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乔侍御自白鹿洞再访开先寺
[明代]:朱应登
鹿洞意巳惬,龙池渴未消。还随持节使,重过濯缨桥。
涉水凉生袜,扪萝翠染绡。行行浑不倦,去去即非遥。
路转山交股,峰回草没腰。险中频却马,狭处仅容轺。
异迹多存古,幽期自远嚣。石眠闻晋史,台隐记梁昭。
泉似中天落,云疑万壑摇。南风清泱暧,西日下岑寥。
选胜欣初霁,探奇遂诘朝。浮岚频近眼,五老若为招。
鹿洞意巳惬,龍池渴未消。還随持節使,重過濯纓橋。
涉水涼生襪,扪蘿翠染绡。行行渾不倦,去去即非遙。
路轉山交股,峰回草沒腰。險中頻卻馬,狹處僅容轺。
異迹多存古,幽期自遠嚣。石眠聞晉史,台隐記梁昭。
泉似中天落,雲疑萬壑搖。南風清泱暧,西日下岑寥。
選勝欣初霁,探奇遂诘朝。浮岚頻近眼,五老若為招。
明代·朱应登的简介
朱应登(1477—1526)扬州府宝应人,字升之,号凌溪。弘治十二年进士,除南京户部主事,历官陕西提学副使、云南参政。为人爽直,恃才傲物。诗宗盛唐,格调高古,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十...〔
► 朱应登的诗(99篇) ► 朱应登的名句〕
明代: 朱应登
鹿洞意巳惬,龙池渴未消。还随持节使,重过濯缨桥。
涉水凉生袜,扪萝翠染绡。行行浑不倦,去去即非遥。
路转山交股,峰回草没腰。险中频却马,狭处仅容轺。
异迹多存古,幽期自远嚣。石眠闻晋史,台隐记梁昭。
泉似中天落,云疑万壑摇。南风清泱暧,西日下岑寥。
选胜欣初霁,探奇遂诘朝。浮岚频近眼,五老若为招。
鹿洞意巳惬,龍池渴未消。還随持節使,重過濯纓橋。
涉水涼生襪,扪蘿翠染绡。行行渾不倦,去去即非遙。
路轉山交股,峰回草沒腰。險中頻卻馬,狹處僅容轺。
異迹多存古,幽期自遠嚣。石眠聞晉史,台隐記梁昭。
泉似中天落,雲疑萬壑搖。南風清泱暧,西日下岑寥。
選勝欣初霁,探奇遂诘朝。浮岚頻近眼,五老若為招。
宋代: 陈舜俞
山门屹屹横青嶂,岩屋霏霏带紫烟。
千尺老松当大道,一条飞瀑落中天。
重来览物应相识,此地寻僧似有缘。
自谓读书非俗客,谪官犹得近林泉。
山門屹屹橫青嶂,岩屋霏霏帶紫煙。
千尺老松當大道,一條飛瀑落中天。
重來覽物應相識,此地尋僧似有緣。
自謂讀書非俗客,谪官猶得近林泉。
明代: 李舜臣
山行累日度车迟,正尔耽山处处奇。近寺看峰还剑似,穷幽积水到龙池。
泉飞直下三千丈,月出裁亏二八时。隐隐牛间应紫气,书台高卧露天滋。
山行累日度車遲,正爾耽山處處奇。近寺看峰還劍似,窮幽積水到龍池。
泉飛直下三千丈,月出裁虧二八時。隐隐牛間應紫氣,書台高卧露天滋。
宋代: 孙直言
三峡飞梁如卧龙,苍藤碧蔓挂长松。
煮茗窻前清衆会,读书岩下古人踪。
三峽飛梁如卧龍,蒼藤碧蔓挂長松。
煮茗窻前清衆會,讀書岩下古人蹤。
宋代: 喻良能
壮观端宜冠九州,未应万壑敢争流。
尽将银汉为悬瀑,一洗红尘变凛秋。
白雨廉纤飞迥野,玉龙夭矫下灵湫。
庐山处处虽奇绝,不到开先未是游。
壯觀端宜冠九州,未應萬壑敢争流。
盡将銀漢為懸瀑,一洗紅塵變凜秋。
白雨廉纖飛迥野,玉龍夭矯下靈湫。
廬山處處雖奇絕,不到開先未是遊。
宋代: 喻良能
少年魂梦到庐山,今日亲游鬓已斑。
聊复挥毫吟紫翠,未妨拄颊对孱顔。
遥看飞瀑三千丈,近去青天咫尺间。
不为白云频属念,应游此地不知还。
少年魂夢到廬山,今日親遊鬓已斑。
聊複揮毫吟紫翠,未妨拄頰對孱顔。
遙看飛瀑三千丈,近去青天咫尺間。
不為白雲頻屬念,應遊此地不知還。
宋代: 李纲
未游潄玉亭,先诵东坡诗。
手持芙蕖跳下清泠中,疑非谪仙不能为此词。
后翁三十年,我亦游于斯。
飞桥已堙没,故迹多推移。
空余髙岩与深谷,落日惨淡松风吹。
白龙依旧出青峡,散沫下作清涟漪。
古来陵谷会迁变,况乃景物资人为。
云间滟滟吐寒月,清光不减翁当时。
相望一世发孤笑,坐使万古生长悲。
未遊潄玉亭,先誦東坡詩。
手持芙蕖跳下清泠中,疑非谪仙不能為此詞。
後翁三十年,我亦遊于斯。
飛橋已堙沒,故迹多推移。
空餘髙岩與深谷,落日慘淡松風吹。
白龍依舊出青峽,散沫下作清漣漪。
古來陵谷會遷變,況乃景物資人為。
雲間滟滟吐寒月,清光不減翁當時。
相望一世發孤笑,坐使萬古生長悲。
宋代: 米芾
度挟扪青玉,临深坐绿苔。
水从双剑下,山挟两龙来。
春暖花惊雪,林空石迸雷。
尘缨聊此濯,欲去首重回。
度挾扪青玉,臨深坐綠苔。
水從雙劍下,山挾兩龍來。
春暖花驚雪,林空石迸雷。
塵纓聊此濯,欲去首重回。
宋代: 方岳
兹山信雄深,钟梵上云雨。
微吾紫阳翁,几何不豪取。
有来青牛车,肯作白鹿主。
诗书夜被之,一变至邹鲁。
唐虞际淳熙,此道日方午。
涧声撼皇坟,山翠湿章甫。
纷其四方人,会此共谈麈。
岳也互乡童,屦二不及户。
却后七十年,空堂凛遗矩。
四书在干坤,六老自今古。
昭回云汉光,不隔天尺五。
厥惟貂续难,谨勿小吾土。
茲山信雄深,鐘梵上雲雨。
微吾紫陽翁,幾何不豪取。
有來青牛車,肯作白鹿主。
詩書夜被之,一變至鄒魯。
唐虞際淳熙,此道日方午。
澗聲撼皇墳,山翠濕章甫。
紛其四方人,會此共談麈。
嶽也互鄉童,屦二不及戶。
卻後七十年,空堂凜遺矩。
四書在幹坤,六老自今古。
昭回雲漢光,不隔天尺五。
厥惟貂續難,謹勿小吾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