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词五首》鉴赏
〔题解〕
暮雪连青海,阴霞覆白山。可怜班定远,生入玉门关。
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皆为叙述军旅辛苦之词。这首诗是诗人《从军行》5首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歌颂了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出使西域,在西域奋斗三十多年,建树奇功,晚年才得生还的光辉事迹。
〔诗品〕
班超少有大志,投笔从戎。《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着这样一段故事:“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其后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后来班超在西域效力三十一年,贡献了自己全部的青春才华,立下了卓越功勋,到年迈之年才回到家乡。诗人对此十分感慨,写下了这首诗。
“暮雪连青海,阴霞覆白山。”这两句写出班超生活三十一年的西域地区的苦寒景象:纷纷暮雪弥漫于整个西域荒原,重重阴霾覆盖着西域座座高耸的雪山。句中的“青海”,即今青海省一带,唐时属西域地区。“白山”,指大雪封盖的山,泛指西域诸雪山。这两句用的是对仗句,“暮雪”、“阴霞”,给人一种阴寒凄冷,墓色朦胧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下,住上一两天,感觉肯定是很难受的;住上一两年,需要有很大的毅力;而班超一住就是三十一年,吃尽了千辛万苦,所承受的辛苦和磨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以上只是在生活环境上的艰难困苦,而班超所承受的,还有更多的困苦和挑战,那就是要同当地和来自匈奴的敌人战斗,只有消灭敌人,才能赢得当地人民的拥护,才能在当地扎根、生存。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我们无不充满着敬佩之情。据《后汉书·班固传》记载,班超在西域三十多年的奋战历史和功绩大致是:汉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班超随奉车都尉窦固攻北匈奴,以假司马职率军袭取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后,受命率36人出使西域。至鄯善(今新疆罗布泊西南),初受礼遇,继被怠慢,班超得知有匈奴使臣到达,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激励部属,乘夜袭杀北匈奴使臣及随从130余人,鄯善王遂决心归汉。班超因功升军司马。至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促使其王广德杀北匈奴使臣,归属汉朝。次年,班超抵疏勒(今新疆喀什),智擒效忠北匈奴的国王,另立新王,使之归附汉朝。十八年,北匈奴攻占车师(今新疆吐鲁番西),西域形势逆转。次年,汉诏班超回朝,在官民挽留和拥戴下,班超固守疏勒五年,联合南道诸邦,奋力扭转局面。待朝廷以千余兵增援后,班超先平息疏勒叛乱,继率南道诸邦军队2.5万人攻莎车(今属新疆)。龟兹(今新疆拜城、库车一带)王闻讯,调兵5万援莎车。班超佯称当夜分两路撤军,故纵俘虏逃回报信。龟兹王中计,分兵要道设伏。班超乘虚挥军袭击莎车营地,歼5000余人,缴获大量辎重。龟兹伏兵闻讯溃散,莎车归汉,南道遂通。永元二年(90年),月氏国(今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带)副王谢统军 7万攻疏勒。班超针对其千里劳师的弱点,坚壁不战。月氏军久攻不克,粮秣将尽,遣使往龟兹求援,被班超设伏截杀。谢束手无策,请罪求归。班超允其率军返国,月氏复与汉朝修好。次年,龟兹等三国纷纷归汉。班超升任西域都护,进驻龟兹。六年,班超调集龟兹、鄯善等国联军7万余人攻焉耆(今属新疆),先遣使招降。焉耆王奉礼远迎班超,暗中却拆桥以阻其军。班超获悉,秘密率军绕道渡河,出其不意进逼王城。焉耆王大惊,欲驱民众逃避山野。班超闻讯,设重赏诱斩焉耆王等,另立新王。至此,北道畅通,西域50余邦皆归汉。七年,班超受封为定远侯。
“可怜班定远,生入玉门关。”这两句充满了诗人的感慨。句中的“可怜”二字,含有同情、深受感动的意思。“班定远”,即班超,在西域以功封为定远侯。“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是通向西域的重要关口。“生入玉门关”,是班超在西域三十多年,年迈而想回到家乡而梦寐以求的愿望。《后汉书·班固传》记载,100年,远戍西域的班超上书汉和帝,自言有“太公封齐,五世葬周,狐死首丘,代马依风”之思。这里,班超引用西周太公姜尚封于齐地仍返葬于周的故事,然后自比将死的狐狸会将头朝着自己的丘窟,北方代郡的马到了南方也会依风北望,借此表达自己欲返故土的迫切心愿,更哭言 “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其语不可不谓凄凉。然而皇帝却铁石心肠,似乎没有一点人性,居然没有答复他。后其妹班昭上长书请乞,“帝感其言,乃征超还”。班超年少时风发的意气,终被岁月和风沙折磨成耄耋老人,他的一生为国家立了大功,最后没有其它的要求,只要求回到故乡去看一看,这一要求是再简单不过了。看了这些,使人顿生怜悯和同情之心。这两句熔铸了诗人的感情。
这首诗平直质朴,简练概括,运用烘托、渲染的表现方法,使全诗充满了人情味,充满了感染力。中唐诗人戴叔伦写了一首充满豪气的诗,诗云:“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似乎是针对班超而言,豪气可谓冲天,充满报国热情,但如果要真正实践,而且要像班超那样,身处异域奋斗三十多年,谈何容易。难道要身首异处,抛尸他乡才算得上是报国吗?年迈了,返回家乡,有什么不好呢?如果班超年迈而不能生入玉门关,那将是班超终生的遗憾,也是一个朝代的遗憾,象这样一个奋斗终生立功封侯的英雄,最后一点小小的要求都不能满足,朝廷还怎么去激励其他人去奋斗立功?
2007年5月22日星期二
[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f455a201000a52.html~type=v5_one&label=rela_nextarticle]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f455a201000a52.html~type=v5_one&label=rela_nextarticle[/url]
暮雪连青海,阴霞覆白山。可怜班定远,生入玉门关。
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皆为叙述军旅辛苦之词。这首诗是诗人《从军行》5首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歌颂了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出使西域,在西域奋斗三十多年,建树奇功,晚年才得生还的光辉事迹。
〔诗品〕
班超少有大志,投笔从戎。《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着这样一段故事:“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其后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后来班超在西域效力三十一年,贡献了自己全部的青春才华,立下了卓越功勋,到年迈之年才回到家乡。诗人对此十分感慨,写下了这首诗。
“暮雪连青海,阴霞覆白山。”这两句写出班超生活三十一年的西域地区的苦寒景象:纷纷暮雪弥漫于整个西域荒原,重重阴霾覆盖着西域座座高耸的雪山。句中的“青海”,即今青海省一带,唐时属西域地区。“白山”,指大雪封盖的山,泛指西域诸雪山。这两句用的是对仗句,“暮雪”、“阴霞”,给人一种阴寒凄冷,墓色朦胧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下,住上一两天,感觉肯定是很难受的;住上一两年,需要有很大的毅力;而班超一住就是三十一年,吃尽了千辛万苦,所承受的辛苦和磨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以上只是在生活环境上的艰难困苦,而班超所承受的,还有更多的困苦和挑战,那就是要同当地和来自匈奴的敌人战斗,只有消灭敌人,才能赢得当地人民的拥护,才能在当地扎根、生存。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我们无不充满着敬佩之情。据《后汉书·班固传》记载,班超在西域三十多年的奋战历史和功绩大致是:汉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班超随奉车都尉窦固攻北匈奴,以假司马职率军袭取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后,受命率36人出使西域。至鄯善(今新疆罗布泊西南),初受礼遇,继被怠慢,班超得知有匈奴使臣到达,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激励部属,乘夜袭杀北匈奴使臣及随从130余人,鄯善王遂决心归汉。班超因功升军司马。至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促使其王广德杀北匈奴使臣,归属汉朝。次年,班超抵疏勒(今新疆喀什),智擒效忠北匈奴的国王,另立新王,使之归附汉朝。十八年,北匈奴攻占车师(今新疆吐鲁番西),西域形势逆转。次年,汉诏班超回朝,在官民挽留和拥戴下,班超固守疏勒五年,联合南道诸邦,奋力扭转局面。待朝廷以千余兵增援后,班超先平息疏勒叛乱,继率南道诸邦军队2.5万人攻莎车(今属新疆)。龟兹(今新疆拜城、库车一带)王闻讯,调兵5万援莎车。班超佯称当夜分两路撤军,故纵俘虏逃回报信。龟兹王中计,分兵要道设伏。班超乘虚挥军袭击莎车营地,歼5000余人,缴获大量辎重。龟兹伏兵闻讯溃散,莎车归汉,南道遂通。永元二年(90年),月氏国(今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带)副王谢统军 7万攻疏勒。班超针对其千里劳师的弱点,坚壁不战。月氏军久攻不克,粮秣将尽,遣使往龟兹求援,被班超设伏截杀。谢束手无策,请罪求归。班超允其率军返国,月氏复与汉朝修好。次年,龟兹等三国纷纷归汉。班超升任西域都护,进驻龟兹。六年,班超调集龟兹、鄯善等国联军7万余人攻焉耆(今属新疆),先遣使招降。焉耆王奉礼远迎班超,暗中却拆桥以阻其军。班超获悉,秘密率军绕道渡河,出其不意进逼王城。焉耆王大惊,欲驱民众逃避山野。班超闻讯,设重赏诱斩焉耆王等,另立新王。至此,北道畅通,西域50余邦皆归汉。七年,班超受封为定远侯。
“可怜班定远,生入玉门关。”这两句充满了诗人的感慨。句中的“可怜”二字,含有同情、深受感动的意思。“班定远”,即班超,在西域以功封为定远侯。“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是通向西域的重要关口。“生入玉门关”,是班超在西域三十多年,年迈而想回到家乡而梦寐以求的愿望。《后汉书·班固传》记载,100年,远戍西域的班超上书汉和帝,自言有“太公封齐,五世葬周,狐死首丘,代马依风”之思。这里,班超引用西周太公姜尚封于齐地仍返葬于周的故事,然后自比将死的狐狸会将头朝着自己的丘窟,北方代郡的马到了南方也会依风北望,借此表达自己欲返故土的迫切心愿,更哭言 “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其语不可不谓凄凉。然而皇帝却铁石心肠,似乎没有一点人性,居然没有答复他。后其妹班昭上长书请乞,“帝感其言,乃征超还”。班超年少时风发的意气,终被岁月和风沙折磨成耄耋老人,他的一生为国家立了大功,最后没有其它的要求,只要求回到故乡去看一看,这一要求是再简单不过了。看了这些,使人顿生怜悯和同情之心。这两句熔铸了诗人的感情。
这首诗平直质朴,简练概括,运用烘托、渲染的表现方法,使全诗充满了人情味,充满了感染力。中唐诗人戴叔伦写了一首充满豪气的诗,诗云:“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似乎是针对班超而言,豪气可谓冲天,充满报国热情,但如果要真正实践,而且要像班超那样,身处异域奋斗三十多年,谈何容易。难道要身首异处,抛尸他乡才算得上是报国吗?年迈了,返回家乡,有什么不好呢?如果班超年迈而不能生入玉门关,那将是班超终生的遗憾,也是一个朝代的遗憾,象这样一个奋斗终生立功封侯的英雄,最后一点小小的要求都不能满足,朝廷还怎么去激励其他人去奋斗立功?
2007年5月22日星期二
[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f455a201000a52.html~type=v5_one&label=rela_nextarticle]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f455a201000a52.html~type=v5_one&label=rela_nextarticle[/url]
令狐楚简介
唐代·令狐楚的简介
令狐楚(766或768年—837年12月13日),字壳士,自号白云孺子。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先世居敦煌(今属甘肃)。唐朝宰相、文学家。令狐楚为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进士。唐宪宗时,擢...〔► 令狐楚的诗(93篇) ► 令狐楚的名句〕猜你喜欢
从军词五首
荒鸡隔水啼,汗马逐风嘶。终日随旌旆,何时罢鼓鼙。
孤心眠夜雪,满眼是秋沙。万里犹防塞,三年不见家。
却望冰河阔,前登雪岭高。征人几多在,又拟战临洮。
胡风千里惊,汉月五更明。纵有还家梦,犹闻出塞声。
暮雪连青海,阴云覆白山。可怜班定远,出入玉门关。
宫词五首
禁柳烟中闻晓乌,风吹玉漏尽铜壶。
内官先向蓬莱殿,金合开香泻御炉。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精帘卷近银河。
玉阶容卫宿千官,风猎青旂晓仗寒。
侍女先来荐琼蕊,露浆新下九霄盘。
九重天乐降神仙,步舞分行踏锦筵。
嘈囋一声钟鼓歇,万人楼下拾金钱。
金吾持戟护新檐,天乐声传万姓瞻。
楼上美人相倚看,红妆透出水精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