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湛若水的诗 > 戏书天真上人所携罗念庵诗卷及楞严经解

戏书天真上人所携罗念庵诗卷及楞严经解

[明代]:湛若水

达磨西来无一字,空馀只履西归时。空来空去空家宝,更数他财作甚为。

湛若水简介

明代·湛若水的简介

湛若水(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 湛若水的诗(645篇) ► 湛若水的名句

猜你喜欢

戏书天真上人所携罗念庵诗卷及楞严经解

明代湛若水

达磨西来无一字,空馀只履西归时。空来空去空家宝,更数他财作甚为。

简瑄上人借楞严经

宋代裘万顷

石室云山镇日扃,午鸡啼处睡初醒。
案头上有炉熏在,试读楞严一卷经。

读楞严经

宋代释智圆

案上楞严典,时看浣病愁。
阶闲移短影,窗冷值高秋。
眼病花无菓,心狂照失头。
指空期识月,认指更悠悠。

楞严经偈

宋代蔡卞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士,知觉乃衆生。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
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
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
音声杂语言,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
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
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
触以所触明,无所不明触。
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凭尘如有所。
能所非徧涉,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如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说,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话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鼻息本权机,祇令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
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
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
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
元非徧一切,云何获圆通。
神通本宿因,何关性分别。
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
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
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
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
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
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我今白世尊,佛出婆娑界。
此方真教体,清凈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
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
得大自在力,无畏施衆生。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甯,出世获常住。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
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
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
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
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
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
衆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
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汝闻微尘佛。
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
畜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
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
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
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闻复翳根除。
尘消觉圆浄,浄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尘登如在梦。
谁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消,成圆明浄妙。
余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大衆及阿难,旋汝倒闻机。
反□□自性,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
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
非唯观世音,诚如佛世尊。
訋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闲人,成就涅槃心。
观世音□□,自余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即事捨尘劳。
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沈沦,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

读楞严经

宋代郭印

学道证声闻,习气犹未断。
百生恩爱情,会遇终恼乱。
阿难佛宠弟,亦遭淫女难。
神咒摄来归,宿业坚冰泮。
快演涅槃门,反复徵所见。
文殊更说偈,明指圆通岸。
其余肆口言,心真自一贯。
三界七趣中,有相无非幻。
最后大慈悲,力破邪女叛。
天魔与外道,从此悉销散。

送楞严经珣维那

宋代释德洪

尸罗清浄心清浄,寄迹南臺亦偶然。
室掩香灯见行道,壁悬巾屦伴孤禅。
宝书独欲烦君诵,法力真期迨我先。
细味此诗如实录,他年僧史定须编。

因举楞严经七处徵心成颂

宋代释清远

善逝明知直不邪,要穷妄识是空花。
故令庆喜推心目,胜相初观始出家。
在内何缘昧肝胃,相知在外又成差。
琉璃比眼还同境,闭障开明未有涯。
合处随生难定体,根尘兼带转蓬麻。
世间一切都无着,水陆空行作翳瑕。
七处无归全失措,从兹始得徧河沙。

天真上院郦玄厓分韵

明代庞嵩

凌空飞舄逐云游,直跨龙山最上头。北斗世瞻新建迹,南洲人倚仲宣楼。

岩披宿雾惊玄豹,座瞰春潮起白鸥。蓬岛碧涵天外阔,恍疑烟景亦罗浮。

题念庵上人小影上人讳如观

明代林熙春

有念非忘念,如观未是观。从兹捐色相,明月长阑干。

董止庵诗卷

元代岑安卿

道人名止庵,其实无所止。不搆草木庐,不斸土石址。

惟于寓居堂,揭扁字盈咫。伟哉磐石书,古隶遒且美。

廛市固烦嚣,自得尘外致。开扃睨龙泉,岚光动阑几。

中函玉笈文,鳞比积经史。朝翻暮紬绎,刻志究玄理。

著书混三教,牵令同一轨。示予得披阅,愧未参奥旨。

出语如涌泉,辨析至于是。性心既超脱,好尚世所异。

朝行携赤藤,逍遥舜江市。夜息数清漏,灵台湛秋水。

我尝问道人,请析止之义。仁敬慈孝信,五者孰可已。

道人笑未言,欲答如有拟。缗蛮黄鸟声,翛然起岑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