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过淇县
[清代]:查慎行
高登桥下水汤汤,朝涉河边露气凉。
行过淇园天未晓,一痕残月杏花香。
高登橋下水湯湯,朝涉河邊露氣涼。
行過淇園天未曉,一痕殘月杏花香。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经过高登桥的时候,于朦胧夜色中,见得桥下水流汤汤,河边露气正浓,带有凌晨的丝丝凉气。
当我走过淇园的时候天还未破晓,远处的天边,挂着一钩下弦的残月,近处的杏花,在清晓淡淡的月光之下,正吐出沁人心脾的香气。
注释:
①淇(qí)县:今属河南,淇水流经此地。高登桥:桥名,在淇县城南。汤汤:大水急流貌。朝涉河:在淇县南。
②淇园:在淇县西北。产竹。
前两句写诗人早行经过高登桥与朝涉河。“高登桥下水汤汤,朝涉河边露气凉。”从这两句来看,可见诗人行之早。“汤汤”用词是极为恰当的。后一句写到清凉的露气,前面写到“朝涉河”,前后贯通一体,使人满心欢悦。这类遣词用语微细之处,乍看似妙手偶得,不甚经意,却表现出诗人的艺术素养。这里面包含着高超的语言技巧,却又使人读来不觉,此正大家手笔。
后两句写诗人经淇园的竹园所感受到春夜的清气。“行过淇园天未晓”及前二句均写诗人早行经过的三个地方,皆为平列。“一痕残月杏花香”,既写早行所见,又描绘出此刻特有的景色。颇有画意。前面流水汤汤,写听觉;露气清凉,写触觉;这两句,写视觉和嗅觉。天边,残月一痕;眼前,杏花满枝;耳边,流水汤汤;肤上,凉露清清;鼻中,花香沁人。在朦胧的晨光和露气中,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读者仿佛能够感到,画面上满纸的水墨还湿漉漉的没有干。
这一首短短七绝中,调动眼、耳、身、鼻多种感官,描绘了一个清新宜人、幽美可喜的环境,令人神往。小诗写得这样浑然天成,似信手拈来,清俊自然,别有韵致。
清代·查慎行的简介
查(zha )慎行(1650~1727),清代诗人,其族叔查继佐为清初文字狱案庄廷鑨明史案首告者之一,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
► 查慎行的诗(19篇) ► 查慎行的名句〕
清代: 查慎行
高登桥下水汤汤,朝涉河边露气凉。
行过淇园天未晓,一痕残月杏花香。
高登橋下水湯湯,朝涉河邊露氣涼。
行過淇園天未曉,一痕殘月杏花香。
明代: 郭谏臣
淇水汤汤日向东,居民似有上皇风。
始知世变风移久,浪说桑间与上宫。
淇水湯湯日向東,居民似有上皇風。
始知世變風移久,浪說桑間與上宮。
清代: 乾隆
燕去雁来初,闾阎气象舒。
古来犹沬土,此际已良墟。
社祀卫公武,村传君子蘧。
千秋彰瘅在,何必便回车。
燕去雁來初,闾閻氣象舒。
古來猶沬土,此際已良墟。
社祀衛公武,村傳君子蘧。
千秋彰瘅在,何必便回車。
清代: 乾隆
河洛省方初,秋迟暖律舒。
红桥度淇水,绿野纪殷墟。
线弱风前柳,针长雨后蘧。
从民每乘骑,暂可谢轻车。
河洛省方初,秋遲暖律舒。
紅橋度淇水,綠野紀殷墟。
線弱風前柳,針長雨後蘧。
從民每乘騎,暫可謝輕車。
宋代: 释居简
唤得航船傍采菱,柳桥竹榭曙烟深。
船头惊起蜻蜓睡,欲立还飞到涌金。
喚得航船傍采菱,柳橋竹榭曙煙深。
船頭驚起蜻蜓睡,欲立還飛到湧金。
宋代: 陆九龄
萧萧风雨晓篮舆,没胫泥深我僕痡。
却忆去年苗欲藁,任从行李且虚徐。
蕭蕭風雨曉籃輿,沒胫泥深我僕痡。
卻憶去年苗欲藁,任從行李且虛徐。
宋代: 王志道
漠漠轻云冒两山,楼臺依约有无间。
画船未出波光定,一目新鸿度柳湾。
漠漠輕雲冒兩山,樓臺依約有無間。
畫船未出波光定,一目新鴻度柳灣。
宋代: 赵文
细细清风吹月明,笋舆如泛夜舟行。
草根带露有虫语,茅屋闭门唯犬声。
鬼燐影寒惊远去,曜灵睡起亦东征。
踏车田父莫嗟怨,如此早凉谁与争。
細細清風吹月明,筍輿如泛夜舟行。
草根帶露有蟲語,茅屋閉門唯犬聲。
鬼燐影寒驚遠去,曜靈睡起亦東征。
踏車田父莫嗟怨,如此早涼誰與争。
唐代: 陶翰
夜来三渚风,晨过临淮岛。湖中海气白,城上楚云早。
鳞鳞鱼浦帆,漭漭芦洲草。川路日浩荡,惄焉心如捣。
且言任倚伏,何暇念枯槁。范子名屡移,蘧公志常保。
古人去已久,此理今难道。
夜來三渚風,晨過臨淮島。湖中海氣白,城上楚雲早。
鱗鱗魚浦帆,漭漭蘆洲草。川路日浩蕩,惄焉心如搗。
且言任倚伏,何暇念枯槁。範子名屢移,蘧公志常保。
古人去已久,此理今難道。
明代: 黄淮
孤城近海晓光迟,遥认归程望不迷。潮水分流船上下,人家相对岸东西。
市声喧杂商人集,野色荒凉雁影低。犹记前年留饮处,菊花插遍赋新题。
孤城近海曉光遲,遙認歸程望不迷。潮水分流船上下,人家相對岸東西。
市聲喧雜商人集,野色荒涼雁影低。猶記前年留飲處,菊花插遍賦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