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李白的诗 > 三五七言

三五七言

[唐代]: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秋风凄清,秋月明朗。
风中的落叶时而聚集时而扬散,寒鸦本已栖息也被这声响惊起。
盼着你我能在相见,却不知在什么时候,此时此刻实在难耐心中的孤独悲伤,叫我情何以堪。

注释:
①落叶聚还散:写落叶在风中时而聚集时而扬散的情景。寒鸦:《本草纲目》:“慈鸟,北人谓之寒鸦,以冬日尤盛。”

《三五七言》赏析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夜深许许,风自清,月自明。不堪秋意萧条,叶落去还聚,心有留念意,奈何不由己。孤鸦自栖息,是夜过黑还是风过寂,顾自心惊。 秋风。秋月。落叶。寒鸦。俱是引人心生悲凉之物象,又加以拟人,眼前全然勾勒秋意凄紧,萧条之气自字里行间悄然浮起。闭眼凝神,有断肠人枝下负手而立,背影寂寥,无限心事氤氲,秋气更添几分萧条。忽而颔首远眺,叹秋气盛起,寒鸦栖独枝。思及一段情事,怎生刻骨铭心,诗起便萧索之意盛极。当真声声诉相思,字字寒情苦。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那旧岁月里,你我也曾是相聚相知相爱。再寻不得,竟也是再见无期。此时此刻的我在这秋意阑珊的深夜,不忍重温那段旧事,让我情何以堪。 文起之时,萧索的秋之意象为这忆情情不得的无奈心境做下渲染,读至此,叫人心中悲叹之意更胜。往昔,曾深爱相伴的女子,现下竟是再见无期。苦天涯隔人。更苦,我思念你至深,只是不知你是否也念我一丝。夜凉如秋,因有相思于胸,夜也难度,情也难熬。此处诗人做完美内心刻画,致诗哀婉动人。凄怨悠远,哀怨如诉,从文辞中可以感受相思之情至无穷,从吟唱中可以感受相思之苦至无奈。

  此诗只题作“三五七言”而不言及诗歌内容主题,可知诗人的创作意图本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即只要满足全篇两句三言、两句五言、两句七言的体式要求就能成诗了。可以说,诗题中已经包含了明确的诗体形式内涵。

  但李白这首诗也不能算是创体之作,因为初唐时僧人义净作有一首《在西国怀王舍城》,此诗因其体式特征而名为《一三五七九言》。李白的《三五七言》只是《一三五七九言》的变体,省去起首的“一言”和收尾的“九言”,即为“三五七言”。王昆吾在《唐代酒令艺术》中论证义净诗为“唱和之作”。李白这首《三五七言》可能也是他与其他诗人的“唱和诗”。“三五七言”是对所酬和诗歌格式的限制,这是一个“总题”,众人在具体创作时可根据所写内容再命一个相应的诗题。

  此诗即使不是创体之作,也是李白最终确立了“三三五五七七”格式作为一种独特的曲辞格甚至成为一种时兴诗体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借鉴和总结了许多人应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经验,更得力于他自身歌辞创作中灵活运用此类格式的实践体悟,因而他的《三五七言》能表现出“哀音促节,凄若繁弦”(《唐宋诗醇》卷八)的艺术魅力。

《三五七言》阅读及答案

三五七言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若。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歌前四句可以看出,这一首诗应该写于深秋季节里落叶纷飞、明月高悬的夜晚。

B.这是一首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等意象烘托出悲凉的环境氛围。

C.从诗歌相关的词句看,本诗还应是一首思旧诗,也许是思念恋人,也许是思念故友。

D.全诗诗句长短不一,但语言豪放洒脱,想象奇特瑰丽,充分体现了李白的浪漫诗风。

15.这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4.D   

15.①借景抒情。诗歌前四句描绘了一幅凄婉动人的秋月明月图,借秋、月等意象,表达对友人(或恋人)的思念之情;②直抒胸臆。诗歌以“相思”,直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苦;③反复、夸张等手法的运用。接连用五个“相思”,一个“无穷极”将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语言豪放洒脱”错误,从诗中来看,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得凄婉动人,选项对语言的分析完全错误。故选D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是针对抒情的方式设题。从诗中来看,“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栖复惊”,前四句写到秋风、秋月、落叶、寒鸦,这就烘托出悲凉的氛围,这是借景抒情,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存留于心底的不可割舍的恋情和思念,反而让诗人后悔当初的相识,表达对友人或恋人的思念之情;“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若。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这几句直言“相思”,这是直接表达情感,属于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思念之苦;且诗中多次使用“相思”,这属于反复的修辞手法,而以“无穷极”来写“相思”,这又使用夸张的修辞,强调突出对对方的思念之深。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大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或技巧来表达,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即可体会情感。答题的思路如下: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感情;间接抒情:借助…意象(或画面),渲染…氛围,营造…意境,表达了…感情。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 李白的诗(1607篇) ► 李白的名句

猜你喜欢

三五七言

唐代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三五七言

明代释函可

塞草白,塞日黄。埋沙无老骨,挂树有饥肠。安得长风生此夕,尽吹残魄返其乡。

三五七言诗

宋代俞德邻

守钱虏,抱官囚。
铜山富埒国,金印班彻侯。
宛其死矣人入室,不义而富嘻云浮。

三五七言体诗

唐代高迈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乌栖复惊。
相思相晃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见《吟窗杂录》卷十五《炙毂子诗格》引)(按:《全唐诗》卷一八四收此诗为李白诗,然《才调集》卷十收作无名氏诗,严羽《沧浪诗话》则以为郑世翼作,杨齐贤、王琦定为李白作,未举证。
今人詹锳《李诗辨僞》以为非李白作,论证甚详瞻。
《炙毂子诗格》晚唐王叡作。
时去高迈、李白时代甚近,其说当可信。
)。

三五七言· 秋风词

唐代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中秋无月肯堂邀小酌赋三五七言

宋代邓深

雨飘零,风凄清。
坐念今夕月,知从何处明。
未须无月更作恶,但愿有酒常同倾。

访黄茂才伯守留饮偕乃兄弟同赋体得三五七言

明代李英

白鹤身,白纶巾。偶访云霄客,偏怜草莽人。西池聚首情何洽,北海芳尊醉是真。

杂言赋得风送崔秀才归白田限三五七七言

唐代权德舆

响深涧,思啼猿。暗入蘋洲暖,轻随柳陌暄。
澹荡乍飘云影,芳菲遍满花源。寂寞春江别君处,
和烟带雨送征轩。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贊 其三五七

宋代释正觉

尘浄无余,体明而虚。
秋高夜永,河阔星疏。
宛转兼而到,偏圆卷复舒。
媚川果若珠含蚌,应物何妨井觑驴。

奉和御製重陽五七言诗

宋代杨亿

宸居瑞霭重,阊阖正来风。
憀慄惊秋气,丰穰美岁功。
晓烟离菊嫩,宵露畹兰红,
重九登高会,欢娱处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