一路上不停留急把路赶。
都护现在尚未到达驻地,出发时还在那西州旁边。
十天间越过了浩瀚沙漠,狂风吹起沙土从早到晚。
战马行走在那碎石道上,四蹄磨出鲜血洒在路间。
置身万里之外报效朝廷,自己并无任何追求贪恋。
并非不知边塞艰难辛苦,岂是为了妻子儿女打算。
边塞山口明月正在升起,月光先已照上高高城关。
溪水声声伴着松涛阵阵,在静夜里飕飕刮过耳边。
离家之仿只靠归梦排解,关山塞外离忧萦绕心间。
愿与为友携手同赴国事,不愁那前方的征途漫漫。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赏析

  全诗大体可分为三层,开头六句叙述离长安西行情景;中间十六句叙述路遇宇文判官情景,最后八句叙述夜宿陇山情景。

  诗的开头从离京西上军起。一开始就写浑骑的飞奔。“一驿过一驿”写路程的遥远,也透露着行进的迅速;“驿骑如星流”,写行进的迅速,包包含着路程的遥远。“如星流”这一比喻把飞驰的驿骑写得很形象。接着用“平明发咸阳,暮到陇山头”,对路程的遥远和行进的急切加以补充。以上四句从奔赴边关的急切方面写。以下两句则从奔赴边关的悲愁方面写:“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写抵达陇山及产生的感受。关于陇水,《陇头歌辞》说:“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诗人途经陇山,自然要产生古今相通的行役之情和思乡之感。如诗人在《经陇头分水》中写到的:“陇水何年有,潺潺道路傍,东西流不歇,曾断几人肠”。这正是“愁”的内容。以上点出题目“初过陇山”,写总的感受,以急迫而悲慨的情调引起全诗。

  以下十六句写途中遇字文判官及双方交谈所得边地情景。诗中先以“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来勾划出一个餐风宿露、鞍马风尘的骑者形像,为“谁家子”的出现蓄势;紧接着又用“西来谁家子”一向来强调,然后以“自道新封侯”来点明骑者的身份与心理。“沙尘”、“雾露”两句可见旅途之艰辛,而“自道”一句却又见骑者的兴奋与自豪,在上层“呜咽令人愁”的基础上,格调为之一转。“前月发安西”以下八句是骑者即字文判官叙述沿途情景。先以四句写路途的遥远,又以两句写天气的恶劣,再以两句写道路的坎坷艰难,从各个方面极写“塞垣苦”,描绘极为真切。边塞如此艰辛而逼出的却是极高昂的情调:“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这就直接揭示出骑者的内心世界,以身许国,公而忘私。这样,上面对边塞苦寒的极力铺写,就成为了突出骑者的必要铺垫。建安诗人曹植曾在《白马篇》中描写了一个“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在壮士籍,哪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赴边战士的形象。在两诗的比较中可以看到,这种以身报国的爱国精神,是古今相遇的。这些诗句,为“西来”的骑者所“自道”,是戍边将土坦率真诚的表白,也是诗人对他们的赞许,其中也表现了诗人的胸襟。

  诗的最后八句又收笔写陇山夜景和诗人心境。诗人以“山口月”写所见,以“溪流与松风”写所闻,构成苍凉荒寒的陇山夜景,用它来牵动、来烘托诗人的“离忧”。“别家赖归梦,山塞多高忧”承上两句夜景写愁怀,诗的情调为之一抑,真切传达出远离家乡的诗人的情怀,而最后两句:“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情调顿时一扬,扣应题目“呈”字,以昂扬情调结束全诗。

  全诗写初过陇山途中情景,时而有急促的行进,时而有深沉的乡思,时而有边塞的艰辛,时而有昂扬的斗志,使诗的情调如波浪汹涌,充分表达了初赴边塞的诗人复杂的情怀;而以“呜咽令人愁”开头,以“不愁前路修”结束,说明“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这种慷慨昂扬的格调乃是作品的主旋律。由于有深刻的切身体验,诗中写景写事写情都极为真切,生动地展现了当时戍边将士的生活图景和精神世界。

岑参简介

唐代·岑参的简介

岑参 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 岑参的诗(553篇) ► 岑参的名句

猜你喜欢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唐代岑参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谿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脩。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唐代岑参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寄宇文判官

唐代岑参

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
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唐代岑参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北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髮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唐代岑参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舟宿锡山途中

明代杭济

傍舟依断岸,溪暝日沉时。水静知风定,云昏较月迟。

春裯寒上怯,野枕梦多疑。照影青灯独,幽怀欲向谁。

出道场山途中作

宋代释智圆

独下层峦景物秋,依依云木似相留。
孤舟晓汎平波去,更为青山一转头。

自常山抵玉山途中作

明代郭谏臣

乱山青四合,江浙路中分。

草露沾香径,松风扫白云。

遥趋南赣檄,深愧北山文。

士女道旁立,相看旧使君。

晓从广信过玉山途中作

明代郭谏臣

时属艳阳景,谁无游冶情。

况乘雕毂去,远作玉山行。

日气蒸花暖,烟光翳竹轻。

乾坤容我老,荷芰制初成。

旅次铜山途中先寄温州韩使君

唐代陈陶

乱山沧海曲,中有横阳道。束马过铜梁,苕华坐堪老。
鸠鸣高崖裂,熊斗深树倒。绝壑无坤维,重林失苍昊。
跻攀寡俦侣,扶接念舆皂。俯仰栗嵌空,无因掇灵草。
梯穷闻戍鼓,魂续赖丘祷。敞豁天地归,萦纡村落好。
悠悠思蒋径,扰扰愧商皓。驰想永嘉侯,应伤此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