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阮元的诗 > 吴兴杂诗

吴兴杂诗

[清代]: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四条河流交错环抱着吴兴城,它们的流向与城墙偏斜。这四条河又分出许多溪水,溪水边居住着许多人家。
居民们利用这大好的自然条件,在水深的地方种上菱角,水浅的地方种植水稻,在那不深不浅的水域里种上荷花。

注释:
①交流四水:即“四水交流”:四条河流交错地流通。交流,交叉沟通。四水,湖州城附近有西苕溪、东苕溪,二水合成霅溪,另有一条东去的运河。抱城斜:绕着城斜流。斜,指环城的河流并不是和城墙构成平行直线而是斜斜地流着。散作:分散成。千溪:很多条流水。千,与后面的“万”同用以形容数量多,均不是确数。遍:遍及。
②深处:水深的地方。菱:水生草本植物,果实叫菱角,可食。

《吴兴杂诗》赏析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写吴兴地处水乡的特殊自然风光。读者首先注意到两句中的三个数量词,它们写出了密而不紊的一片水系。“四水”是主干,“千溪”是支流,“万家”则意味着更多的支流。通过“交流”、“散作”“遍”等动词勾勒,读者仿佛凌空鸟瞰,一望收尽吴兴水乡风光。被这密如蛛网的水系所分割,江南绿野就变成许多色块组成的锦绣。“抱城斜”是指环城的干流与城墙有一定走向上的斜度,是自然形成的一种势态,大大小小的水流都是活水,它们给江南原野带来了生机。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两句写水乡农作及其特点:人们在水深处种菱,水浅处种稻,而在不深不浅的地方种藕。它首先给读者呈现的是一派富庶的景象,难怪“人人都说江南好”,难怪有“苏杭熟,天下足”的俗谚了。这两句还给人更多的美感,在前二句的背景上描绘了更加生动的景物,即各种作物互相间杂,组成缤纷错综的图案。不说种藕而说种“荷花”,固然是为了字数韵脚的要求,但也使人从经济价值观念中跳出来,从审美价值角度来审视这幅图景。待到夏秋之交,绿的菱叶,黄的稻浪,红的荷花交相辉映,那是一幅格外宜人的图画。从语言风韵看,这两句也极有意趣,上句以“句中排”形式,揭出一“深”一“浅”,相反相成,已给人有唱叹宕跌、无限妍媚之感。而作者能事未尽,又写出一个“不深不浅”,对上句来了个折中,表现出绝妙的平衡;而在“深”“浅”字面上前分后总,又推出一层唱叹之音,使此诗洋洋乎愈歌愈妙。

阮元简介

清代·阮元的简介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 阮元的诗(1篇) ► 阮元的名句

猜你喜欢

吴兴杂诗

清代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吴兴杂咏

宋代朱睎顔

吴兴山水窟,清远古今闻。
水入孤城合,山来别县分。
寒川明野烧,晓碓湿溪云。
试贳乌程酒,微声透客醺。

遣兴杂诗

清代袁枚

小步闲拖六尺藤,空山来往健如僧。
栽花忙处儿呼饭,夜读深时妾屏灯。

吴兴

宋代俞紫芝

沽酒店穿斜巷出,採莲船傍后门归。
翠霑城郭山千点,清蘸楼臺水一围。

吴兴

宋代林希

遶郭芙蕖拍岸平,花深荡桨不闻声。
万家笑语荷花里,知是人间极乐城。

忆吴兴

宋代张翥

忆泛苕华溪上船,故人为我重留连。
半山塔寺藏云树,绕郭楼台住水天。
白榜载歌明月里,青帘沽酒画桥边。
计筹山下先茔在,欲往浇松定几年。

泊吴兴

明代陶安

屋覆长桥客舣舟,玻瓈窟宅冷涵秋。塔穿云表万松嶂,水注城心两岸楼。

列肆晨喧分海错,重帘昼捲起吴讴。玉堂翰墨多遗迹,安定祠前更少留。

吴兴舟中

宋代卢钺

笠泽高风寒凛凛,苕溪凝雪白皑皑。
扁舟我独乘归兴,自是不因安道来。

闻得吴兴

宋代王十朋

莫年身似杜陵翁,流落乌蛮白帝中。
圣主哀怜不终弃,乞祠却得水晶宫。

吴兴道中

宋代梅询

野阔多桑柘,湖平溉沃田。
採莲花样女,载酒叶儿船。
黄犊青山下,垂杨古道边。
行行频北望,恋阙意悬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