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怀友(五首。并序)
[明代]:张羽
幽居古垣下,共彼佳树阴。
里邻岂无好,念子是同心。
芳英带露折,清樽向月斟。
欲往寻遗躅,荒园春草深。¤
幽居古垣下,共彼佳樹陰。
裡鄰豈無好,念子是同心。
芳英帶露折,清樽向月斟。
欲往尋遺躅,荒園春草深。¤
【注释】:
(予在吴城围中作《怀友》诗廿三首,其后题识四人,乃
嘉陵杨孟载、介休王止仲、渤海高季迪、郯郡徐幼文也。
时予与诸君及永嘉余唐卿者游,皆落魄不任事,故得流连
诗酒间,若不知有风尘之警者。及兵后,予移寓武林,向
所怀者往往不相见,而五君者或谪或隐,又各睽异。叹离
合之靡常,感游从之难得也,故云。)
明代·张羽的简介
张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
► 张羽的诗(207篇) ► 张羽的名句〕
明代: 张羽
幽居古垣下,共彼佳树阴。
里邻岂无好,念子是同心。
芳英带露折,清樽向月斟。
欲往寻遗躅,荒园春草深。¤
幽居古垣下,共彼佳樹陰。
裡鄰豈無好,念子是同心。
芳英帶露折,清樽向月斟。
欲往尋遺躅,荒園春草深。¤
明代: 杨基
十里烟光湿翠苕,二分春色到花朝。
无人快击华奴鼓,有伴同吹弄玉箫。
遍地锦围歌处席,满身珠压舞时腰。
莫嗔老子疏狂甚,曾醉扬州廿四桥。¤
十裡煙光濕翠苕,二分春色到花朝。
無人快擊華奴鼓,有伴同吹弄玉箫。
遍地錦圍歌處席,滿身珠壓舞時腰。
莫嗔老子疏狂甚,曾醉揚州廿四橋。¤
明代: 汪广洋
归路贪行不觉多,馆夫连日棹江波。
满船争唱湖州调,两岸云山侧枕过。
歸路貪行不覺多,館夫連日棹江波。
滿船争唱湖州調,兩岸雲山側枕過。
元代: 杨维桢
入山十里清凉国,三百楼台迤逦开。
岳王坟前吊东度,隐君寺里话西来。
接果黄猿呼一个,探花白鹿走千回。
风流文采湖山主,坡白应须属有才。
入山十裡清涼國,三百樓台迤逦開。
嶽王墳前吊東度,隐君寺裡話西來。
接果黃猿呼一個,探花白鹿走千回。
風流文采湖山主,坡白應須屬有才。
元代: 杨维桢
今日是何日,恸返南州歧。汩汩东逝水,一日有西归。长别二十年,休戚不相知。去时虿发青,归来面目黧。昔人今则是,故家今则非。脱胎有父母,结发有夫妻。惊呼问邻里,共指冢累累。访死欲穿隧,泣血还复疑。白骨满丘山,我逝其从谁?
今日是何日,恸返南州歧。汩汩東逝水,一日有西歸。長别二十年,休戚不相知。去時虿發青,歸來面目黧。昔人今則是,故家今則非。脫胎有父母,結發有夫妻。驚呼問鄰裡,共指冢累累。訪死欲穿隧,泣血還複疑。白骨滿丘山,我逝其從誰?
唐代: 王维
〔维瓜园高斋。俯视南山形胜。二三时辈。同赋是诗。
兼命词英数公。同用园字为韵。韵任多少。时太子司
议郎薛璩发此题。遂同诸公云。〕
余适欲锄瓜。
倚锄听叩门。
鸣驺导骢马。
常从夹朱轩。
穷巷正传呼。
故人傥相存。
携手追凉风。
放心望乾坤。
蔼蔼帝王州。
宫观一何繁。
林端出绮道。
殿顶摇华幡。
素怀在青山。
若值白云屯。
回风城西雨。
返景原上村。
前酌盈尊酒。
往往闻清言。
黄鹂啭深木。
朱槿照中原。
犹羡松下客。
石上闻清猿。
〔維瓜園高齋。俯視南山形勝。二三時輩。同賦是詩。
兼命詞英數公。同用園字為韻。韻任多少。時太子司
議郎薛璩發此題。遂同諸公雲。〕
餘适欲鋤瓜。
倚鋤聽叩門。
鳴驺導骢馬。
常從夾朱軒。
窮巷正傳呼。
故人傥相存。
攜手追涼風。
放心望乾坤。
藹藹帝王州。
宮觀一何繁。
林端出绮道。
殿頂搖華幡。
素懷在青山。
若值白雲屯。
回風城西雨。
返景原上村。
前酌盈尊酒。
往往聞清言。
黃鹂啭深木。
朱槿照中原。
猶羨松下客。
石上聞清猿。
明代: 徐渭
茅刀割水娇红茜,风偃寒梢卧长堰。
青林疏树隔荒坟,白水茫茫看不见。
将军本是北平豪,记得依稀身姓曹。
怕向扬州作贵客,惯从下泽骤鸣镳。
万里秋郊平似舸,千骑围中一是我。
箭叫饿鸱,龙腾快马。
趁鹿逐獐,解绦掣锁。
耳后生风,鼻头出火。
自来此州,杀贼不暇。
皂雕气销,韩卢魄堕。
昨见儒生,衣长履大。
入揖令公,挥金不谢。
抽笔制词,弯弓辄射。
住释挟屠,刳牛食鲊。
外枯中腴,无所不可。
促骑请邀,征徒出野。
牵犬莫迟,见兔辄打。
傥遇大兕,一发断髁。
为先生寿,引满十斝。
健儿跪领将军言,翻身上马去如烟。
宝刀映日不足数,角巾受风真可怜。
浅草平堤水痕聚,万蹄避水移家去。
沙拥肥螯掠岸飞,丝牵小豸当空乳。
汉将穷追路欲阑,胡家瓯脱避何难。
今朝立马祁连上,不见匈奴一骑还。
茅刀割水嬌紅茜,風偃寒梢卧長堰。
青林疏樹隔荒墳,白水茫茫看不見。
将軍本是北平豪,記得依稀身姓曹。
怕向揚州作貴客,慣從下澤驟鳴镳。
萬裡秋郊平似舸,千騎圍中一是我。
箭叫餓鸱,龍騰快馬。
趁鹿逐獐,解縧掣鎖。
耳後生風,鼻頭出火。
自來此州,殺賊不暇。
皂雕氣銷,韓盧魄堕。
昨見儒生,衣長履大。
入揖令公,揮金不謝。
抽筆制詞,彎弓辄射。
住釋挾屠,刳牛食鲊。
外枯中腴,無所不可。
促騎請邀,征徒出野。
牽犬莫遲,見兔辄打。
傥遇大兕,一發斷髁。
為先生壽,引滿十斝。
健兒跪領将軍言,翻身上馬去如煙。
寶刀映日不足數,角巾受風真可憐。
淺草平堤水痕聚,萬蹄避水移家去。
沙擁肥螯掠岸飛,絲牽小豸當空乳。
漢将窮追路欲闌,胡家瓯脫避何難。
今朝立馬祁連上,不見匈奴一騎還。
元代: 贝琼
六陵草没迷东西,冬青花落陵上泥。
黑龙断首作饮器,风雨空山魂夜啼。
当时直恐金棺腐,凿石通泉下深固。
一声白雁度江来,宝气竟逐妖僧去。
金屋犹思宫女侍,玉衣无复祠宫护。
可怜持比月氏王,宁饲乌鸢及狐兔。
真人欻见起江东,铁马九月逾崆峒。
百年枯骨却南返,雨花台下开幽宫。
流萤夜飞石虎殿,江头白塔今不见。
人间万事安可知,杜宇声中泪如霰。
六陵草沒迷東西,冬青花落陵上泥。
黑龍斷首作飲器,風雨空山魂夜啼。
當時直恐金棺腐,鑿石通泉下深固。
一聲白雁度江來,寶氣竟逐妖僧去。
金屋猶思宮女侍,玉衣無複祠宮護。
可憐持比月氏王,甯飼烏鸢及狐兔。
真人欻見起江東,鐵馬九月逾崆峒。
百年枯骨卻南返,雨花台下開幽宮。
流螢夜飛石虎殿,江頭白塔今不見。
人間萬事安可知,杜宇聲中淚如霰。
明代: 刘基
百炼青铜曾照胆,千年土蚀萍花黡。
想得玄宫初闭时,金精夜哭黄鸟悲。
鱼灯引魂开地府,夜夜晶光射幽户。
盘龙隐见自有神,神物岂肯长湮沦。
愿循蟾蜍骑入月,将与嫦娥照华发。
百煉青銅曾照膽,千年土蝕萍花黡。
想得玄宮初閉時,金精夜哭黃鳥悲。
魚燈引魂開地府,夜夜晶光射幽戶。
盤龍隐見自有神,神物豈肯長湮淪。
願循蟾蜍騎入月,将與嫦娥照華發。
唐代: 崔文邕
饮饯凭何地,依岩闢此亭。
玉江摽胜託,石壁效题铭。
秋染藤宜紫,春图柳爱青。
樽来是离酌,皆为送归情。
(见石刻拓片。
亦见《金石苑》。
)(望按:此诗与《石亭记千秋亭记》合刻一石,记在前,系开元十八年前飞鸟县主簿赵演撰文,诗居后,题曰「《千秋亭咏》并序」,下署「朝散郎行梓州铜瞐县诗博陵崔文邕」,诗后有「开元十九年岁次辛未五月五日」一行,当是刻诗年月。
碑在四川中江县,友人宁乡程千帆〖会昌〗以所藏拓片见赠,其末并有近人张巽中跋文一段,畧谓「此碑出吾蜀中江县{身犬}子店,昔何蝯叟督学来川,曾拓数十纸验归,祕而不宣。
康长素亦手藏一搨,不以示人。
细玩字里行间,于晋魏六朝之外,独具婀娜风致,宜为道州、南海所宝也」云云。
今细读斯记,祇称「石亭」,不及「千秋」之名,而附诗诗题,则明标「千秋」,以是颇疑崔氏始构此亭。
原称「石亭」,其后乃更名其后乃更名「千秋亭」耳。
然则文题作《石亭记千秋亭记》,其「千秋亭记」四字系开元十九年崔氏刻诗时所后加,不然,安有一文而兼勒二题之理耶。
又此诗亦见刘喜海《金石苑》,惟「玉江」为异。
刘氏曰:「诗内玉误王,记误託,未知是否。
」今按石碑作玉作託,当以拓片为准。
)。
飲餞憑何地,依岩闢此亭。
玉江摽勝託,石壁效題銘。
秋染藤宜紫,春圖柳愛青。
樽來是離酌,皆為送歸情。
(見石刻拓片。
亦見《金石苑》。
)(望按:此詩與《石亭記千秋亭記》合刻一石,記在前,系開元十八年前飛鳥縣主簿趙演撰文,詩居後,題曰「《千秋亭詠》并序」,下署「朝散郎行梓州銅瞐縣詩博陵崔文邕」,詩後有「開元十九年歲次辛未五月五日」一行,當是刻詩年月。
碑在四川中江縣,友人甯鄉程千帆〖會昌〗以所藏拓片見贈,其末并有近人張巽中跋文一段,畧謂「此碑出吾蜀中江縣{身犬}子店,昔何蝯叟督學來川,曾拓數十紙驗歸,祕而不宣。
康長素亦手藏一搨,不以示人。
細玩字裡行間,于晉魏六朝之外,獨具婀娜風緻,宜為道州、南海所寶也」雲雲。
今細讀斯記,祇稱「石亭」,不及「千秋」之名,而附詩詩題,則明标「千秋」,以是頗疑崔氏始構此亭。
原稱「石亭」,其後乃更名其後乃更名「千秋亭」耳。
然則文題作《石亭記千秋亭記》,其「千秋亭記」四字系開元十九年崔氏刻詩時所後加,不然,安有一文而兼勒二題之理耶。
又此詩亦見劉喜海《金石苑》,惟「玉江」為異。
劉氏曰:「詩内玉誤王,記誤託,未知是否。
」今按石碑作玉作託,當以拓片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