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萨都剌的诗 > 越溪曲‌

越溪曲‌

[元代]:萨都剌

越溪春水清见底,石罅银鱼摇短尾。

船头紫翠动清波,俯看云山溪水里。

谁家越女木兰桡,髻云堕耳溪风高。

采莲日暮露华重,手滴溪水成葡萄。

盈盈隔水谁共语,家在越溪溪上住。

蛾眉新月破黄昏,双橹如飞剪波去。

《越溪曲‌》赏析

越溪,即今浙江绍兴东南若耶溪。相传为西施浣纱之处。《越女吟》《浣纱溪》《采莲曲》《采菱歌》之类,大多描绘江南山水的秀美,江南少女的风姿。一般文笔纤巧清秀,意境优美。萨都剌本篇写江南女子采莲的风采,在历代诗人塑造的采莲女群像中,别具一格。全诗辞采艳丽,而流转如珠,最能体现萨都剌诗歌的流丽风格。

首段着力刻画溪水之清。“清见底”,是正面陈述。以下三句,则采用旁衬。水边石窟石缝里,不但白色的鱼儿一清二楚,甚至连它小小尾巴的摇动都是那么清晰。溪水里,云山的倒影纤微毕呈。乃至看云看山,都不用抬头,一俯身即在眼底。小船儿触动荷叶,在水面荡起一轮轮涟漪。言外之意,如不是船头驶来荷叶微动的话,连清波也不会动一动。全段四句,集中力量刻画溪水的澄静清澈。一、四句写静景,清澈见底,云水倒影。可见碧波澄澈,纤微不动。二、三句写动景,银鱼摇尾,紫翠荡波,动静相生。春水的清静,也就刻画无遗了。除此之外,辞藻的华丽,色泽的鲜明,也十分突出。青色的“石罅”,洁白的“银鱼”,青翠带紫的荷叶荷干,碧绿的“清波”,再加上温柔的“春水”和变幻的“云山”,构成了越溪清丽富艳的色彩。

“越女天下白”(杜甫诗),“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李白诗)。越溪女子本来就以明艳著称。诗人以“木兰桡”刻画其芬芳,“露华重”刻画其滋润。“日暮采莲”,交代她此刻的活动。“髻云”一句,刻画其风姿。高高的发髻,干净利索地挽在两耳以上,纤细的秀项,越发衬出身段的苗条。溪风吹拂,裙裾飘逸,屹立船上的女子,是那么明媚秀美,却又那么灵动飞活,充满了少女青春的活力。“手滴溪水”,写少女此刻的嬉戏。她停下木桡,也不再采莲,而是双手捧起溪水,让碧绿的水珠,如葡萄,如珍珠般地从她指缝间流泻。少妇的活泼,少女的天真,一片天机,真是神来之笔。

末段从“日暮”自然导出,写越女飞舟离去的镜头。“家在越溪溪上住”,点明采莲女的身份,也交代她此刻归家的去向。“谁共语”,揣测之词。如此迷人的少女,身边或许早已有了“白马王子”。“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诗人的诗思透露出内心的倾慕。末二句具体刻画采莲女归去的形象。新月如钩,朦胧如梦。如梦如幻的月色之中,采莲女驾起小舟,如飞而去。轻捷的小船,分开清澈的碧波,一个“剪”字,生动形象,神韵俱足。小船的轻灵,又进一步刻画出采莲女的矫健敏捷。在历代歌咏越女的作品中,如此明媚动人却又婀娜健美的女性形象,应该说是不多见的。类似的形象,南朝乐府中的

《长干曲》,或许能够与之仿佛:“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摇。妾家扬子住,爱弄广陵潮。”

萨都剌简介

元代·萨都剌的简介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 萨都剌的诗(43篇) ► 萨都剌的名句

猜你喜欢

越溪曲‌

元代萨都剌

越溪春水清见底,石罅银鱼摇短尾。

船头紫翠动清波,俯看云山溪水里。

谁家越女木兰桡,髻云堕耳溪风高。

采莲日暮露华重,手滴溪水成葡萄。

盈盈隔水谁共语,家在越溪溪上住。

蛾眉新月破黄昏,双橹如飞剪波去。

前溪曲

明代史鉴

朝饮前溪水,暮泛前溪舟。溪头有明月,照见古今愁。

西溪曲

元代杨维桢

西溪溪口东冈道,杨柳阴阴春欲老。
花间系马我曾来,红雨伤春迹如扫。
美人劝我金色浆,玉台赠以盘龙宝。
愿作西溪一水鱼,趁尔容颜为余好。
城南将军同醉倒,殡宫今已生春草。

越溪吟

宋代释永颐

石磊磊,猿啾啾,越王霸业秋山头。
英雄丧尽知何数,可怪犹存浣纱处。
当时月照清溪头,美人如水逐东流。
至今片石终难改,千载犹含泽国羞。

游越溪

唐代郑绍

溪水碧悠悠,猿声断客愁。渔潭逢钓楫,月浦值孤舟。
访泊随烟火,迷途视斗牛。今宵越乡意,还取醉忘忧。

越溪春

宋代欧阳修

三月十三寒食日,春色遍天涯。越溪阆苑繁华地,傍禁垣、珠翠烟霞。红粉墙头,秋千影里,临水人家。归来晚驻香车。银箭透窗纱。有时三点两点雨霁,朱门柳细风斜。沈麝不烧金鸭冷,笼月照梨花。

越溪女

唐代于濆

会稽山上云,化作越溪人。枉破吴王国,徒为西子身。
江边浣纱伴,黄金扼双腕。倏忽不相期,思倾赵飞燕。
妾家基业薄,空有如花面。嫁尽绿窗人,独自盘金线。

前溪曲五首

明代沈明臣

林塘何处好,独有前溪路。
笑语隔花闻,歌声连水度。

越溪村居

唐代戴叔伦

年来桡客寄禅扉,多话贫居在翠微。黄雀数声催柳变,
清溪一路踏花归。空林野寺经过少,落日深山伴侣稀。
负米到家春未尽,风萝闲扫钓鱼矶。

越溪怀古

唐代施肩吾

忆昔西施人未求,浣纱曾向此溪头。
一朝得侍君王侧,不见玉颜空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