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萨都剌的诗 > 早发黄河即事‌

早发黄河即事‌

[元代]:萨都剌

晨发大河上,曙光满船头。依依树林出,惨惨烟雾收。村虚杂鸡犬,门巷出羊牛。炊烟绕茅屋,秋稻上垅丘。尝新未及试,官租急征求。两河水平堤,夜有盗贼忧。长安里中儿,生长不识愁。朝驰五花马,暮脱千金裘。斗鸡五坊市,酣歌最高楼。绣被夜中酒,玉人坐更筹。岂知农家子,力穑望有秋。裋褐常不完,粝食常不周。丑妇有子女,鸣机事耕畴。上以充国税,下以祀松楸。去年筑河防,驱夫如驱囚。人家废耕织,嗷嗷齐东州。饥饿半欲死,驱之长河流。河源天上来,趋下性所由。古人有善备,鄙夫无良谋。我歌两河曲,庶达公与侯。凄风振枯槁,短发凉飕飕。

《早发黄河即事‌》赏析

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黄河白茅堤、金堤(今河南兰考东北)溢决,沿河州郡水旱瘟疫成灾。至正九年(1349)诏修黄河金堤。

这首诗作于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丞相脱脱与贾鲁治理黄河时。诗中用贫富对比的手法,对人民所受苦难,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对治理黄河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从“晨发大河上”至“夜有盗贼忧”十二句,写作者早发黄河看到的农家景色,和由此引起的悯农之情,是全诗的舒缓的引入。东方霞光照亮河上,两岸烟雾渐散,次第出现了村落,羊牛,鸡犬之声……这似乎是古人笔下的田园生活图画。然而诗人是了解民情的,所以他无法赞叹“真是农家乐啊”。紧接着倒写出了田舍忧:“尝新未及试,官租急征求。两河水平堤,夜有盗贼忧。”租税、水患、盗贼……农家苦得什么似的,哪还有田园乐呢?

从“长安里中儿”到“玉人坐更筹”八句,诗人暂时撇开民情不表,转写都市富贵子弟骄奢淫逸的生活,是全诗的反衬之笔。这里以“长安”代指豪华都市。诗中长安少年实指当时蒙古贵族子弟。“五花马”“千金裘”“斗鸡五坊市”等,都从唐诗借字面,其目的不外稍隐其批判现实的锋芒而已。这帮纨绔子弟,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围绕着他们的是名马、美酒、玉人……他们能体察人民的疾苦吗?

从“岂知农家子”到“驱之长河流”十四句,诗人着重写当时民间疾苦,尤其是两河人民的疾苦。又分两层,前八句是写一般农民的疾苦,以“岂知”领起,文气紧接上段,形成鲜明对照:富家子弟是“朝驰五花马,暮脱千金裘”;他们则是“裋褐常不完,粝食常不周”。富家子弟拥尽美女,从不识愁;他们则只能与“丑妇”织作,共输国课。富家子弟成日斗鸡酣歌,他们则天天力穑望成。后六句则专写黄河流域人民遭受的徭役之苦,因为水患缘故,他们被官家征集筑防,受到非人待遇(“驱夫如驱囚”),荒废了农业生产,还不免于饥饿。饿得半死,还要浚河筑堤。“去年”云云,《元史·顺帝纪》:“(九年)三月丁酉,坝河浅涩,以军士、民夫各一万浚之。……五月,诏修黄河金堤。”诗中叙述的便是此事。

最后六句是诗人的感慨和自叙作诗目的。“河源天上来,趋下性所由”,系针对丞相脱脱设想开凿新河道,诗人怀疑违背了流水的自然趋势。他希望能吸取古人治黄的经验,并用“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话委婉地批评当事者,不赞成劳民伤财。他自叙作歌目的是希望民情得以上闻。歌罢他并不能轻松,久久地沉浸在忧思之中,但觉悲风振响林木,头皮一阵阵发冷。“凄风振枯槁,短发凉飕飕”二句,凸现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自我形象。顺便说,诗写成的次年(1351),贾鲁为总治河防使,发沿河州郡近二十万人开凿新河道通淮,直接引发了元末农民起义

(即红巾军起义)。这首五古是现实主义的诗作,它上承国风、汉乐府的传统,真实地

描绘当时的民情,为的是“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毛诗序》),就其“辞质而径”“言直而切”“事核而实”而言,又与唐人新乐府毫无二致。

萨都剌简介

元代·萨都剌的简介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 萨都剌的诗(43篇) ► 萨都剌的名句

猜你喜欢

早发黄河即事‌

元代萨都剌

晨发大河上,曙光满船头。依依树林出,惨惨烟雾收。村虚杂鸡犬,门巷出羊牛。炊烟绕茅屋,秋稻上垅丘。尝新未及试,官租急征求。两河水平堤,夜有盗贼忧。长安里中儿,生长不识愁。朝驰五花马,暮脱千金裘。斗鸡五坊市,酣歌最高楼。绣被夜中酒,玉人坐更筹。岂知农家子,力穑望有秋。裋褐常不完,粝食常不周。丑妇有子女,鸣机事耕畴。上以充国税,下以祀松楸。去年筑河防,驱夫如驱囚。人家废耕织,嗷嗷齐东州。饥饿半欲死,驱之长河流。河源天上来,趋下性所由。古人有善备,鄙夫无良谋。我歌两河曲,庶达公与侯。凄风振枯槁,短发凉飕飕。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唐代韦应物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鴈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繫与心同。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唐代韦应物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
夕阳明灭乱流中。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早发黄州驿赠江上老父

明代蓝智

解缆发清晓,乘清越前津。鸟鸣新树绿,雨映空江春。

遥趋清浔山,回瞻苍梧云。沈忧郁中怀,浩思集芳辰。

仰视茫茫天,俯浔悠悠身。坐感时序迈,愁看卉物新。

遗老村巷古,遐荒风俗淳。日出原野暄,四邻耒耜陈。

但愿岁事丰,焉知帝力勤。黄尘染素发,愧尔山中人。

渡运河即事

清代乾隆

浓露暄曦初夏天,虹桥迤逦缓鸣鞭。

运河重渡踰三月,卫水遥源溯百泉。

东国漫留西去马,南风仍送北来船。

青郊麦秀摇晴浪,所幸占秋两省连。

过德州运河即事

清代乾隆

卧波浮彴亘通津,夹岸肩摩接驾人。

按辔徐行还彻盖,铺衢随觐不嫌尘。

益祈田谷资其食,所喜民情向我亲。

去岁此曾遭异涨,回思犹为恫关频。

次韵元伯初夏南洋河即事

宋代黄庶

芳菲已去绝音尘,临水踟蹰景又新。
应是溪源来最远,落花流水洞中春。

早发宜陵即事

唐代罗邺

霜白山村月落时,一声鸡后又登岐。居人犹自掩关在,
行客已愁驱马迟。身事不堪空感激,鬓毛看著欲凋衰。
青萍委匣休哮吼,未有恩仇拟报谁。

流河即目

清代祝德麟

孤舟入流河,难可穷端倪。将南复指北,飘转樯竿旗。

风色忽首尾,日光无东西。飘飘蚁旋磨,历历人扶犁。

布帆一何劳,上落千百回。弯腰众水手,邪许声能齐。

舷欹舵每侧,退懵进亦迷。未觉岸流转,时见行树移。

客子不识路,但恐舟行迟。来船亦如此,彼犹顺水推。

晓发黄池过宁国

宋代吴龙翰

簇簇人烟两岸分,暂时挂搭此行程。
一笻风月无拘束,又复挑诗到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