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吴当的诗 > 望柴桑(《石仓历代诗选》作·魏观·诗)

望柴桑(《石仓历代诗选》作·魏观·诗)

[元代]:吴当

何处柴桑里,当年处士家。

五株门外柳,九日径边花。

己草归田赋,难乘下泽车。

故山尘漠漠,极目送昏鸦。

译文与注释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麻韵

2. 《石仓历代诗选》作 魏观 诗

注释:

吴当简介

元代·吴当的简介

元抚州崇仁人,字伯尚。吴澄孙。幼以颖悟笃实称,长精通经史百家言。从祖父至京师,补国子生。澄卒,从之学者皆就当卒业。用荐为国子助教,预修辽金宋三史,书成,除翰林修撰,累迁翰林直学...〔► 吴当的诗(514篇) ► 吴当的名句

猜你喜欢

望柴桑(《石仓历代诗选》作·魏观·诗)

元代吴当

何处柴桑里,当年处士家。

五株门外柳,九日径边花。

己草归田赋,难乘下泽车。

故山尘漠漠,极目送昏鸦。

送孙秀才(《纪事》作王缙诗)

唐代王维

帝城风日好,况复建平家。玉枕双文簟,金盘五色瓜。
山中无鲁酒,松下饭胡麻。莫厌田家苦,归期远复赊。

寒食后晚投驿馆作(《甬上耆旧诗》作丁继嗣诗)

明代区大相

春事行将暮,羁愁殊未宣。

兰肴过冷食,槐火试新烟。

吏立松花下,马嘶藤叶前。

东郊斗鸡道,遥忆帝城边。

游湖(一作·清·陈霆万·诗)山

明代李见龙

白日愁无遣,青山兴未孤。

板桥缘涧补,木屐信藜扶。

苔色浮碑字,榕阴落酒壶。

他乡拚醉好,归梦亦西湖。

乐道歌(《灯录》作「获珠吟」)

唐代道常

三界兮和燄(一作「幻」),六道兮如幻(一作「梦」),圣贤出世兮同(一作「如」)。
国土犹如水上泡,无常生灭频(一作「无生灭」)迁变。
唯有摩诃大般若(一作「般若坚」),坚(一作「犹」)如金刚是可羡(一作「不可赞」)。
软似兜罗大等空,极小纤(一作「小极微」)尘不可见。
拥之令聚而不聚,拨之令散而不散,侧耳欲闻而不闻,瞪目观之不能见(一作「而不见」)。
謌复謌,盘陀石上笑诃诃。
笑复笑,青萝松(一作「松影」)下高声叫。
自从顿获此明珠(一作「获得此心珠」),帝释轮王都(一作「俱」)不要。
不是山僧独施为,自古先贤作此调。
不坐禅,不修道,任运逍遥只摩好(一作「么了」)。
但知万(一作「能方」)法不干怀,无如(一作「始」)何曾有生老。
(见《祖堂集》卷十七,注「一作」者,为《景德传灯录》卷三十所收此诗之异文。
)。

云门寺(《禅》作「归云门」)

唐代灵澈

湖边归鹤(《禅》作「雁」)唳寥泬,僧房半倚秦峰缺。
云生幽石何逍遥,泉去疎林几呜咽。
天寒勐虎叫岩月(《禅》作「雪」),松下无人空有雪(《禅》作「月」)。
千年像教人不闻,烧(《禅》作「焚」)香独为鬼神说。
(见《会稽掇英总集》卷七,以《古今禅藻集》卷三相校)。

六合怀古诗 偃松(《光绪志》作「偃盖松」)

唐代郏滂

千年松树枝芳偃,屈曲如人掉臂形。
见说瓦棺藏桧下,杜生题后定时名。
(以上二十首均录自上海图书馆据天一阁藏本所摄胶卷明嘉靖刻本嘉三十二年黄绍文纂《六合县志》〖简称《嘉靖志》〗卷八《艺文志·诗类》。
校以光绪癸未年刊贺廷寿纂《六合县志》〖简称《光绪志》〗卷七所录诗及光绪刊朱绪曾辑《金陵诗徵》卷三五所收诗。
《光绪志》录十六首,缺《治浦桥》、《滁河》、《儒学旧基》、《城隍庙》四首。
《金陵诗徵》仅收《龙池》之一、《废如归馆》二首。
)(〖1〗《嘉靖志》题注:「《嘉定志》:偃松在牛市街,文宣王庙前,偃蹇若盖,清阴数亩。
传云杜荀鹤所植。
又云松下有瓦棺。
」〖2〗《光绪志》诗末注:「古志云,松下有瓦棺。
」〖3〗《嘉靖志》诗末注:「按以上二十首,皆郏滂诗。
五十首,今《成化志》所载仅数首耳,余皆《嘉定志》得之,然尚未及其半云。
」〖4〗《嘉靖志》卷首凡例云:「宋嘉定间县令刘昌诗所修志,板已劘灭,其本无传。
近于藏书家觅得写本,据其所载,有可採者增入。
」〖5〗《嘉靖志》卷四《秩官志》云:「郏滂,光化中为六合宰,尝作《怀古诗》五十首,敍灵岩则曰:『岩峻尝有灵瑞。
』敍龙津则曰:『士马更戍往来。
』若儒学、士林馆、龙池、昌市楼等处,皆有题咏。
意滂必文彩风流之士,当时之民被和平之化矣。
惜其政事无传,诗之存者载《诗纪》。
」末注:「《嘉定》、《成化志》。
」〖6〗《光绪志》卷四《官师志》云:「郏滂,光化中为六合令。
惧文献无徵,作《怀古诗》五十首,各繫以小敍,今其诗存者三十二首,惜政蹟不传。
」〖7〗《金陵诗徵》卷三五录滂诗二首,小传云:「滂,光化中六合令,因家焉。
」注云:「宋《嘉定六合县志》云:郏令惧棠邑文献无徵,作《怀古诗》五十首,各系以小敍,其叙灵岩曰:『岩峻尝有灵瑞。
』敍龙津曰:『士马更戍往来。
』士林曰:『其地业儒多宦。
』敍寺则始于解脱,敍混成观则起于宋元。
《嘉靖仪真志》存三十二首,至雍正乙卯六合令苏作睿《志》尚存十六首,干隆癸卯廖抡升《志》,乃悉削去。
唐人着作,徵文考献,何可弃也。
」今按:嘉定、成化修《六合县志》,今均无传。
传世者以《嘉靖志》为最早,所录二十首。
据修志者所云,则《嘉定志》所收亦不过此数。
《光绪志》当系自雍正《六合县志》转录,文字歧异较多,疑非源出于嘉靖《六合县志》,而系自嘉靖《仪真县志》录出。
唐六合县辖境,明代部分归仪真县,故其诗得兼收之。
今传《仪真县志》,似以《隆庆志》为最早,已有影印天一阁本行世,经检幷无滂诗。
朱绪曾、贺廷寿皆清季人,皆云所存有三十二首之数,疑曾获见嘉靖《仪真县志》,俟续访之。
滂诗除已录出之二十一首外,仅知诗题者尚有《灵岩》、《龙津》、《昌市楼》、《混城观》等,已见前录。
)。

正夜侍宴应诏(《英华》作正月望夜上阳宫侍

唐代薛曜

重关钟漏通,夕敞凤凰宫。双阙祥烟里,千门明月中。
酒杯浮湛露,歌曲唱流风。侍臣咸醉止,恒惭恩遇崇。

十玄谈(幷序) 佛教(《大正》本、《偈颂》作「演教」)

唐代常察

三时次第演金言,三世如来亦共宣。
初说有空人皆执,后非空有衆皆缘(《偈颂》作「捐」)。
龙宫满藏(《偈颂》作「字」)医方义,鹤树终谈理未玄。
真净界中纔一念,阎浮早已八千年。

十玄谈(幷序) 转位归(《大正》本、《偈颂》作「迴机」)

唐代常察

湼槃城里尚犹危,陌路相逢没了(《大正》本作「没定」、《偈颂》作「勿定」)期。
权挂垢衣云是佛,却装珍御复名谁?木人夜半穿靴去,石女天明戴帽归。
万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涝(《大正》本、《偈颂》作「捞」)漉始应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