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刘禹锡的诗 > 与歌者何戡

与歌者何戡

[唐代]:刘禹锡

二十馀年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
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帝京:帝都,京都。天乐:指宫中演奏的音乐。不胜情:感情无法抑制。
②何戡:元和、长庆年间一位著名的歌手。更:再。渭城:乐府曲名。亦名“阳关”。

译文:
我离别京城已经二十多载,今日重闻宫中旧曲,心中无限感慨。
当年老相识就只剩下何戡一个,他又殷勤地把《渭城曲》唱起来。
更:再。渭城:乐府曲名。亦名“阳关”。

《与歌者何戡》赏析

  “二十余年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两句所指自然是大和二年(828年)诗人回到长安的事与情,但这话同时也就告诉了读者“二十余年”前,诗人曾在帝京,并且听过“天乐”。这表明诗人当年并非长安一布衣。一别多年,帝京重返,且又听到熟悉的“天乐”,此时此地,直教诗人情难自已。这“情”的内涵是喜,还是悲,是伤,抑是慨,并没有明确说出,要知道答案,就必须了解诗人“二十余年”前在长安的情况,而后又是怎样“别帝京”的,“别”后这二十多年又是怎么度过的,还有与他一样告“别帝京”的朋友们,又有着怎样的遭遇。这些问题,事实上就是一段“永贞革新”的兴起和失败的历史,保守势力对革新派残酷迫害的历史,这里有包括诗人在内的“二王八司马”的悲剧,还有这些悲剧人物之间的相互激励、相濡以沫的动人的篇章。只有思索回味了这些,读者才能体会到“二十余年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的深沉的内涵,和无限的悲慨。对此,诗人有时也表现得比较明快直率,比如“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海北天南零落尽,两人相见洛阳城”(《洛中逢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这是头一年(827年)回长安途中在洛阳遇到韩泰时写的,可见这种悲愤之情,久已郁积于胸,“洛中逢韩七”,“重闻天乐”,都不过是遇事则动、借题发挥而已。

  一二两句由今而入昔,思绪万端,言简意丰,情溢于词,而对于全诗来说还只是开始,它给与何戡重逢创造了环境和心理的背景。第三句折转入正题,妙以何戡之在,点出“旧人”之不在,如此情景,则“在”亦悲,“不在”亦悲,无限悲痛,隐于字背。况且唯有的一位旧人何戡,又偏不忘旧事,又为他唱起了当年送别的离歌《渭城曲》——“西出阳关无故人”——可没有人能想到重入长安无故人。何戡一曲,往日的“别帝京”,此时的耆旧凋零,更是齐袭心头,千层浪,万重波。滔滔难平。有人说艺术贵在引人思索,此诗之妙,大概也在于此。

刘禹锡简介

唐代·刘禹锡的简介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的诗(1119篇) ► 刘禹锡的名句

猜你喜欢

与歌者何戡

唐代刘禹锡

二十馀年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
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

与歌者陈郎

明代陆圻

落日横江老白蘋,同乡停问一相亲。

未嫌李尉翻新曲,偏喜何戡是旧人。

玉管漫吹秋月白,红牙曾按绮筵新。

坐中恐有伤心客,莫唱伊凉《水调》频。

与歌者米嘉荣

唐代刘禹锡

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
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

春夕寄友人时有与歌者南北

唐代罗邺

芳径春归花半开,碧山波暖雁初回。满楼月色还依旧,
昨夜歌声自不来。愁眼向谁零玉箸,征蹄何处驻红埃。
中宵吟罢正惆怅,从此兰堂锁绿苔。

与歌童田顺郎

唐代刘禹锡

天下能歌御史娘,花前叶底奉君王。
九重深处无人见,分付新声与顺郎。

南歌子·山与歌眉敛

宋代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赠歌者

宋代欧阳修

病客多年掩绿◇,今宵为尔一颜醺。
可怜玉树庭花後,又向江都月下闻。

赠歌者

唐代薛能

一字新声一颗珠,转喉疑是击珊瑚。听时坐部音中有,
唱后樱花叶里无。汉浦蔑闻虚解佩,临邛焉用枉当垆。
谁人得向青楼宿,便是仙郎不是夫。

赠歌者

明代徐渭

东风吹雨杨花落,清歌细绕鸣钟阁。
斗酒将倾客不来,白日斜飞晚云薄。
回腰欲舞不得舞,试买罗衫倩谁估?

赠歌者

宋代林尚仁

声逐娇云学凤鸣,王孙几醉拍栏听。
春深莫唱关情曲,多少行人过柳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