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戊辰: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时宰相韩侂胄当政,为了“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让自己千古留名,草草出兵北伐,结果招致大败。战后和约,以南宋每年向金人交纳大量钱财为代价。青衫:古代读书人或一般人穿的衣服。和:和议。戎:北方民族,指金人。缣(jiān):黄绢。
②剩:全、都的意思。吴蚕:苏州是当时著名的丝绸出产地,故曰吴蚕。

译文:
诗人从哪里觅绸缎做一领青衫?就因为今年与敌人签订了和约,每年要贡上百万匹绸绢。
我看来,从此后西湖边不要再种杨柳,全种上桑树,用来饲养吴蚕。

《戊辰即事》赏析

  以调侃的语气写政治讽刺诗,读来虽感幽默风趣,却令人倍为心酸,这首绝句的特色就在于此。

  诗人没有青衫穿,这样讲当然是到了超越现实的程度,夸张过了头。但是,以不可能存在的现实来反衬极度的愤慨的感情(诗人对朝廷为和戎而用“百万缣”的无比愤怒),这种“超极表至极”的曲达方式在诗词创作中已是屡见不鲜了,比如李觏的《乡思》,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等,用的都是这种手法。

  青衫是读书人的象征,是与一般平民区别的特征之一,代表了士子们的体面。诗一开始就抓住这件象征物,说如今我这个诗人连想穿一袭青衫都没办法了!极其愤疾的一句话,劈头而来,不啻在说如今斯文已经扫地。言外之意,当然扫地的何止是斯文,刘克庄正以此代指整个朝廷国家的体面都丢尽了。何以会连读书人想一件青衫都得不到?诗第二句立即指出,这是因为做青衫的丝绸都孝敬金虏去了。这两句是倒装,因了和戎,诗人才没绸做衣服,诗把因果关系调转顺序,就突出了胸中的愤愤不平。此外,诗人没有青衫,百姓们为了交纳额外的赋税,穷困的程度就用不着多说了。

  三、四句忽生奇想:金虏如此欺负我们,朝廷却一味忍让,这些贡银及绸缎从哪儿来呢?我看西子湖边的杨柳桃花不如全都拔掉,种上桑树养蚕织绢,用以填金人的无尽欲坑吧!这两句写得很冷。当然,诗人并不是真的认为在西湖边种桑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是随机而发,加深前两句所述的愤慨而已。把白堤、苏堤、“柳浪闻莺”,这些西湖著名景点上的柳树都砍光拔尽,种上桑树以养蚕,自然也是荒唐至极的想法,但是,这种作法却有合理性,总得让人有衣穿,不养蚕就没有什么能拿来织缣的。“衣”与“食”事关国计民生,西湖没有柳可以,人民没吃没穿可不行。诗人的话虽说得很率直,而表现出来的心思却很曲折,这种表达方式叫做“直中含曲意”,运用这种手法,以小见大,可使作品显得格外委婉含蓄。

  全诗虽然很短,但紧紧抓住朝廷不顾耻辱向金人贡献大量丝绸这一中心做文章,有激切的鞭斥,有幽默的调侃,讽刺性很强,而诗又不显得直露,读后容易引起人们的深思和共鸣。

刘克庄简介

宋代·刘克庄的简介

刘克庄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诗属江湖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应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 刘克庄的诗(7315篇) ► 刘克庄的名句

猜你喜欢

戊辰即事

宋代刘克庄

诗人安得有青衫,今岁和戎百万缣。
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戊辰书事

宋代刘克庄

诗人安得有春衫,今岁和戎百万缣。
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戊辰雪 其一

宋代孔武仲

初腊气亦佳,穷冬雪还虐。
晚风淅沥响,暮势联翩作。
余寒逼觥斚,远景明池阁。
想像山阴人,扁舟在寥廓。

戊辰雪 其二

宋代孔武仲

岁日雪亦好,今日差可忧。
盈尺望已足,太多民始愁。
谷价起如涌,城郭饥者稠。
后期无乃迟,春郊多麦麰。

戊辰元日

明代李开先

六十余龄两戊辰,今辰犹是未衰人。
青藜杖弃长行健,绿柳条新远望真。
早起书云聊卜岁,不须曝日已知春。
林居朝阙同乡老,尚忆当年拜紫宸。

戊辰除夕

明代林熙春

天假馀年逢七七,曾玄递抱发垂肩。虽邀汤饼堪频集,敢望箕裘得几传。

偶以萑苻填岭海,顿今桑梓染风烟。即看宵遁宁人力,此夕何妨卧榻眠。

戊辰元旦

明代林熙春

元年元日为春日,岁去岁来幸泰来。天自春阳开世运,人从泰道庆台莱。

贞元复际三元历,献岁群称万岁杯。岭外老臣翘首望,明良千载咏康哉。

戊辰元旦

清代方鹤斋

残冬频岁警烽烟,寒久方知春可怜。

顺世不如长乐老,偷安且过太平年。

梅花得信有南北,柏叶浇诗无后先。

转盼遨头风物好,卖文还蓄买花钱。

戊辰除夜作

宋代林希逸

今宵明早为新岁,明早今宵是旧年。
却羡山中无历日,循环只认月亏圆。

戊辰元日作

宋代林希逸

云暗长空夜不风,新年又与旧年同。
身前百念翁俱足,但几乡田岁屡丰。