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吴伟业的诗 > 过吴江有感

过吴江有感

[清代]:吴伟业

落日松陵道,堤长欲抱城。
塔盘湖势动,桥引月痕生。
市静人逃赋,江宽客避兵。
廿年交旧散,把酒叹浮名。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日落时在松陵道上前行,长长的江堤围绕着这座古城。
塔影在湖水中随波浮动,长桥牵引出一弯新月出生。
街市寂静无人皆因逃税,江宽见不到客船都在逃避官兵。

注释:
①吴江:在今江苏省南部,西临太湖。松陵:指吴江。堤:指吴江县长堤。
②塔:吴江东门外方塔。桥:指吴江城外利往桥,又叫长桥,共有八十五孔。引:长。
③交旧:老朋友。把酒:拿起酒杯。

《过吴江有感》赏析

  这首诗扣住吴江的地理形势和有关的历史事件,巧妙地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体,寓意深刻,感慨良多。

  此诗上半部分描写吴江自然景色,首联所说“松陵”,为吴江旧称。吴江县城东南旧有一条长堤,界于松江与太湖之间,蜿蜒八十余里。诗人走在黄昏的吴江道路上,远远望去,这堤好像要抱住整座县城一样。一个“抱”字,把长堤拟人化了,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写出了它对吴江县城护拥偎倚的情态。首联是对吴江的远眺,颔联两句,则由远而近,进一步作具体刻画。第三句所说的“塔”,原在吴江东门外的宁境华严讲寺内,共七层,高十三丈,形方,故名方塔。方塔在湖中各处均可看见,而其自身位置又是固定不变的,这就仿佛湖势在围绕着方塔移动。第四句所说的“桥”,一名垂虹桥,俗呼长桥,东西百余丈,多至七十二孔,中间有垂虹亭;前临太湖,横绝松陵,湖光海气,荡漾一色,旧称“三吴绝景”。由于桥身很长,所以有一种似乎淡淡的月痕是由它牵引而生的感觉。两句抓住当时吴江最具特色的景物,做了典型的概括描写。诗中有塔有湖,有桥有月,动静相宜,交相辉映,组成了一幅空明清旷的图画。同时,颔联这两句除了写景之外,实际上另有某种深刻的寓意蕴藏在内,与颈联相呼应。

  颈联“市静人逃赋,江宽客避兵”,这两句为全诗关键,它描写了吴江在赋税重压、战乱摧残之下的萧条景象。市集沉寂,是由于百姓忍受不了重敛苛征,被迫逃亡;江面空阔,是由于行客为了躲避兵火战事,隐身遁迹。这“市”和“江”的萧条景象,一方面和前面“湖”和“月”同样开阔,另一方面却又使得原来的秀丽景色整个地为之黯然,蒙上了一层凄清惨淡的色调,从而产生了对照鲜明的艺术效果。再结合颔联“塔盘”、“桥引”两句。所谓“湖势动”,即可以视为写自然之景,也可以看作是对颈联的“逃赋”和“避兵”的人间风波的一种形象的暗示。所谓“月痕生”,则在写景之中隐寓清兵南下之意。月属阴象,因而在古代诗词中往往用来比喻外族。如清初著名女词人徐灿的《踏莎行》即云:“碧云犹叠旧山河,月痕休到深深处!”这里的“碧云”典据梁朝江淹《休上人怨别》诗:“日暮碧云合。”意思说当时的南明小朝廷虽然已经日薄西山,但毕竟还在坚持;“月痕”则指清兵,希望它不要消灭南明。吴伟业和徐灿是同时代人,并且还是儿女亲家。他作《过吴江有感》时,明朝政权已经彻底覆亡,所以一开头写的就是“落日”而不是“日暮”;因此颔联中的“月痕生”,也同样应是暗指清兵到来,而颈联的“避兵”,由此也不显得突兀而出了。如此,全诗的结构脉络便可一目了然。首联总起,概括吴江形势,点明时代背景;接着一分为二,颔联、颈联由暗而明,既是写景,又分别暗示了清兵南下、人民离散。最后,诗又合二而一,归结为故国沦丧,交游零落,身世凄凉,唯有感叹而已的悲凉情怀。

  尾联“廿年交旧散,把酒叹浮名”,这里的“廿年”不一定是确指,它可以包括清兵南下至写作此诗这二十余年的时间。“散”字承上文“逃”、“避”二字而来,“人逃”“客避”,故友自然也都离散了。这句虽然说得较虚,不过,此中仍有故事可稽。明朝既亡,许多爱国文士相率结为诗社,遁迹林泉,砥砺气节,暗图匡复。顺治七年(1650)开始出现的吴江“惊隐诗社”,在当时尤为著名。吴江的吴炎、潘柽章,昆山的顾炎武、归庄等人,都是它的主要成员。康熙二年(1663),庄廷鑨“明史案”兴,清王朝借机大搞株连,屠戮遗民志士,“惊隐诗社”亦被迫停止,吴炎、潘柽章也惨遭杀害,顾炎武曾做诗文吊之。而吴伟业同他们都有交往,因此,“廿年交旧散”云云,大概正是“有感”于这一事件。至于“把酒叹浮名”,则是吴伟业本人的身世之感。他在明朝少年高第,前程似锦,而明亡以后,由于“浮名”太盛,被迫出仕清廷,晚年才得以回乡家居。“浮名”之累人如此,反不及故友们或死或遁;名节不堕,令诗人深为叹息,借酒浇愁。

  纵观全诗,前半首写“过吴江”,是叙事;后半首写“有感”,是抒情。然而,抒情之中,兼有叙事。首联“落日”,诗人离吴江还较远;颔联“月痕生”,渐渐接近吴江;颈联“市静”,表明已经上岸;尾联“把酒”,则是住下之后发现“交旧散”,才对“酒”兴“叹”的。全诗按照时间先后依次描述,层次分明。因此,后半首既是写“有感”,又是续写“过吴江”。同样,前半首的“落日”,“月痕生”,暗示了明朝的覆亡、清兵的入侵,所以,它既是写“过吴江”,又是预写“有感”。可见,在本诗中,叙事与抒情,“过吴江”与“有感”,已经达到了相互渗透、不可截然分割的地步。

吴伟业简介

清代·吴伟业的简介

吴伟业 吴伟业(1609年5月20日—1672年12月24日),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汉族,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 他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 吴伟业的诗(26篇) ► 吴伟业的名句

猜你喜欢

过吴江有感

清代吴伟业

落日松陵道,堤长欲抱城。
塔盘湖势动,桥引月痕生。
市静人逃赋,江宽客避兵。
廿年交旧散,把酒叹浮名。

舟行过吴江有感 其二

宋代程俱

栖棘空迴首,飞凫竟折腰。
祇今随泛宅,敢复叹沉僚。
行路终难拗,迷魂不可招。
山川良是昔,恍似鹤归辽。

舟行过吴江有感 其一

宋代程俱

陈迹端如幻,覉怀祇自惊。
十年穷不死,四海寄余生。
蒲柳成衰质,枌揄忆旧耕。
重吟五湖句,慷慨动幽情。

过吴江

宋代方岳

风借吴松十幅蒲,春愁渺渺际烟芜。
傍船时有能言鸭,举网今无巨口鲈。
欲访龟蒙前杞菊,谁怜麋鹿旧姑苏。
一尊重酹沙头月,物色分流到我无。

过吴江

宋代王贽

吴江秋水灌平湖,水阔烟深恨有余。
因想季鹰当日事,归来未必为莼鲈。

过吴江

宋代高本

江吞大泽无西东,危亭耸立如惊鸿。
晓晴不见天地色,上下澄碧迷双瞳。
菰蒲千顷鸥鹭国,风波万丈鱼龙宫。
逢时自好尽忠义,莫学衰世鸱夷公。

过吴江

宋代杨时

天水相涵翠有余,玻璃万顷接方壶。
山浮晚照清如洗,风远飞帆细欲无。
漫叟未应甘皂枥,散人终欲傲江湖。
维舟况值鲈鱼美,鲙叠银丝饫腹腴。

过吴江

宋代徐侨

北风猎猎送吾船,夜过吴江炯不眠。
月色微明天覆水,倚看银浪欲无边。

过吴江

宋代陈鉴之

垂虹四年别,淼淼来梦境。
今晨整芒屦,柳风吹鬓影。
春光彻重渊,蛟困绿波静。
远帆有无处,小立为徐领。
浩歌翁自得,白髮乱垂颈。
一室世谁如,三万六千顷。
平生卜邻意,此际味差永。
翁肯平分欤,吾其办渔艇。

过吴江

明代陶安

人家住处近菰蒲,咫尺风涛隔太湖。暂泊征桡问渔父,如今可有四腮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