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马祖常的诗 > 踏水车行

踏水车行

[元代]:马祖常

松槽长长栎木轴,龙骨翻翻声陆续。

父老踏车足生茧,日中无饭倚车哭。

乾田荦确稚禾槁,高天有雨不肯下。

富家操金射民田,但喜市头添米价。

人生莫作耕田夫,好去公门为小胥。

日日得钱歌饮酒,朝朝买绢与豪奴。

识字农夫年四十,脚欲踏车脚失力。

宛转长谣卧陇间,谁能听此无悽恻。


《踏水车行》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歌行体诗。乐府诗兴于汉,盛于魏晋南北朝,至唐而变,产生新乐府运动。新乐府的特点是即事拟题,不拘旧格,给后人开一条创新之路。马祖常这首《踏水车行》与他的《缫丝行》,都是新乐府诗。无论新旧乐府都继承了《诗经》开创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传统,敏锐反映现实,大胆干预生活,“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它们的共同特点。

《踏水车行》是诗人泰定初为避权奸铁木迭儿陷害,退居光州(今河南潢川)时作。诗中“识字农夫年四十”,系作者自指。据《元史·马祖常传》,泰定元年甲子,诗人适年四十。诗中“乾田荦确稚禾槁,高天有雨不肯下”,也与作者《石田山居八首》之一的“甲子人愁雨”句相吻合。诗通过农家老父踏水车灌田,描绘了荒年农民所受的涂炭,控诉了富家胥吏花天酒地、鱼肉乡民的罪恶,并抒写了诗人的切身感受与不平。

全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段。“松槽长长栎木轴,龙骨翻翻声陆续”两句,写车水的状态。古时水车有两种,一种称龙骨水车。龙骨本是木船底部纵梁之称,因水车上水斗的纵向底木与之相像,故亦称龙骨,这里即指水斗。“声陆续”,说明踏车人不间断地劳作着。诗一起头即进入车水描写,开门见山,省却不少冗笔。“老父踏车足生茧,日中无饭倚车哭”,紧接着点明车水人原来是一位老农父。读了前句,一位花发蓬乱,满脸汗渍,赤足袒背,踏车不止的老农形象即展现在读者眼前。“足生茧”,说明踏车之久,劳作之苦。只此一句就足以唤起读者的极大同情。诗下句更进一步状写农父的苦处。“日中”,即中午,这时农父已劳作半日,精疲力竭,饥肠辘辘,却没有饭吃。人们不难想象这位老农父家境举步维艰的情况,或者为节省一餐饭来养活全家,而自己只好忍饥挨饿。“倚车哭”三字,暗示农父心中有无限悲伤之事,绝非仅止饿饭使然。诗没有明确交代,只是先安下一伏笔,这里,读者仿佛看到作者和泪写出。

第二段四句,宕开一笔来写。“乾田荦确稚禾槁,高天有雨不肯下”,天时大旱,田土龟裂,幼苗都已枯死。“荦(luò)确”,本为山多石貌,这里形容土地干裂不整的样子。“富家操金射民田,但喜市头添米价”,值此荒旱之年,贫苦农家濒于破产,正是富豪渔利之时。他们手中多有金钱,可以大量收买民田,而粮商乘机抬高米价,迫使农民为了吃饭,不得不忍痛割爱把田地低价出卖。富家所喜,正是贫苦农民所悲。诗着一“射”字,使读者很自然联想到猎者伺机射中猎物的情景,豪富攫取民田之态全出。这段虽只描写灾荒之年富家巧取豪夺之事,但读此却更清楚地看到广大贫苦农民所受的灾殃。同时,这四句也更深化了本诗主题。人们完全有理由推定,这位车水老父就是富家攫夺的直接受害者之一。诗到此始点明老父“倚车哭”的更深一层原因。

第三段四句,是作者感发的议论:做农夫不如做小吏。公门小胥(衙门差役)虽然饥荒之年,仍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与“耕田夫”存在天壤之别。“日日得钱歌饮酒,朝朝买绢与豪奴”,小胥之日日得钱,无疑是从老百姓那里勒索来的。旧社会衙役经常下乡骚扰百姓,索取钱财。如作者在《缫丝行》里所写的“驺奴”以做马鞭为借口,强行夺走农家丝线之类。他们勒索钱财都挥霍在酒楼妓馆,经常用绢绸之物赏赐给歌妓舞女。晏殊《山亭柳》(赠歌者)就曾写一歌妓因一曲高歌而得到“蜀锦缠头无数”的报酬。小胥买绢与豪奴,当也是这种行为。这里,“豪奴”的“豪”疑为“爱”字的形讹,系歌妓的泛称。这段写公门小胥的生活,是从另一角度与踏水车老父作对比。诗中的“耕田夫”实指此老父,而此老父又是广大贫苦农民的典型写照。

最后一段四句,是作者自述,对前面叙述加以收拢,复归本题。诗人在泰定初为躲避权奸,退居光州家乡石田。一个知识分子,此前又做了将近十年的官,手无缚鸡之力,目不识麦韭之别,当然于农活一窍不通。“脚欲踏车脚失力”,作者出于对踏水车老父的同情,想要帮帮忙,但水车却不听他的使唤,有劲用不上,活画出一个在农业劳动中显得十分笨拙的书生形象。“宛转长谣卧陇间,谁能听此无凄恻”,是说作者只能用诗歌来为受苦的踏水车老父鸣一下不平,以唤起更多人的同情,当然也包括对当政者的讽刺。“宛转”二字,形容诗歌的内容委婉、声调曲折,说明作者颇动心用情。

这首新乐府从踏水车老父生发开去,写到富人、小胥,还写到作者本人,而后三者都是作为前者的陪衬。中间八句宕开写,目的是为了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与车水人相对照,来控诉世道的不公,表现广大贫苦农民的不幸。这种从多面映衬的写法,使诗歌显得活而不僵,腴而不瘦,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马祖常简介

元代·马祖常的简介

马祖常 马祖常(1279~1338),字伯庸,元代色目人,著名诗人。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元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马祖常率同列劾奏其十罪...〔► 马祖常的诗(2篇) ► 马祖常的名句

猜你喜欢

踏水车行

元代马祖常

松槽长长栎木轴,龙骨翻翻声陆续。

父老踏车足生茧,日中无饭倚车哭。

乾田荦确稚禾槁,高天有雨不肯下。

富家操金射民田,但喜市头添米价。

人生莫作耕田夫,好去公门为小胥。

日日得钱歌饮酒,朝朝买绢与豪奴。

识字农夫年四十,脚欲踏车脚失力。

宛转长谣卧陇间,谁能听此无悽恻。


踏水车谣

明代张羽

田舍生涯在田里,家家种苗始云已。
俄惊五月雨沉淫,一夜前溪半篙水。
苗头出水青幽幽,只恐飘零随水流。
不辞踏车朝复暮,但愿皇天雨即休。
前来秋夏重漂没,禾黍纷纭满阡陌。
倾家负债偿王租,卒岁无衣更无食。
共君努力莫下车,雨声若止车声息。
君不见东家妻,前年换米向湖西。
至今破屋风兼雨,夜夜孤儿床下啼。

车行诗

宋代许及之

稳如江海迎潮上,险似虚空逐电行。
纵使中原平似掌,我车只作不平鸣。

小车行

宋代邵雍

喜醉岂无千日酒,惜春远有四时花。
小车行处人欢喜,满洛城中都似家。

兵车行

唐代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是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毡车行

元代陈宜甫

北方毡车千万两,健牛服力骆驼壮。

清晨排作雁阵行,落日分屯夹毡帐。

辙分古道辨东西,白雪黄云不可迷。

后人迤

车行大雨中

宋代洪皓

折巾咨暑雨,持节栉回风。
马惜障泥锦,农披护背篷。
摧轮方臲卼,痛仆且牢笼。
涂曲休辞辱,行将与夏通。

连日车行风寒

宋代汪梦斗

不奈凄风透敝裘,高眠车上被蒙头。
自怜病骨生来弱,莫恨客途寒可忧。
雅操素持四不出,狂吟且和二宜休。
家乡才喜清无暑,露下芙蓉一院秋。

车行二十八韵

宋代袁桷

乘车古云贵,此意昔空羡。河流露枯沙,桑本接晴甸。

大车蓬蓬前,小车辚辚殿。高原缩先登,却立骇所见。

隆如龟戴壳,缚如蚕裹茧。效驾何昂昂,帖耳复恋恋。

高冈互回伏,远树时隐见。禅趺恣掀簸,尸寝作瞑眩。

初疑肝胆倾,渐觉手足颤。两耳传鸣雷,双眸瞥飞电。

萦回蚁旋磨,局促虫负版。气奔惊七还,心呕复三咽。

地轴从此翻,日轮肯同转。轩鞫怒交撞,戚速急欲战。

马悲望云嘶,牛走见月喘。恶箠恣调伏,詈语极鄙贱。

中宵不知劳,亭午辄告倦。揩摩髀消肉,舍弃足成趼。

薾惭朝飧薄,重胜春酲湎。土雾散游丝,沙尘起飞面。

咫尺方欲离,顷刻已莫辨。素衣缁渐化,玄发白新变。

人言道途苦,我意舟楫便。雍容渐追昔,丽缛时想缅。

软轮贵尊贤,下足表置传。曳柴清时羞,高盖群牧选。

况兹轨辙同,及此寰宇遍。诗成记劳勷,旅次时慰唁。

水车

宋代陈与义

江边终日水车鸣,我自平生爱此声。
风月一时都属客,杖藜聊复寄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