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区大相的诗 > 过三归台故址

过三归台故址

[明代]:区大相

贤卿论叔代,夫子实才雄。

盟定全生后,名垂不死中。

相桓仁岂忝,结鲍契谁同。

稍乏图王器,终成翌霸功。

一匡谋乃合,三逐耻曾蒙。

系槛心何在,持盈戒未终。

饥乌残堞暮,春树古台空。

最胜思遗事,泱泱表大风。

译文与注释

注释:

1. 五言排律 押东韵

注释:

区大相简介

明代·区大相的简介

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 区大相的诗(1548篇) ► 区大相的名句

猜你喜欢

过三归台故址

明代区大相

贤卿论叔代,夫子实才雄。

盟定全生后,名垂不死中。

相桓仁岂忝,结鲍契谁同。

稍乏图王器,终成翌霸功。

一匡谋乃合,三逐耻曾蒙。

系槛心何在,持盈戒未终。

饥乌残堞暮,春树古台空。

最胜思遗事,泱泱表大风。

玉阳观望梅花(观在山巅仲宣台故址)

明代区怀瑞

碾玉出新枝,璇台望更宜。

粉飘湘竹渚,香泛木兰阰。

雪写钿边早,风聆笛里迟。

东皇花史在,不为仲宣知。

郡城晚望览临武台故基

宋代张翥

全晋山川气象开,满城烟树拥楼台。
土风旧有尧时俗,人物今无楚国材。
千嶂晚云原上合,两河秋色雁边来。
昔时胜赏空陈迹,落日登临画角哀。

走笔送杜十三归京

唐代崔□

烟鸿上汉声声远,逸骥寻云步步高。
应笑内兄年六十,郡城闲坐养霜毛。
(见《樊川文集·外集》)(按:此诗自宋时起,即收杜牧名下。
胡震亨《唐音戊籤》一〖《统籤》卷五六二〗云:「按牧之卒年五十,此云六十,或非牧诗也。
」其说是。
岑仲勉先生《唐人行第录》引后二句诗后云:「如谓内兄指被送者而言,则牧既为杜十三,其内兄〖即妻兄〗断不能为杜十三。
如曰诗题『杜十三』错误,亦有疑问,因牧卒时年仅五十一,若牧尚未还京,行年更不及五十,诗苟牧自作,断不至如此荒唐。
故对此诗之较合理解释,当是送者乃牧内兄之为郡守者,后人不求甚解,将此诗混入《樊川集》内也。
」今按:《樊川文集》卷四有《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知作者即此人。
《全唐诗》卷五二四误收杜牧名下,今为移正。
又,杜牧《自撰墓志铭》称妻裴氏,未言另有崔氏妻。
《樊川文集》卷九有其妻兄裴希颜墓志,希颜仕履未至州牧,姑存疑。
)。

走笔送杜十三归京

唐代杜牧

烟鸿上汉声声远,逸骥寻云步步高。
应笑内兄年六十,郡城闲坐养霜毛。

送人归台州

唐代施肩吾

莫驱归骑且徘徊,更遣离情四五杯。
醉后不忧迷客路,遥看瀑布识天台。

送柳鍊师归台山

宋代李龏

月照秋尘三丈飞,破囊携药下黄池。
仙家不数人间事,瀑布桥边忆看棋。

玩师求诗归台州

宋代周行己

越鸟栖南枝,胡马依北风。
人生亦怀土,安能长西东。
玩公白云老,方丈凭高峰。
忽为万里游,应缘来晨钟。
君看伊与洛,二川日溶溶。
逝者亦如此,流转何时穷。
我居谢公山,天台一水通。
莽莽宇宙内,那知忽相逢。
尘埃识眉宇,觉我耳目聪。
暂来还复去,有如无根蓬。
令我长叹息,不得久相从。
侧身鸡鹜羣,仰羡高飞鸿。

象川林少参旅顾致谭二守瓶台故人消息

明代区元晋

烹鲜手易调商鼎,制锦才堪补舜裳。

恰喜薇垣相邂逅,共谈棠泽见声光。

兵馀败垒愁云黑,乱后遗墟宿草长。

闻说海防成峻筑,已曾借手障濒方。

淮南送卢端公归台

唐代罗隐

凤鸾势逸九霄宽,北去南来任羽翰。
朱绂两参王俭府,绣衣三领杜林官。
道从上国曾匡济,才向牢盆始重难。
应笑张纲谩生事,埋轮不得在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