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屏

[宋代]:刘季孙

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
说与旁人浑不解,杖藜携酒看芝山。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底事:何事,什么事。
②浑:都,全部。

译文:
梁间传出燕子的啼声,呢呢喃喃的。它们在说什么?竟将我的闲梦惊醒了。
别人如果知道我希望明白燕子的话语,那一定会惹人奇怪。于是一个人拄上拐杖带一壶美酒登芝山去吧。

《题屏》赏析

  刘季孙曾在饶州(治所在今江西鄱阳县)担任酒务,专门管辖制酒和酒业税收。他是一个很孤独高傲,并淡泊名利的人。作为管税收的官员,在那时应该是个肥缺,但是诗中则明确指出诗人不会与世俗同流合污,这是一种为官清廉的承诺。

  燕子呢喃是轻细悦耳的,一个心里没事的人不会被打扰。诗的字面意思翻成现在的话是想要听懂燕子的话而不被理解,而这仅仅是字面意思而已。即便是现在去和别人讨论燕子说的话,那也有人会觉得奇怪。而找不到知心的朋友,不被人理解,百般无聊的诗中人只好一个人携酒游芝山,消遣去了。不是前呼后拥,而是一个人拄上拐杖,仅带着美酒就去了。这就是诗人在表示自己的脾气和性格,或者说他的品格和道德观。

  《石林诗话》中曾记载:王安石为江东提举刑狱时,巡查到此处,将要评估刘季孙的工作成绩。来到厅前,见屏风上题着这首诗。读罢大声称赞,一问左右,说是刘季孙所写,于是召他来谈诗论文,酒务方面的情况倒一句没提。等王安石回到旅驿,有不少此地的学子聚在门前,请求派一个主管教育的官,王安石马上就点刘季孙来主持。一时传为佳话。《千家诗》的注解里特别有这样一段话:难怪当年王安石作江东提刑时,巡查酒务到饶州,看到刘季孙厅屏上的这首诗后,就不再问酒务一事了。

  刘季孙是北宋大将刘平之后,性格豪迈,文武全才,却出任小小的一介酒务俗吏,实在有点太委屈他。不过,刘季孙的诗却读不出筋骨尽露的浅躁之气,不是那种哭哭啼啼或跳脚大骂的风格,而是襟抱开阔,气度雍然。宋人很推崇这种气度,不喜欢罗隐那样尖锐直切的。正如宋代严羽《沧浪诗话》中所说:“其未流甚者,叫躁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这也是王安石读懂了诗中的喻意后,对他极为推许的原因。

  抛开诗人的这种气度不讲,仅仅从诗歌条理来看,这诗中的人看似悠闲恬淡,其实还很寂寞,“说与旁人浑不解”一句,似乎透出有种郁郁不得志的抱怨,那么“杖藜携酒看芝山”就是对这种心情的解脱,虽然有些自嘲的意思,但也不失为洒脱。这种成熟的人生观,现在的读者读起来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题屏》鉴赏

[注释](1)呢喃:燕鸣声。(2)底:犹言何、什么。(3)浑不解:完全不明白。

[译文]梁上燕子的鸣叫声,也不知为了什么事,吵醒了梦中的闲人。我的这种悠闲自得之乐,说给谁听,都全然不能理解,还不如带着美酒,拄了拐杖去观赏芝山的风景。

刘季孙简介

宋代·刘季孙的简介

暂无简介...〔► 刘季孙的诗(46篇) ► 刘季孙的名句

猜你喜欢

题屏

宋代刘季孙

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
说与旁人浑不解,杖藜携酒看芝山。

题屏风

宋代袁枢

泰山一毫轻,沧海一滴水。
我观天地间,何啻犹一指。

题屏间

宋代刘宰

野旷干坤大,身闲日月迟。
有生均自得,造物本无私。

题屏岩诗卷

宋代王柏

有伟屏岩稿,温淳撷衆芳。
波澜虽未阔,骨骼已先张。
尽扫江湖气,且无蔬笋香。
若参诗本旨,却恐费商量。

虚池驿题屏风

唐代宜芬公主

出嫁辞乡国,由来此别难。圣恩愁远道,行路泣相看。
沙塞容颜尽,边隅粉黛残。妾心何所断,他日望长安。

题屏风墨梅二首 其一

宋代项安世

一段西山雪,中含太古梅。
无香亦无色,免被百花猜。

题屏风墨梅二首 其二

宋代项安世

天上和羹事,巢由不忍闻。
疎花将瘦影,闲卧一溪云。

题屏风送裘甫归临川

宋代张孝祥

不见已四年,既见还作别。
赠以墨竹屏,况此君子节。
岁月不我留,玉立空山阴。
愿言无相忘,因风时寄音。

题屏岫幽居图为万砯赋

明代刘崧

秋屏列岫之间,乃有万氏之圃,幽人之居。门前青柳日系马,池上紫菱时钓鱼。

前年尘起龙沙北,万氏林居总萧瑟。杨君好事惜奇胜,为写池亭寄秋色。

两松落落千尺长,高云不动江风凉。谁能低头事权势,便思濯足歌沧浪。

东南连年困兵革,人生安居那可得。向来华屋今谁在,忽忆旧游心惨恻。

君不闻王维别业孟城隅,亦有亭馆临欹湖。当时胜迹逐云往,至今传得辋川图。

予元祐六年六月罢着作佐郎除祕书丞是岁仲冬复除着作郎兼史院检讨复至旧局题屏

宋代张耒

庭树应如我,相逢益老苍。
别来秋苦雨,但觉瓦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