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高适的诗 > 营州歌

营州歌

[唐代]: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营州:唐代东北边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厌:同“餍”,饱。这里作饱经、习惯于之意。狐裘:用狐狸皮毛做的比较珍贵的大衣,毛向外。蒙茸:裘毛纷乱的样子。“茸”通“戎”。城下:郊野。
②虏酒:指营州当地出产的酒。千钟:极言其多;钟,酒器。胡儿:指居住在营州一带的奚、契丹少年。

译文:
营州一带的少年习惯在旷野草原上生活,穿着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猎。
他们即使喝上千杯酒也不会醉倒,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10岁就能骑马奔跑。

《营州歌》赏析

  唐代东北边塞营州,原野丛林,水草丰盛,各族杂居,牧猎为生,习尚崇武,风俗犷放。高适这首绝句有似风情速写,富有边塞生活情趣。

  从中原的文化观念看,穿着毛茸茸的狐皮袍子在城镇附近的原野上打猎,似乎简直是粗野的儿戏,而在营州,这些却是日常生活,反映了地方风尚。生活在这里的汉、胡各族少年,自幼熏陶于牧猎骑射之风,养就了好酒豪饮的习惯,练成了驭马驰骋的本领。即使是边塞城镇的少年,也浸沉于这样的习尚,培育了这样的性情,不禁要在城镇附近就犷放地打起猎来。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似属儿戏的城下打猎活动的特殊现象,看到了边塞少年神往原野的天真可爱的心灵,粗犷豪放的性情,勇敢崇武的精神,感到新鲜,令人兴奋,十分欣赏。诗中少年形象生动鲜明。“狐裘蒙茸”,见其可爱之态:“千钟不醉”,见其豪放之性:“十岁骑马”,见其勇悍之状。这一切又都展示了典型的边塞生活。

  这首绝句的艺术特点是构思上即兴寄情,直抒胸臆;表现上白描直抒,笔墨粗放。诗人仿佛一下子就被那城下少年打猎活动吸引住,好像出口成章地赞扬他们生龙活虎的行为和性格,一气呵成,不假思索。它的细节描写如实而有夸张,少年性格典型而有特点。诗人善于抓住生活现象的本质和特征,并能准确而简炼地表现出来,洋溢着生活气息和浓郁的边塞情调。在唐人边塞诗中,这样热情赞美各族人民生活习尚的作品,实在不多,因而这首绝句显得可贵。

高适简介

唐代·高适的简介

高适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高适与岑...〔► 高适的诗(326篇) ► 高适的名句

猜你喜欢

营州歌

唐代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广州歌

明代孙蕡

广南富庶天下闻,四时风气长如春。长城百雉白云里,城下一带春江水。

少年行乐随处佳,城南南畔更繁华。朱楼下里映杨柳,帘栊上下开户牖。

闽姬越女颜如花,蛮歌野曲声咿哑。□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

春风列屋艳神仙,夜月满江闻管弦。良辰吉日天气好,翡翠明珠照烟岛。

乱鸣鼍鼓竞龙舟,争赌金钗斗百草。游冶留连望所归,千门灯火烂相辉。

游人过处锦成阵,公子醉时花满堤。扶留叶青蚬灰白,盘饤槟榔邀上客。

丹荔枇杷火齐山,素馨茉莉天香国。别来风物不堪论,寥落秋花对酒樽。

回首旧游歌舞地,西风斜日淡黄昏。

靖州歌

宋代无名氏

小娘子,叶底花,
无事出来吃盞。

荆州歌

宋代陆游

楚江鳞鳞绿如酿,衘尾江边繫朱舫。
东征打鼓挂高帆,西上汤猪聨百丈。
伏波古庙占好风,武昌白帝在眼中。
倚楼女儿笑迎客,清歌未尽千觞空。
沙头巷陌三千家,烟雨冥冥开橘花。
峡人住多楚人少,土铛争响茱茰茶。

幽州歌

宋代汪元量

汉儿辫发笼氈笠,日暮黄金台上立。
臂鹰解带忽放飞,一行塞雁南征急。

彭州歌

宋代汪元量

彭州昔号小成都,城市繁华锦不如。
尚有遗儒头雪白,见人犹自问诗书。
彭州又曰牡丹乡,花月人称小雒阳。
自笑我来逢八月,手攀枯干举清觞。

荆州歌

唐代李白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荆州麦熟茧成蛾,
缲丝忆君头绪多。拨谷飞鸣奈妾何。

越州歌

宋代汪元量

师相平章误我朝,千秋万古恨难消。
萧墙祸起非今日,不赏军功在断桥!

凤州歌

宋代汪元量

凤州南去是南岐,大散横盘势更危。
跃马紫金河畔路,万株杨柳撒金丝。

伊州歌

唐代益嘉运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