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王昌龄的诗 > 答武陵太守

答武陵太守

[唐代]:王昌龄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微躯:指自己微贱的身躯,作者自谦之词。
②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今河南开封)。大梁客即指信陵君的门客,犹指侯赢,此处代指诗人自己。信陵:地名,今河南宁陵。在这里代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曾养食客三千人,以礼贤下士闻名于世。信陵恩即指信陵君礼贤下士,此处代指武陵太守对作者的恩惠。

译文:
我就要凭借佩剑远行千里了,微贱的我冒昧地向您说一句话。
战国时,曾在大梁做过门客的人,都没有辜负信陵君,我在武陵受到太守的提携,也决不忘记您对我的恩惠。

《答武陵太守》赏析

  古时“答”是一种敬称。王昌龄是武陵田太守的门客(即田的参谋),因此辞别(或者说辞职)的时候就专门写一首“答诗”来做交待。对于这首作品读者完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前一句是告辞,说明自己的去向;后一句就是表达对太守的谢意和尊敬,或者说是感激和忠实。

  从文采修辞上讲,诗中用典故表露自己的心意。大梁,战国时魏国的都城。魏国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信陵君,他既是有才能的霸主,又是广纳贤才的爱才之君,因此门客们都很愿意为信陵君效力。诗中的大梁客是诗人用来比喻自己的,后面的“信陵恩”比得是田太守对他的恩德。有些评诗的书中有这样的说法:“此体中才与学俱无用也。五绝,仙鬼胜于儿童子女,儿童子女胜于文人学士,梦境所作胜于醒时。”意思是用贤德先人的典故来做五言绝句的素材最能发挥五言诗的长处,这样的作品才是最好的五言绝句。《答武陵太守》中就用典故表明诗人自己的心意,仔细想想确实将忠心委婉妥当得表示了出来,不流于轻浮,读起来也不会使人觉得仅仅是泛泛而言,没有诚意。对于表示感情,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了。

  在此诗中,诗人一腔侠义之情再现得淋漓尽致,透过没有任何“形似之言”的四个短句,读者可以看到颇有英雄豪气的诗人形象。诗人借用信陵君的典故,直抒胸臆,有直接撼动人心的力量。

王昌龄简介

唐代·王昌龄的简介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 王昌龄的诗(283篇) ► 王昌龄的名句

猜你喜欢

答武陵太守

唐代王昌龄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答武陵田太守

唐代王昌龄

仗劒行千里,微躯感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寄答武陵幕中何支使二首

唐代齐己

十万雄军幕,三千上客才。何当谈笑外,远慰寂寥来。
骚雅锵金掷,风流醉玉颓。争知江雪寺,老病向寒灰。
南州无百战,北地有长征。闲杀何从事,伤哉苏子卿。
江楼联雪句,野寺看春耕。门外沧浪水,风波杂雨声。

送张松陵太守任琼州

明代庞嵩

双飞彩鹢大江头,解缆欲行行且留。葭水玉人天渐远,海琼芳沚是南州。

送松陵太守之任琼州

明代庞嵩

玉井金风拂素台,心星西下暑初回。送君去去梅关路,正有芙蓉江上开。

送毘陵太守刘君受代东归

宋代汪藻

往年我作新安民,人人能说刘使君。
使君本一儒者耳,数十年来嗟未闻。
我时屈指今州县,似此贤侯当识面。
那知漂泊千里余,画戟清香日陪宴。
使君何以人不如,胸中正有万卷书。
清真简淡乃天性,文章政事犹其余。
向来天子留君住,重与毘陵三万户。
谁教一曲渭城歌,忽作梨花枝上雨。
宦游南北安得同,抚循凋郡还须公。
人生五马亦不恶,与民处处为春风。

次零陵太守竞秀堂韵四首 其一

宋代汪藻

层峦远近翠浮空,人道山川似剡中。
正要潇湘含远色,莫教江上起樵风。

次零陵太守竞秀堂韵四首 其三

宋代汪藻

从渠歌舞转头空,且索尊前一笑同。
欲识使君真乐处,蒲团禅板是家风。

次零陵太守竞秀堂韵四首 其四

宋代汪藻

桃花拈出自灵云,荐得伽陀独有君。
无事时来观物化,妙高峰顶度朝曛。

次零陵太守竞秀堂韵四首 其二

宋代汪藻

柳子当年亦好奇,衡阳丛桂手亲移。
何如此地栽桃李,春到千岩万壑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