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萱堂诗为章仲勉赋
[明代]:刘崧
莫种南山葛,葛生满堂前。其蔓滋以长,愁心苦缠绵。
不如种萱草,花开自年年。朱英间绿叶,可以忘忧悁。
双飞玉蝴蝶,一往不可复。八月莎鸡鸣,露花白如玉。
白露秋复春,佳人在空谷。日暮翠襜寒,采之不盈掬。
莫種南山葛,葛生滿堂前。其蔓滋以長,愁心苦纏綿。
不如種萱草,花開自年年。朱英間綠葉,可以忘憂悁。
雙飛玉蝴蝶,一往不可複。八月莎雞鳴,露花白如玉。
白露秋複春,佳人在空谷。日暮翠襜寒,采之不盈掬。
明代·刘崧的简介
刘崧(1321~1381)字子高,原名楚,号槎翁,元末明初文学家,泰和珠林(今属江西泰和塘洲镇)人,为江右诗派的代表人物,官至吏部尚书。卒年六十一,谥恭介。其诗歌温柔典雅,内容清浅,偏于现实主义。...〔
► 刘崧的诗(730篇) ► 刘崧的名句〕
明代: 刘崧
莫种南山葛,葛生满堂前。其蔓滋以长,愁心苦缠绵。
不如种萱草,花开自年年。朱英间绿叶,可以忘忧悁。
双飞玉蝴蝶,一往不可复。八月莎鸡鸣,露花白如玉。
白露秋复春,佳人在空谷。日暮翠襜寒,采之不盈掬。
莫種南山葛,葛生滿堂前。其蔓滋以長,愁心苦纏綿。
不如種萱草,花開自年年。朱英間綠葉,可以忘憂悁。
雙飛玉蝴蝶,一往不可複。八月莎雞鳴,露花白如玉。
白露秋複春,佳人在空谷。日暮翠襜寒,采之不盈掬。
元代: 凌云翰
丛丛堂下萱,蔼蔼枝上花。岂无众草木,独此能荣华。
况当朱明候,连续开丹葩。蜻蜓飞南圃,蝴蝶飞东家。
何如小尾蜂,朝暮报两衙。寸心固云殚,慈母恩无涯。
锡类古所敦,永言非重誇。
叢叢堂下萱,藹藹枝上花。豈無衆草木,獨此能榮華。
況當朱明候,連續開丹葩。蜻蜓飛南圃,蝴蝶飛東家。
何如小尾蜂,朝暮報兩衙。寸心固雲殚,慈母恩無涯。
錫類古所敦,永言非重誇。
宋代: 苏轼
雨昏南浦曾相对,雪满荆州喜再逢。
有子才如不羁马,知君心似后凋松。
闲看书册应多味,老傍人门想更慵。
何日晴轩观笔砚,一杯相属更従容。
雨昏南浦曾相對,雪滿荊州喜再逢。
有子才如不羁馬,知君心似後凋松。
閑看書冊應多味,老傍人門想更慵。
何日晴軒觀筆硯,一杯相屬更従容。
宋代: 郭印
大道绝群伦,古今无匹配。
张子涉其源,超然意冥会。
宴坐一堂空,干坤皆破碎。
八荒自神游,万法非我对。
眼前欝峥嵘,毫发了无碍。
揭名谅真实,举首谁领解。
咄哉愚痴儿,矜已妄尊大。
一念思遗物,胸次先愦愦。
不见南荣趣,偕来还几辈。
颠倒欲何之,却走山愈背。
吾今识子綦,独立形骸外。
寂寥千载余,光采炯如在。
大道絕群倫,古今無匹配。
張子涉其源,超然意冥會。
宴坐一堂空,幹坤皆破碎。
八荒自神遊,萬法非我對。
眼前欝峥嵘,毫發了無礙。
揭名諒真實,舉首誰領解。
咄哉愚癡兒,矜已妄尊大。
一念思遺物,胸次先愦愦。
不見南榮趣,偕來還幾輩。
颠倒欲何之,卻走山愈背。
吾今識子綦,獨立形骸外。
寂寥千載餘,光采炯如在。
元代: 甘复
清旭崇林坳,疏篱翠涧上。细路经谷虚,幽轩面林敞。
树凉集鸣禽,地远谢尘鞅。下手拂玉琴,微风递遥响。
泠然适素怀,聊以寄心赏。
清旭崇林坳,疏籬翠澗上。細路經谷虛,幽軒面林敞。
樹涼集鳴禽,地遠謝塵鞅。下手拂玉琴,微風遞遙響。
泠然适素懷,聊以寄心賞。
宋代: 冯时行
稽古堂前雨半天,蒙蒙山色思依然。
几多心事催霜鬓,零落梅花又一年。
稽古堂前雨半天,蒙蒙山色思依然。
幾多心事催霜鬓,零落梅花又一年。
宋代: 俞德邻
黄尘没马腹,洪涛喷鹢首。
是身如转蓬,随风任飞走。
归来丘壑中,高袖拄笏手。
牀头一束书,壁下一壶酒。
暴背对青山,杖藜从白叟。
乃知羲皇上,何尝离北牖。
民瞻真可人,青岁纡墨绶。
一朝拂衣去,归种彭泽柳。
萧然林下意,今无古或有。
富贵等浮云,斯须变苍狗。
终南政自佳,不作捷径不。
仁者赠以言,立名要不朽。
黃塵沒馬腹,洪濤噴鹢首。
是身如轉蓬,随風任飛走。
歸來丘壑中,高袖拄笏手。
牀頭一束書,壁下一壺酒。
暴背對青山,杖藜從白叟。
乃知羲皇上,何嘗離北牖。
民瞻真可人,青歲纡墨绶。
一朝拂衣去,歸種彭澤柳。
蕭然林下意,今無古或有。
富貴等浮雲,斯須變蒼狗。
終南政自佳,不作捷徑不。
仁者贈以言,立名要不朽。
宋代: 饶节
我思古丈夫,出处各有意。
上焉不作名,下亦岂为利。
周旋进退间,万世作凡例。
吁嗟古人远,中夜辄三起。
老来得贤侯,气象无乃是。
少年自挺立,学问造严祕。
笔端挟风雨,麈尾揠根柢。
问之为谁欤,盛德有苗裔。
广陵之外孙,右司公之子。
内师孟母贤,外交天下士。
渐磨薰蒸到,成此不凡器。
年来贰襄阳,岂为山水计。
政以承母心,欲觐淮源隧。
淮源日夜流,墓木已拱矣。
母来拜墓门,满下平生泪。
回头语儿孙,更酹坟前地。
我怀三十年,一饭不忘此。
惟诚通鬼神,志愿今乃遂。
儿身勉直道,无贻墓中愧。
宁为颍封人,勿作鱼梁吏。
到官闢高堂,涓洁亦明丽。
夜月进古几,春盘供早荠。
炉薰事禅寂,简物薄滋味。
起居饮食安,其乐固洩洩。
母身自教子,子养母其志。
要当并外家,十幅作图记。
大曾信知言,名堂书是事。
更哦诸人诗,千古激彫敝。
我思古丈夫,出處各有意。
上焉不作名,下亦豈為利。
周旋進退間,萬世作凡例。
籲嗟古人遠,中夜辄三起。
老來得賢侯,氣象無乃是。
少年自挺立,學問造嚴祕。
筆端挾風雨,麈尾揠根柢。
問之為誰欤,盛德有苗裔。
廣陵之外孫,右司公之子。
内師孟母賢,外交天下士。
漸磨薰蒸到,成此不凡器。
年來貳襄陽,豈為山水計。
政以承母心,欲觐淮源隧。
淮源日夜流,墓木已拱矣。
母來拜墓門,滿下平生淚。
回頭語兒孫,更酹墳前地。
我懷三十年,一飯不忘此。
惟誠通鬼神,志願今乃遂。
兒身勉直道,無贻墓中愧。
甯為颍封人,勿作魚梁吏。
到官闢高堂,涓潔亦明麗。
夜月進古幾,春盤供早荠。
爐薰事禅寂,簡物薄滋味。
起居飲食安,其樂固洩洩。
母身自教子,子養母其志。
要當并外家,十幅作圖記。
大曾信知言,名堂書是事。
更哦諸人詩,千古激彫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