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刘因的诗 > 宋理宗南楼风月横披‌

宋理宗南楼风月横披‌

[元代]:刘因

物理兴衰不可常,每从气韵见文章。

谁知万古中天月,只办南楼一夜凉。

《宋理宗南楼风月横披‌》赏析

这首七绝是作者观看宋理宗一幅书法作品,而抒发对宋代兴亡感喟的诗作。理宗是南宋后期的皇帝。“南楼风月”,是他生前书写的一幅横披(字画横幅)。

诗的第一句似乎有些头巾气:“物理兴衰不可常”说世间万事万物(当然也包括朝代的兴衰,人世的沧桑)变化无常,这算什么诗呢?然而接下去从无常中翻出有常,就有些意思了,“每从气韵见文章”。既然“每从”,可见有常。这个有常(即有规律性)的事体,便是文章关乎气韵:一个人的气质决定其文章的优劣;一个人的文章气象又往往预兆着他的前途命运。“诗谶”这个说法,多少有些道理。“往事只堪哀”,不是汉高祖诗;“大风起兮云飞扬”,不是李后主词。写“大鹏一日同风起”的,后来青云直上;写“岁岁年年人不同”的,不幸英年早逝。这其间难道没有必然性吗?只要不把问题绝对化,那正是“每从气韵见文章”!

前两句偏于说理,偏于抽象,那好处是很有限的。此诗之妙在于紧接便有后二句将说理变作感叹,将抽象变作具体,读者首先看到了两种“风月”的对比,一是“万古中天月”,二是“南楼一夜凉”。前者系隐括宋太祖《秋月》诗:“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那气象恢宏开阔,十足地表现出一个开国皇帝的气魄。而后者系取自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末句“并作南楼一夜凉”,暗示了宋理宗前途的暗淡,说明了“每从气韵见文章”之不失为名言。而两种对照的情景,通过“谁知”“只办”的勾勒,又连成一气。就境而言,仿佛画出一轮朗月高照南楼,可惜南楼上没有不负月色的风吹龙吟、欢歌笑语,而只有“一夜凉”!就意而言,这是形象地讽刺理宗无能,不能继承太祖的雄才大略;又是惋惜太祖一脉龙种,何以会退化为跳蚤。“谁知万古中天月,只办南楼一夜凉”,语妙、情妙、境妙、意妙。

刘因简介

元代·刘因的简介

刘因 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 刘因的诗(51篇) ► 刘因的名句

猜你喜欢

宋理宗南楼风月横披‌

元代刘因

物理兴衰不可常,每从气韵见文章。

谁知万古中天月,只办南楼一夜凉。

宋理宗南楼风月横披(二首选—)

元代刘因

物理兴衰不可常,每从气韵见文章;谁知万古中天月,只办南楼一夜凉!

朝中措·南楼风物一番新

宋代赵长卿

南楼风物一番新。春暮畀斯民。岂但仁人恺弟,更兼政事如神。人生最贵,荣登五马,千里蒙恩。祗恐促归廊庙,去思有脚阳春。

宋高宗南渡图

明代朱诚泳

中原陵寝隔烟波,南国楼台贮绮罗。试向西湖听捷报,凯歌翻作竹枝歌。

梅竹月横幅

明代顾清

罗浮仙子跨青鸾,午夜凌风觐广寒。十二楼中都不寐,大家齐凭玉阑看。

题自画横披与翟伯寿

宋代米友仁

山中宰相有仙骨,独爱岭头生白云。
壁张此画定惊倒,先请唤人扶着君。

理宗度宗第二

宋代文天祥

先帝弓剑远,永怀侍芳茵。
今朝汉社稷,为话涕沾巾。

兴宗南园草盛不翦僕过而爱之为诗以赠

宋代司马光

君家在何许,远与南城邻。
车马不甚繁,门前无俗尘。
有园废鉏治,绕舍皆荆榛。
入夏益滋蔓,鬖鬖高没人。
岂无旧桃李,芜杂与之均。
谓言彼草木,于我奚疏亲。
于间置取舍,岂得完天真。
不若任其然,同受雨露仁。
物性且不违,人心何缁磷。
闭户不迎客,箕踞无冠巾。
苟忘轩冕心,何异巢居民。

蝶恋花·独倚危楼风细细

宋代欧阳修

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草色山光残照里。无人会得凭阑意。也拟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饮还无味。衣带渐宽都不悔。况伊销得人憔悴。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代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2]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3]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4]
对酒当歌,[5]
强乐还无味。[6]
衣带渐宽终不悔,[7]
为伊消得人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