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陈师道的诗 > 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宋代]:陈师道

平林广野骑臺荒,山寺鸣钟报夕阳。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
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原野空旷,平林漠漠,戏马台一片荒凉;深山古寺,夕阳返照,钟声报告已是黄昏时光。
人事变幻,每逢重阳,便有万千思绪;年年岁岁,菊花开放,依旧阵阵寒香。
头巾倾斜,更觉得清霜已侵上了鬓发;语言佳妙,并不碍诗人的铁石心肠。
放眼望,落木萧萧,长江滚滚流淌;谁知道,今日里,为政务还得繁忙!

注释:
①平林:平原上的树林。广野:广阔的原野。骑台:指戏马台。山寺:即云龙山上的台头寺。
②人事:人世上各种事情。自生:自然生发出。今日意:指九日登高怀远执意。寒花:指菊花。
③巾欹:头巾倾斜。石作肠:铁石心肠。
④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此日:重九节这一日。更须忙:自古皆有重九,而诗人在重九这一日,更是携朋邀侣登高赋诗忙个正欢。这是一种很风趣的说法。

《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赏析

  这首诗是重阳登高即景抒怀之作,作者从戏马台的荒废,夕阳晚照联想到老境将至,好景不常,自警应该抓紧时间玩赏风光,多作好诗,不须汲汲于世俗之事。

  诗的开头两句写景:“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诗句中点明了季节、地点和时间,语意闲雅。戏马台有典故。东晋末年刘裕北伐归来为宋公,驻守彭城,曾因饯送孔令辞官还乡,大会宾僚于戏马台,一时文士如谢灵运、谢宣远都有诗咏。回首过往,往日的热闹更显现今的荒凉,首句的重点就在“荒”字上,有咏怀古迹之意,见出人事代谢之感。这一联,写景叙事不仅工在形象,而且注重象外之意,“平林”句见人事代谢之感,“山寺’’句则寓时节相催之意,这种象外之意,直透三、四两句,加强了诗句之间意趣的融合。

  第三四两句抒情:“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时节易得,又是一年的重阳。每逢佳节,人们便有思亲之感;而菊花却依旧开放,还是和去年一样,送来阵阵的寒香。诗句中含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代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的感慨。自然的规律,总是如此。

  五六两句,记节日清游的情况:头巾被风吹得歪斜了,诗人更觉得清霜已侵上了鬓发。“巾欹更觉霜侵鬓”这一句暗用了“孟嘉落帽”的故事。所谓暗用,就是表面上看起来,完全是一个清空无碍的叙事句,写的都像是当下即刻的事,但实际上已经暗用了某个典故。这方面杜甫做得很成功,陈师道学杜,也成功地吸取了他的这个方法。这里不但是暗用,而且是活用,也就是能从原典中翻出一种新意,别具一种风流。孟嘉落帽而不自觉,是其通脱忘怀之处,陈师道这里却“巾欹更觉霜侵鬓”,头巾从头上滑下一半,更觉霜发之多,老去的感受更强了,也更深切地感觉到时节相催。从孟嘉的帽落不觉到陈师道的“巾欹更觉”,原典的意思完全被翻转过来。下句又用了“石作肠”的典故,诗歌的语言佳妙,也有“清便富丽”的高致,就像宋广平写《梅花赋》,措词婉媚,并不碍其铁石心肠一样。另外,此联用两个典故来暗写登高赋诗,妙在隐而不露。

  结尾两句:“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性。”抒发游赏以后的感想。“落木”句用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汇滚滚来”句意,写傍晚登览所见的远近景象。“此身”句感叹节物如此可念,登临清赏的机会正不应放弃,而此日此身,还须忙于世务,很难得有时间,这又是十分可惜的。

  陈师道作诗多学杜甫,这首也是学杜甫有得之作,瘦劲浑厚、清淡高致、内涵深蕴。

  应酬节物之意,从宋人的创作观念来看,是一种比较成熟和时俗的题材,所以欧、梅、苏、黄等大诗人多不经意于此,这大概也是宋诗人去熟忌俗之旨。但陈师道的重阳诗,扫除陈言熟语,着力翻新。于前贤未到之处立意取象,却能轧轧独出,于平淡中见奇峻,可以与王维、杜甫等大家的重阳节诗咏争一日之长,此亦江西诗派“以故为新”的一种表现。

陈师道简介

宋代·陈师道的简介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年1月19日)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 陈师道的诗(1058篇) ► 陈师道的名句

猜你喜欢

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宋代陈师道

平林广野骑臺荒,山寺鸣钟报夕阳。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
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次韵李节惟九日登南山

宋代陈师道

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鸣钟报夕阳。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
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回至英州九日登南山寺张明府载酒

明代区大相

野寺移樽木叶苍,南山佳色对重阳。

闲阶坐爱莓苔静,深院时闻松桂香。

岂有参军来落帽,偏宜陶令与传觞。

今朝不费天涯目,此地登高近故乡。

九日登南臺 其二

宋代韩淲

殷勤饷酒山中客,独酌遥知懒独登。
一片闲云如可爱,清时谁曰味无能。

九日登南臺 其一

宋代韩淲

臺高戏马风吹帽,笑口开时插菊归。
却忆东山携妓饮,试唿红袖着仙衣。

九日登南屏山漫兴

明代孙一元

客中此日逢佳节,扶醉来登千树林。斜日碧云秋寺净,折荷残苇晚湖深。

中原目送双流泪,老马时存万里心。何处草堂还可借,杜陵今有卜居吟。

九日登南屏山漫兴

明代孙一元

南屏九日登临地,望里风烟秋事幽。青蕊娟娟怜物候,孤帆袅袅隔江洲。

秦云陇树归心远,易水燕山落日愁。诗罢长吟还自伫,汀凫沙雁晚相游。

送李节推

宋代郭祥正

昨对桃花与君别,共唱离人眼中血。
今见桃花君复来,似与东风趁时节。
北去南还何日休,书生道路多穷愁。
安得巨航满载酒,一帆风过蓬莱洲。

李节推亭子

宋代曾巩

盱江郭东门,江水湛虚碧。
东南望群峰,连延倚天壁。
长林相蔽亏,苍翠浮日夕。
青冥窗户寒,居者非咫尺。
子初得从谁,有此烟雾宅。
燕坐远世喧,及门无尘客。
筑亭更求深,缓带聊自适。
时花笑婀娜,山鸟吟格磔。
家酿熟新樽,欢言命良席。
故已轻华簪,宁论珍拱璧。
我亦有菑田,相望在阡陌。
安得巾柴车,过从伫三益。

留别宣城李节推

宋代郭祥正

君作宣城幕下吏,我尝筑室青山址。
三四相逢五六年,交情淡若秋江水。
水流到海无穷时,吾辈论交无衰期。
明主可结亦未晚,谢安四十功非迟。
低头感事复太息,汲汲功名亦何益。
君不见屈原言直沉湘水,韩信功高亦诛死。
穷达无过七十年,事业空存一张纸。
不如饮酒临春风,溪水绿净山花红。
金丝玉管乱两耳,一醉三百琉璃钟。
醉来辞君登海槎,四方上下皆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